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高二假期补课政治测试题
12009-2010上学期假期补课高二政治测试卷(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共2页)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我国很多地区普遍保留着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习俗。这些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是()A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B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2.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传统文化打上了历史的烙印B.传统文化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C.传统文化只存在于历史中D.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3.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淀。从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其中,的继承,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4.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的忠臣屈原,每到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这说明()①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②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④传统习俗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5.中国传统节日大多产生于农耕时代,随着社会的变迁,其赖以生息延续的文化土壤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习俗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也无法吸引现代人的关注。这表明传统文化()①其相应内容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②当前已没有传播、继承的必要③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对其中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封建社会韩非子推行“法治”,其思想的实质是使法治成为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现如今,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一变化说明()①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②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④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顺应时代变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文艺复兴运动复兴了古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摆脱了黑暗的中世纪对文化的摧残和人性的束缚,解放了人对世界和宇宙的看法和了解。启蒙运动解放了人对自己的看法。改变了人对自然的理解、对自身的理解,改变了西方的价值观。人的心智的解放,也使科学从神学中解放了出来。历史事实说明()A.社会要发展就必须复兴古代文化B.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C.思想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D.社会制度的变革能带来文化的巨变8.2006年9月1日,一则让普通百姓眼睛一亮的消息不胫而走——苏州地区小学、初中生可以“免费上学了”。苏州率先打破目前全国性的义务教育收费制度,成为免费义务教育的试点。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讲,教育()①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②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③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④在人类的文化活动中起决定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中国古代教育存在着“师道尊严”“诲人不倦”等教育思想。要正确对待这些教育思想,就必须()A.摆脱古代教育思想的束缚B.回归古代教育思想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推行素质教育10.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征的是()①中华文化的独特性②中华文化的传承性③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④中华文化的地域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富有个性的城市建设,底蕴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多彩的文化节会,使绍兴成为一座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交融“文化圣城”。绍兴文化属于吴越文化。下列不属于吴越文化特征的有()A.内敛性强B.流动性强C.开放性强D.精致淡雅12.以下关于文学艺术的作用表述正确的是()①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②能够体现人们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③只反映个人内心的痛苦和感受④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3.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深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著名的“柳体”的出现,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这表明()A.文化创新来自社会实践B.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C.文化创新应推陈出新D.文化创新毫无实际意义14.在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就应该()A.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全盘吸收C.彻底否定,一概不用D.反对守旧主义15.李时珍在采药过程中,偶然发现蛇用一种草叶来敷伤口。于是他试着用此草下药疗伤,发现此草确有消炎止痛作用,并取名“蛇衔草”。此后,该草药被广泛应用。这表明()A.文化创新具有偶然性B.文化创新来源于人的灵感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16.中国的文学有着千年传统,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转变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文学的书写方式和表达习惯。不断涌动的现实生活又给文学提供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A.要全面吸收,不断发展B.要体现时代精神,不断创新C.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D.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②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于社会实践③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社会实践④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8.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容并包、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19.北京奥运会会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巧妙结合,是动和静的有机融合。它的设计别出心裁、独树一帜,是目前最有神、最完美的奥运会会徽。由此可见()考号姓名座位号2A.文化创新的灵感来自社会实践B.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C.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社会实践D.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繁荣的根本动力20.从奥运会吉祥物所反映的内容来看,其设计和产生是()A.在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基础上的创新B.在灵感基础上的文化创新C.本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D.本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21.有一首歌唱到“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她。”“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①它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它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它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始终显示出顽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其主要原因有()①中华文化从未受到外域文化的冲击②中华文化具有生生不息的力量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④中华文化具有不断创新的自我超越精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3.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举世无双,强劲的文化传统传衍不息,拥有着辉煌的文化发展史。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②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诞生时期③秦的统一促进了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④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文化的“强势文化”⑤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24.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实践证明,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必须做到()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③全面地继承中国古代文化④全面地吸收西方文化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25.下列对民族文化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有()A.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融,互相促进B.我国各民族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C.各民族文化既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D.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二、简答题(32分)26、传统文化具有什么作用?(10分)27、文化发展和文化继承的关系?(8分)28、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6分)29、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和意义是什么?(8分)三材料题(18分)30、2004年1月30,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参观埃及国家博物馆后说:“今天对埃及博物馆的访问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博物馆的馆藏表明,埃及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从这里面我们也感受到一点,就是要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借鉴,这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既要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学习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创新途径的角度说明,为什么“我们既要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学习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
本文标题:高二假期补课政治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82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