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高考试题中的设计缺陷
高考试题中的设计缺陷——以2010年重庆文综地理试题为例一道好的命题,能够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也能体现学生的能力。但2010年重庆市高考文综地理试题中存在设计上的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试的公平性,区分度不够,也会误导教师今后的教学。下面就两组选择题加以分析说明。[试题再现]图1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1,回答1~2题。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素质低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大D.人口增长快2.与俄罗期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A.大气污染B.能源短缺C.水土流失D.淡水匮乏分析:从命题意图来看,主要考查选修一册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区域(国家)概况等基础知识,以及图像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在近30年中,总人口增长较缓慢,而老年人口(≥65岁)比例由1980年的16%左右上升至2010年的25%左右,其他年龄段人口数量变化不大,说明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至少从1980年已开始且严重。第1题没有大的问题,难度值达到0.81。我认为第2题的题干设计是有问题的。题干“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从材料中分析可知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在亚洲代表性的国家有日本、韩国、中国、朝鲜、新加坡、伊朗、泰国等,这些均符合题意,与俄罗斯相比有自己不同的资源环境问题。到底哪个国家是符合题意的?这让学生无所适从。对基础一般的学生来说,往往想到日本,所以选择B项,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因想得更全面,反而犹豫不决,部分学生选择了C或D项,导致非智力非知识方面的失分,实在遗憾。说明该试题设计上没有区分度。我认为题干可以改为“属于图示人口年龄结构的亚洲某国家”,这样从图中看该国人口数也不多,只有几百万人口,可以类似于新加坡,该国地处热带雨林区,降水丰富,面积狭小,能源短缺,所以选择B项。[试题再现]图4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4,回答8~l0题。8.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9.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A.页岩B.板岩C.石灰岩D.花岗岩10.若河流滑岸地区柑橘分布广泛,则图中乙地常见植被类型最可能为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D.针叶林分析:本组试题以地质地貌剖面图为切入点,重点考查地质构造、地貌、岩石、自然带等基础知识。本题示意图来源于重庆市区附近的歌乐山,体现新课标理念,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先分析第8小题的题干“图中调整公路隧道穿过”,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歌乐山的地质构造为背斜,其顶部由于外力侵蚀形成“一山二槽三岭”或“一山一槽二岭”的地貌景观,即山顶上形成背斜谷,所以部分学生选择了B项,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导致本题平均分只有1.76,得分率为0.44。再分析第10小题,图中河流处于山谷丘陵,广泛分布柑橘,为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而乙地位于山上,海拔约600米。部分学生想到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认为乙山地应为落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因此选择了B或C项。但在中学地理中,没有定量分析过在一定的纬度带内,山地不同自然带的海拔高度范围。这是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的,也导致学生非智力非能力方面的失分。基础知识一般,想得简单的学生反而能选A项。这一小题也是存在区分度不够的毛病。从以上试题来看,高考试题的设计有存在不足的地方,部分问题经不起推敲,应该在以后的命题中避免,减少学生的非知识性非智力性的失分;作为一线教师也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研究习题,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本文标题:高考试题中的设计缺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11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