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第02章ERP的结构原理
第2章ERP的结构原理2.1ERP理论的发展历程2.2订货点法2.3MRP的结构原理2.4闭环MRP的结构原理2.5MRPⅡ结构原理2.6ERP结构原理2.1ERP理论的发展历程exit阶段企业经营特点理论基础ERP的形成过程问题提出(I)40年代.降低库存成本.降低采购费用订货点方法(手工管理)如何确定订货时间和订货数量?库存管理理论(II)60年代.追求降低成本.手工订货发货.生产缺货频繁时段式MRP如何根据主生产计划确定订货时间、订货品种、订货数量?.库存管理理论.主生产计划.BOM(III)70年代.计划偏离实际.手工完成车间作业计划闭环式MRP如何保证计划制定到有效实施的及时调整?.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计划、实施、反馈与控制的循环(IV)80年代.追求竞争优势.各子系统间缺乏联系,甚至彼此矛盾MRPII如何实现管理系统一体化?.决策技术.系统仿真技术.物流管理技术.系统集成技术(V)90年代.追求技术、管理创新.追求适应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ERP如何在企业及合作伙伴范围内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事前控制.混合型生产.供应链技术.JIT和AM技术MRP闭环MRPMRPⅡERP订货点方法(手工管理)1、订货点法的原理20世纪40年代初期,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库存物料随时间而消耗的规律的研究,提出了订货点法。订货点法的思想:在不考虑安全库存的情况下,发出订单时,剩余库存量可供消耗的时间,刚好等于订货所需要的时间(订货提前期)。订货点:随着企业生产的进行,物料逐渐消耗,库存逐渐减少,当库存降到某一数量时,就发出订单,补充库存,这一库存数量就称为订货点。订货点是用物料的数量来表示的。订货点法是一种根据库存量与订货点进行库存补充的库存管理方法。exit2.2订货点法(1/5)订货提前期订货提前期订货提前期数量时间订货点T最大库存量TTexit2.2订货点法(2/5)不考虑安全库存的情况下订货提前期订货提前期订货提前期数量时间安全库存量订货点T最大库存量TTexit2.2订货点法(3/5)考虑安全库存的情况下订货提前期订货提前期订货提前期数量时间安全库存量订货点T最大库存量TT•订货提前期:发出订单到材料入库的时间间隔•平均需求量:一段时间内的耗用量/相应时间长度•安全库存的设置是为了应对需求或供应的波动,防止提前期内材料耗用量大于平均值造成缺货。•订货点=平均需求量×订货提前期+安全库存量exit2.2订货点法(4/5)2、订货点法的缺陷订货点法假设:库存项目的需求是连续发生的,需求相对稳定。没有考虑物料之间的关系,各种物料需求相互独立。根据库存数量来确定订货日期,而不是根据物料的实际需求时间来确定订货日期。例:某种材料的需求量为每周1000件,订货提前期为5周,并保持2000件的安全库存量,试计算该种材料的订货点。订货点=1000×5+2000=7000(件)2.2订货点法(5/5)2.3时段式MRP(1/4)1、MRP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美国IBM公司奥列基博士提出了把物料需求分为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MRP理论。物料是指为了产品出厂,需要列入计划的一切不可缺少的物的统称,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在制品、产成品、工装工具等。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Planning,MRP)是基于物料库存计划管理的生产管理系统。MRP是一个有效的物料控制系统,也是一个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园珠笔笔芯笔筒笔油墨笔芯头笔芯杆笔帽2.3时段式MRP(2/4)物料需求计划MRP42产品信息(物料清单)(工艺路线)库存信息3(物料可用量)主生产计划MPS1预测合同采购计划生产计划2、MRP逻辑流程2.3时段式MRP(3/4)3、MRP系统的目标围绕所要生产的产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按照规定的数量,得到真正需要的物料;通过按照各种物料真正需要的时间来确定订货与生产日期,以避免造成库存积压。2.3时段式MRP(4/4)2.4闭环MRP(1/2)20世纪70年代,MRP经过发展形成了闭环的MRP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闭环MRP(closed-loopMRP)在基本MRP的基础上,增加了能力需求计划,并进行运作反馈,从而克服基本MRP的不足,所以它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生产资源计划及执行控制系统。闭环MRP计算流程图投入与产出控制(I/O)可行可行必要时修改修改修改YNYN作业计划与控制(采购、车间加工)能力需求计划(CRP)物料需求计划(MRP)粗能力计划(RCP)主生产计划(MPS)生产规划需求信息调整能力闭环MRP的特点:以整体生产计划为系统流程的基础,主生产计划及生产执行计划的产生过程中均包括能力需求计划,这样使物料需求计划成为可行的计划。具有车间现场管理、采购等功能,各部分相关的执行结果,均可立即取得和更新。能力的执行情况最终反馈到计划制定层,整个过程是能力的不断执行和调整的过程。闭环MRP以整体生产计划为系统流程的基础(MRP以订单为基础),考虑了能力需求计划,使物料需求计划成为可行的计划,同时将车间现场管理和采购也全部纳入MRP,采用“计划-执行-反馈”的管理模式,成为一个完整的生产资源计划及执行控制系统。2.4闭环MRP(2/2)2.5MRPⅡ20世纪80年代初,MRP经过发展和扩充逐步形成了制造资源计划的生产管理方式。MRPⅡ(ManufacturingResources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是一个以MRP为核心,面向整个企业的一体化管理系统。它实现了业务与财务的集成,它将信息共享的程度扩大,使生产、销售、财务、采购、工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共享有关数据,组成了一个全面集成的管理系统。制造资源包括:生产资源、市场资源、财务资源、工程设计资源。会计科目成本中心决策层计划层执行层Y可行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采购作业车间作业成本会计业绩评价库存信息物料清单工作中心工艺路线供应商信息应付账款总账YN主生产计划粗能力计划可行YN经营规划销售规划可行资源清单需求信息客户信息应收账款NMRP-II逻辑流程图2.6ERP(1/7)一、MRPⅡ的局限性企业竞争范围的扩大,要求对企业的各个方面加强管理,并要求企业有更高的信息化集成,要求对企业的整体资源进行集成管理,而不仅仅对制造资源进行集成管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地扩大,大集团、多工厂要求协同作战,统一部署,这已超出了MRPⅡ的管理范围。信息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要求企业之间加强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企业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信息管理要求扩大到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这些更是MRPⅡ无法解决的问题。2.6ERP(2/7)二、ERP的结构原理1990年4月12日,美国著名的IT咨询公司GartnerGroupInc.在一份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ERP的概念。由于它反映了MRPⅡ的发展特点和要求,所以立即得到广泛的认同。ERP(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面向供应链的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ERP的结构原理图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综合信息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工具管理设备管理采购管理车间作业计划厂级作业计划主生产计划销售管理生产预测人事管理生产监控质量管理库存管理基础数据成本管理分销资源管理MRP物料信息集成(60年代)ERP需求市场/制造企业/供应市场信息集成面向供应链(90年代)(80年代)MRPⅡ物料/资金信息集成面向企业2.6ERP(3/7)三、ERP与MRPⅡ的区别1、在资源管理范围方面的差别MRPⅡ主要侧重对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ERP系统在MRPⅡ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实验室管理、项目管理、配方管理等进行有效管理。2、在生产方式管理方面的差别MRPⅡ系统把企业归类为几种典型的生产方式进行管理,如重复制造、批量生产、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按库存生产等,对每一种类型都有一套管理标准。而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为了紧跟市场的变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及看板式生产等则是企业主要采用的生产方式,由单一的生产方式向混合型生产发展,ERP则能很好地支持和管理混合型制造环境,满足了企业的这种多元化经营需求。exit2.6ERP(4/7)3、在管理功能方面的差别ERP除了具有MRPⅡ系统的制造、分销、财务管理功能外,还增加了支持整个供应链上物料流通体系中供、产、需各个环节之间的运输管理和仓库管理;支持生产保障体系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和备品备件管理;支持对工作流(业务处理流程)的管理。4、在事务处理控制方面的差别MRPⅡ是通过计划的及时滚动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它的实时性较差,一般只能实现事中控制。而ERP系统支持在线分析处理OLAP(OnlineAnalyticalProcessing)、售后服务即质量反馈,强调企业的事前控制能力,它可以将设计、制造、销售、运输等通过集成来并行地进行各种相关的作业,为企业提供了对质量、适应变化、客户满意、绩效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exit2.6ERP(5/7)5、在财务系统方面在MRPII中,财务系统只是一个信息的归结者,它的功能是将供、产、销中的数量信息转变为价值信息,是物流的价值反映。而ERP系统则将财务计划和价值控制功能集成到了整个供应链上。6、在跨国(或地区)经营事务处理方面的差别现代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内部各个组织单元之间、企业与外部的业务单元之间的协调变得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重要,ERP系统应用完整的组织架构,从而可以支持跨国经营的多国家地区、多工厂、多语种、多币制应用需求。7、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差别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ERP系统得以实现对整个供应链信息进行集成管理。ERP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C/S)体系结构和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支持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电子商务(E-business、E-commerce)、电子数据交换(EDI)。此外,还能实现在不同平台上的互操作。exit2.7ERP(6/7)exit四、ERP的发展趋势(一)传统ERP之不足1.应用领域狭窄,主要局限于制造业;2.系统功能少、业务处理面窄,系统功能主要是传统的制造、分销和财务管理,且主要主要偏重于企业内部流程管理;3.在系统结构上,采用的是面向对象设计技术,而不是面向Web和面向集成设计,难以实现“用户定制”;4.另外,现有ERP系统是“以产品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迫使用户按照固化在产品的管理理念和思想来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以适应产品,没有充分考虑用户的“个性化”。2.7ERP(7/7)exit(二)ERP的发展趋势1.管理范围更加扩大2.继续支持与扩展企业的流程重组3.系统架构将更加先进1)在设计上,它具有数据无关性和技术无关性,确保了客户能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使用任何设备。2)在体系结构上,它是一个以客户为中心开发的、基于互联网应用,由数据层、N层业务层、表示层组成的多层架构的平台型管理信息系统。3)在业务层面上,具有完整的多层次的业务框架。4)具有跨操作系统平台和跨数据库平台的能力。5)能够满足快速开发和灵活配置的要求。问题讨论1、比较MRP与订货点法的区别?2、通过对MRP的学习,对我们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有什么启发?exit消耗依据相关需求供给库存优先级订货点法稳定历史资料不考虑定时有余不考虑MRP不稳定产品结构考虑需要时减少考虑MRP同订货点法的区别问题讨论问题讨论①一个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必须融合先进的管理思想,只有融合了先进的管理思想的软件才会有市场。这样的软件才会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才会为企业带来效益。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必须与业务流程重组相结合,手工处理信息的过程和方法原封不
本文标题:第02章ERP的结构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1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