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31市场营销学_教学课件_4
第四章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了解消费者市场的特点及购买行为模式。明确有哪些因素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它们是怎样影响的。了解购买决策的参与者,明确购买行为的类型。掌握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明确各个阶段应采取哪些营销对策。分析方法由谁构成(Whom)购买者(Occupants)①理智型②习惯型③冲动型④经济型⑤情感型⑥不定型购买什么(What)购买对象(Objects)为何购买(Why)购买目的(Objectives)①求实心理②求廉心理③求名心理④求新心理⑤求美心理⑥求奇心理(与众不同)由谁购买(Who)购买组织(Organizations)怎样购买(How)购买方式(Operations)何时购买(When)购买时间(Occasions)何地购买(Where)购买地点(Outlets)第一节消费者市场与消费者行为模式消费者市场是个人或家庭为了生活消费而购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是许多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主要场所、服务的主要对象。特点:1、消费需求的多样性。2、消费需求的层次性。3、消费需求的发展性。4、消费需求的习惯性。5、消费需求的周期性。6、消费需求的从众性。购买行为的“刺激—反应”模式营销刺激外部刺激产品价格地点促销经济技术政治文化购买者的特征购买者的决策过程文化社会个人心理问题认识信息收集评估决策购后行为购买者反应产品选择品牌选择经销商选择购买时机购买数量第二节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消费者购买行为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参考群体家庭身份和地位年龄和家庭生命周期生活方式个性自我形象经济条件性别职业动机和需要知觉的选择性学习态度和信念一、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一)文化文化是决定人类欲望和行为最基本的因素。广义上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1、价值观: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态度和看法。2、风俗习惯: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下长期形成,世代相传,成为约束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在饮食、服饰、居住、婚丧、信仰、节日、人际交往各个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心理特征并影响购买行为。3、审美观:通常指人们对事物的好坏、美丑、善恶的评价,受社会舆论、思想观念等影响,并制约欲望和需求取向。这些东西组成了社会人们的标准行为规范。它说明了人们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二)亚文化一种文化会因各种因素影响,使价值观、风俗习惯及审美观等表现出不同特征,形成亚文化。亚文化的主要表现:民族亚文化:宗教亚文化:种族亚文化地理亚文化:文化影响人们购买行为的特点1.无形性。即文化对人们的行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2.共同性。具有共同文化特征的人们的购买行为往往具有共同性。3.传播性。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空间和时间的形式进行传播。4.自卫性。当原有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威胁时,会产生种种抵制行动。(三)社会阶层1、含义社会阶层是具有相对的同质性和持久性的群体。按等级排列,每一阶层的成员具有类似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一个人的社会阶层,通常是职业、收入、教育和价值观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2、社会阶层的特点(1)同一社会阶层内的人,其行为要比来自两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的行为更加相似。(2)人们以自己所处的社会阶层来判断各自在社会中占有的高低地位。(3)个人能够在一生中改变自己所处的社会阶层,既可以向高阶层迈进,也可以跌至更低阶层,这种变化程度因某一社会的社会阶层森严程度而不同。3、社会阶层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1)同一阶层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相似性。(2)消费者在购买时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示自己是属于某个社会阶层。因此,企业应分析自己产品的目标市场消费者所属的社会阶层,并根据不同社会阶层的不同特点开展相应的市场营销活动。二、社会因素参考群体家庭身份和地位(一)参考群体1、参考群体是能够影响个人态度、意见和价值观的一群人。2、参考群体的分类(按消费者是否属于群体成员及群体吸引力划分成员态度成员群体非成员群体正相关正相关成员群体向往群体负相关拒绝群体隔离群体(1)正相关成员群体类型是否会员接触类型非正式正式主要主要的非正式群体主要的正式群体次要次要的非正式群体次要的正式群体(2)向往群体类型接触类型群体类型接触期望型向往群体非接触象征性向往群体3、相关群体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信息性影响功利性影响价值表现的影响相关群体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程度在不同产品和品牌中影响并非都是相同的。相关群体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程度在产品产品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影响并非都是相同的。(1)在产品寿命周期的投入期,消费者的产品选择受别人的影响比较大,而品牌决策受别人的影响较小。(2)在产品寿命周期的成长期,他人对消费者的品牌决策及产品的选择的影响力都很大。(3)在产品寿命周期的成熟期,消费者的品牌决策受他人的影响较大,而产品的选择受他人的影响较小。(4)在产品寿命周期的衰退期,消费者对品牌决策及产品的选择受他人的影响都较小。4、营销者如何利用和发挥参照群体的作用(1)要善于识别目标顾客的参考群体;(2)在广告中多展示有关参照群体中的“意见带头人”;(3)力求通过专门针对“意见带头人”的战略去联系他们和影响他们。(二)家庭1、家庭及其成员,是影响最大的主要参考群体。每个人所经历的“家庭”,可分:(1)自身所出的家庭,包括父母。每个人从双亲那里,养成许多倾向性。(2)己身所出的家庭,即配偶和子女。对购买行为产生更直接的影响,并形成一个消费者的“购买组织”。2、家庭权威中心点各自做主型丈夫支配型妻子支配型共同支配型小孩支配型(三)身份和地位身份是周围的人对你的要求,是你在各种场合承担的角色、应起的作用。每一种身份又附有一种地位,反映社会对他的评价和尊重程度。消费者以何种产品、品牌来显示身份和地位,因社会阶层和地域有所不同个人因素年龄与家庭生命周期生活方式与个性自我形象、职业、性别和经济条件年龄和家庭生命周期消费者的欲望和行为,因年龄不同而发生变化。家庭生命周期指一个以家长为代表的家庭生活的全过程,从青年独立生活开始,到年老后并入子女的家庭或死亡时为止。1、未婚期2、新婚期3、满巢期一(有六岁以下的幼童)4、满巢期二(有六岁以上的幼童)5、满巢期三(子女已独立)6、空巢期(无子女在身边)7、孤独期(单身老人)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一个人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他的活动、兴趣和看法的整个模式。影响对品牌的看法、喜好。美国:1、自我导向型,购买基于自己的世界观。2、模仿导向型,购买基于他人的行为和看法,3、行动导向型,购买受到他们对行动、变化及冒险的渴望的影响。营销管理人员应该研究自己的产品与具有不同生活方式的各个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1.为不同生活方式的消费者提供符合其特点的广告促销活动。2.通过有意识的营销活动,为自己潜在的消费者展示某种生活方式,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个性个性指个人特有的心理特征,导致人对所处环境做出相对一致和持续的反应。通过自信、支配、自主、顺从、交际,保守和适应等性格特征表现出来。人们所拥有的东西影响和反映他们的身份自我形象、职业、性别和经济条件自我形象——个人怀有的有关自己的“图案”,驱使其寻求与此一致的产品、品牌,采取与自我形象一致的消费行为。职业影响——如工人,农民、军人及教师,对不同产品及品牌会表现出不同的看法和购买意向。性别——长期以来,性别一直是影响人们购买服装、鞋帽、化妆品等的重要因素;现在“男女有别”已经延伸到其他不少领域。经济条件——消费要“量入为出”,依据条件消费和购买。人们的经济状况包括可供其消费的收入(收入水平,稳定性和时间形态)、储蓄与财产,借债能力和对花钱与储蓄的态度心理因素动机与需要知觉学习态度动机和需要动机是推动个人进行各种活动的驱策力。动机由需要而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消费者解决他的需要问题的行为。动机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2、精神分析论3、双因素理论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安全需要生存需要社会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人类的需要有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低层次需要满足以后才会追求高层次的满足。2、对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购买者要提供经济实惠的产品,对于满足高层次需要的购买者应提供显示其身份地位的高档消费品。3、需要层次随经济的发展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变化。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佛的“ERG”理论需求层次可分为生存(Existence)、关联(Relationship)、成长(Growth)三层。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相似,E包括了生理和安全、R包括了社会需要、G则包括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但不同之处在于,三个层次并无绝对的先后之分。奥尔德佛的“ERG”理论1、需要满足,在同一层次的需要中,某个需要只得到少量满足时,会强烈的希望得到更多满足,这时,消费需要不会指向更高层次,而是停留在原有的层次,向量和质的方面发展。2、需要加强,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得越充分,高层次的需要就越强烈,消费者需要指向更高层次。3、需要受挫,高层次需要满足得越少,越会导致低层次需要的膨胀,消费支出会更多地用于满足低层次的需要。也就是说需要的变化不仅会“满足—前进”,也有可能“受挫—倒退”精神分析论认为人们并不完全了解自己的动机。本我自我超我双因素理论企业用于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诸因素可分为保健因素和动机因素。保健因素和动机因素随着时代、消费动向和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而变化。知觉知觉是指个人选择、组织并解释投入的信息,以便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个人世界图像的过程。知觉的特点1、整体性(组织性),指知觉能够根据个体的知识、经验将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同一整体,以便全面的、整体地把握该事物。企业应研究对消费者输入什么信息,分析消费者会对输入的信息作出什么猜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知觉2、选择性,对外来刺激有选择地反映或组织加工的过程。选择性注意——人们感觉到的刺激,只有少数引起注意、形成知觉,多数会被有选择地忽略。一般来说,以下情况容易引起注意并形成知觉:(1)与最近的需要有关的事物;(2)正在等待的信息;(3)大于正常、出乎预料的变动。选择性曲解——人们对注意到的事物,往往喜欢按自己的经历、偏好、当时的情绪、情境等因素做出解释。选择性记忆——人们容易忘掉大多数信息,却总是能记住与自己态度、信念一致的东西。企业的营销管理人员必须注意采用合适的方法来渗透消费者的知觉过程。如:采用重复刺激的方法设计不冒犯消费者的信息迎合消费者对事实和真理的偏好。学习也称“习得”,指人会自觉、不自觉从很多渠道、经过各种方式获得后天经验。学习的模式驱使力刺激物诱因反应学习的三种过程(类型)1.经典式条件反射型(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或自动的反应)2.亲验式条件反射型(即通过个体有意识的、亲身体验)即通过经验或实践学习知识3.代理式学习(观察他人的行为和体验其后果来学习)学习的效果(1)加强:购后非常满意,会加强信念,以至重复购买。(2)保留:称心如意或非常不满,会念念不忘。(3)概括:感到满意会爱屋及乌,对有关的一切也产生好感;反之,则会殃及池鱼。(4)辨别:一旦形成偏好,需要时会百般寻求。态度态度是人对事物所持有的持久的、一致的评价、反应。态度的形成是逐渐的,态度一旦形成,不会轻易改变。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1.消费者所接受的信息信息的种类、数量及个体对所接受信息的“正确性”与否的判断。2.消费者自身的需求3.消费者自身所处的社会阶层4.消费者所属的文化背景5.消费者的经验其他消费者的影响,个人的生活经历、家庭环境的熏陶。态度的功能:(P104)1、价值表现功能2、自我保护功能3、效用功能4、认知功能消费者态度的三种成分:1、品牌信念(认知成分):对质量、商标、包装及企业形象的理解和印象,它是态度的基石,认知是否正确将影响态度和倾向性。2、评估品牌(情绪或情感成分):构成人们态度的动
本文标题:31市场营销学_教学课件_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130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