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15.3.1(2)分式方程应用题[1]
小林镇中心学校:八年级数学组回顾与思考•什么叫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什么叫增根?•使原分式方程的分母为零的根是原分式方程的增根•产生增根的原因是什么?•去分母时,在分式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以了一个可能使分式方程的分母为零的整式•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分哪几步?审题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答题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1.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2.解这个整式方程.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为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4.写出原方程的根.x2x-353-2x(2)+=43x-14x(1)=解方程思考题:解关于x的方程产生增根,则常数m的值等于()(A)-2(B)-1(C)1(D)2x-3x-1x-1m=`【例1】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一个月完成总工程的三分之一,这时增加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哪个队的施工速度快?分式方程在实际在应用解:设乙队如果单独施工一个月能完成总工程的.x1记总工程量为1,根据题意,得3161x21=1解之得:1x经检验知x=1是原方程的解.由上可知,若乙队单独工作一个月可以完成全部任务,所以乙队施工速度快.1.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与步骤基本相同,不同点是,解分式方程必须要验根.一方面要看原方程是否有增根,另一方面还要看解出的根是否符合题意.原方程的增根和不符合题意的根都应舍去.2.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是求什么量,就设所求的量为未知数,这种设未知数的方法,叫做设直接未知数.但有时可根据题目特点不直接设题目所求的量为未知量,而是设另外的量为未知量,这种设未知数的方法叫做设间接未知数.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时,设间接未知数,有时可使解答变得简捷.甲、乙两人做某种机器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做6个,甲做9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和乙做60个零件所用时间相等,求甲、乙每小时各做多少个零件?解:设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则乙每小时做(x-6)个零件,依题意得:60x6x906x60x9054060x90x54030x18x经检验X=18是原方程的根。答:甲每小时做18个,乙每小时12个请审题分析题意设元我们所列的是一个分式方程,这是分式方程的应用由x=18得x-6=12等量关系:甲用时间=乙用时间1、甲、乙两人做某种机器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做6个,甲做9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和乙做60个零件所用时间相等,求甲、乙每小时各做多少个零件?2、甲、乙两人每时共能做35个零件,当甲做了90个零件时,乙做了120个。问甲、乙每时各做多少个机器零件?解:设甲每小时做X个,乙每小时做(35-x)个,则xx35120901.填空:(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要m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n小时完成,如果两人合做,完成这件工作的时间是______小时;(2)某食堂有米m公斤,原计划每天用粮a公斤,现在每天节约用粮b公斤,则可以比原计划多用天数是______;(3)把a千克的盐溶在b千克的水中,那么在m千克这种盐水中的含盐量为______千克.)1m11n(nmmnambam-)(baambbama2、甲加工18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乙可以加工240个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少加工5个零件,求两人每小时各加工的零件个数.解:设乙每小时加工x个,甲每小时加工(x-5)个,则xx2405180解得x=20检验:x=20时x(x-5)≠0,x=2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乙每小时加工20个,甲每小时加工15个。x-5=153、某工人师傅先后两次加工零件各1500个,当第二次加工时,他革新了工具,改进了操作方法,结果比第一次少用了18个小时.已知他第二次加工效率是第一次的2.5倍,求他第二次加工时每小时加工多少零件?解:设他第一次每小时加工x个,第二次每小时加工2.5x个,则185.215001500xx【例2】从2004年5月起某列车平均提速v千米/小时,用相同的时间,列车提速前行驶s千米,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行驶50千米,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解:设提速前的速度为x,提速后为x+v,则vxsxs50解得50svx50svx50svx检验:时,x(x+v)≠0,是方程的解。50sv答: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千米/小时。1、一队学生去校外参观,他们出发30分钟时,学校要把一个紧急通知传给带队老师,派一名学生骑车从学校出发,按原路追赶队伍.若骑车的速度是队伍行进速度的2倍,这名学生追上队伍时离学校的距离是15千米,问这名学生从学校出发到追上队伍用了多少时间?解:设队伍的速度为x,骑车的速度为2x,则603021515xx解得x=15经检验x=15是原方程的解。5.0215x答:这名学生追上队伍用了0.5小时。2、某人骑自行车比步行每小时多走8千米,如果他步行12千米所用时间与骑车行36千米所用的时间相等,求他步行40千米用多少小时?解:设步行每小时行x千米,骑车每小时行(x+8)千米,则83612xx解得x=440÷4=10(小时)经检验x=4是方程的解。答:他步行40千米用10个小时。3、A,B两地相距135千米,两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大汽车比小汽车早出发5小时,小汽车比大汽车晚到30分钟.已知小汽车与大汽车的速度之比是5:2,求两辆汽车各自的速度.解:设小汽车的速度为5x,大汽车的速度为2x,则6030551352135xx解得x=9经检验x=9是方程的解。5×9=452×9=18答:小车每小时行45千米,大车每小时行18千米。4、已知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20千米,如果此船在某江中顺流航行72千米所用的时间与逆流航行48千米所用的时间相同,那么此江水每小时的流速是多少千米?解:设水流的速度为x,则xx20482072想一想1:某次测试,初二(5)班55位同学中,80分的有25位,90分的有30位,班级平均分怎么算?平均分=80×25+90×3025+30=总分数总人数.某单位将沿街的一部分房屋出租.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二年比第一年多500元,所有房屋出租的租金第一年为9.6万元,第二年为10.2万元.1.你能找出这一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吗?2.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3.你能利用方程求出上面提出的问题吗?①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500元②第一年出租房屋间数=第二年出租的房屋间数每间房屋的租金总租金③出租房屋间数=问题1、求出租的房屋总间数;问题2、分别求这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问题1、求出租的房屋总间数;解:设出租的房屋总间数为x间,依题意,得50010200096000xx解得x=12经检验x=12是所列方程的根。所以出租的房屋总间数为12间。得到结果记住要检验。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500元问题2、分别求这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解:设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x元,则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x+500)元,依题意,得50010200096000xx解得x=8000经检验x=8000是所列方程的根。x+500=8500所以,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8000元,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8500元。小丽家去年12月的水费是15元,而今年7月份的水费是30元.已知小丽家今年7月份的用水量比去年12月份的用水量多5立方米,求该市今年居民用水的价格.某市从今年1月1日起调整居民用水价格,每立方米水费上涨1/3.)(311主要等量关系:①今年用水价格=去年用水价格×②今年7月份用水量-去年12月份用水量=5立方米用水总量水费总金额③用水价格=解:设该市去年用水的价格为x元/m3.515)311(30xx则今年水的价格为311()x元/m3.根据题意,得设元时单位一定要准确今年7月份用水量-去年12月份用水量=5立方米解得x=1.5经检验x=1.5是所列方程的根.1.5×(1+1/3)=2(元)答:该市今年居民用水的价格为2元/m3得到结果记住要检验。尝试练习1.小明和同学一起去书店买书,他们先用15元买了一种科普书,又用15元买了一种文学书.科普书的价格比文学书高出一半,因此他们所买的科普书比所买的文学书少1本。这种科普书和这种文学书的价格各是多少?等量关系:1、科普书价格=文学书价格×1.52、所买文学书本数-所买的科普书本数=13、书本数=总金额价格/解:设文学书的价格是每本x元,则科普书每本1.5x元.依题意得:15.11515xx解得x=5答:文学书的价格是每本5元,科普书每本7.5元1、等量关系:(1)科普书价格=文学书价格×1.5(2)所买文学书本数-所买的科普书本数=1(3)书本数=总金额价格经检验x=5是所列方程的根。∴1.5x=1.5×5=7.5/1、甲、乙两人练习骑自行车,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走6千米,甲骑90千米所用的时间和乙骑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求甲、乙每小时各骑多少千米?解:设甲每小时骑x千米,则乙每小时骑(x-6)千米。依题意得:试一试6x60x90解得x=18经检验x=18是所列方程的根。X-6=12(千米)答:甲每小时骑18千米,乙每小时骑12千米。1.利用分式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建立分式方程模型---解决问题2.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分析题意,找出研究对象,建立等量关系.2.设:选择恰当的未知数,注意单位.3.列:根据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4.解:认真仔细.5.验:有三种方法检验.6.答:不要忘记写答.
本文标题:15.3.1(2)分式方程应用题[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073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