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用友金蝶资本竞技谁是赢家案例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教学案例1案例正文:用友金蝶资本竞技谁是赢家?1摘要:本文介绍了用友金蝶两家经营背景相似、初始规模相当的软件企业通过企业改制、引进战略投资者和资产重组等资本运作手段,并分别在沪市A股与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实现了高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有效融资。然而,因为A股与港股地点不同、所处的资本市场制度及环境不同,致使两家软件企业IPO融资呈现近10倍的差距;而随后两公司募集资本的使用、公司股权治理以及公司的经营业绩出现了明显的不同。数年后,当势均力敌的两家企业把战略目标同时定位于国际市场经营业务相近的领域时,时间早已经过滤到了造成当初融资差距的偶然因素,某种意义上两家又回到了“起点”。双方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系列资本竞技,而最终到底谁是赢家?关键词:用友软件;金蝶软件;企业融资;资本竞技;企业成长0引言创立于1988年的用友公司与创建于1991年的金蝶公司同为软件公司,他们主营业务方向同为软件销售、软件配套及技术服务。快速成长的两家高技术企业发展方向相近,规模、市场占有率和赢利能力也都在同一级别。市场上流行的“北用友、南金蝶”的说法,形象地描述出了“软件双侠”的至尊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竞争态势。企业的高速发展需要资金支持,而银行贷款多以资产担保为基础,这使得以人力资本为主的软件企业无法顺利进行债务融资,上市进入资本市场成了两家企业融资积累的有效捷径。2001年,金蝶、用友分别在香港与沪市相断上市,两企业在业务拓展竞相发展的同时,资本运作上也开始了同时登台,展开资本竞技。本文以用友金蝶资本竞技为典型案例,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首先从两家企业的背景和上市历程进行梳理;接着,对两家企业上市后对募集资本使用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和归纳,并结合相关融资理论与公司治理等理论对两家企业成长路径演化机理进行理论分析;最后总结、提炼两家企业的成长经验与启示,1.本案例由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的张玉明、张会荣撰写,作者拥有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改编权。2.本案例授权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使用,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享有复制权、修改权、发表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汇编权和翻译权。3.由于企业保密的要求,在本案例中对有关名称、数据等做了必要的掩饰性处理。4.本案例只供课堂讨论之用,并无意暗示或说明某种管理行为是否有效。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教学案例2以拓展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性思维,为我校的案例教学提供新的研究思路。1案例研究背景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对于高科技企业,尤其是高成长阶段的企业来讲更是如此。许多质地良好、行业优势显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因为缺乏资金而倒在起跑线上。金蝶公司自成立以来的5年里,数次与银行申请交涉,最终却只获得80万元贷款。究其原因,一般来说能否取得银行贷款,取决于企业的资产状况和还贷能力,而软件企业的主要特点是人力资本起主要作用,这类企业中除人力资本以外的资产相当贫乏,因此当企业进行以资产担保为基础的债务融资时,会遇到很多困难。事实证明,在当时的政策环境下,与金蝶一样的软件公司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向银行贷款这条路走不通。而高科技软件企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对资金的需求相当迫切,因此,上市便成了高科技软件企业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1.1用友企业简介用友软件公司创立于1988年12月,由王文京与苏启强合伙创业创办。1995年1月,用友软件集团成立。1999年,用友软件成功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A股上市的组织准备,2001年5月18日,用友在沪上市。目前用友公司是亚太本土最大的管理软件、ERP软件、集团管理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小型企业管理软件、财政及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软件、汽车行业管理软件、烟草行业管理软件、内部审计软件及服务提供商,也是中国领先的企业云服务、医疗卫生信息化、管理咨询及管理信息化人才培训提供商。中国及亚太地区超过150万家企业与机构使用用友软件,中国500强企业超过60%使用用友软件。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连续多年被评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2010年获得工信部系统集成一级资质企业认证;2011年获“年度中国经济十大领军企业”、上交所“年度董事会奖”。“用友ERP管理软件”系“中国名牌产品”。用友公司拥有由总部研发中心(北京用友软件园)、南京制造业研发基地、重庆PLM研发中心、上海先进应用研究中心、上海汽车行业应用研发中心、深圳电子行业应用开发中心等在内的中国最大的企业应用软件和企业云服务研发体系和超过3500人的研发队伍。用友公司的100多家分子公司、3000多名服务专家、3000多家合作伙伴组成了中国管理软件业最大的服务生态系统。在日本、泰国、新加坡等亚洲地区,用友建立了分公司或代表处;在法国,用友与源讯合资成立云安公司,为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的企业用户提供从ERP管理软件、财务系统到IT咨询的一站式创新型产品、服务和云应用。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教学案例3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的用友集团,定位于企业及政府、社团组织管理与经营信息化应用软件与服务提供商,旗下还拥有北京用友政务软件有限公司、畅捷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用友汽车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厦门用友烟草软件有限责任公司、用友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用友华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用友审计软件有限公司、用友长伴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北京用友幸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都财智软件有限公司等在内的投资控股企业。用友公司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世界级管理软件与云服务提供商。1.2金蝶企业简介金蝶企业最初创办于1991年7月,由徐少春创办“深圳爱普电脑技术有限公司”发展而来。1993年,爱普电脑与招商局蛇口社会保险公司及美籍华人赵西燕(投资80万),合资成立深圳远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深圳金蝶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于2001年2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2005年7月,转板香港主板市场,2011年3月7日起正式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金蝶国际总部位于中国深圳,金蝶国际附属公司有专注于中国大陆企业管理与IT整合服务市场的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专注于中间件业务的深圳市金蝶中间件有限公司,专注于为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管理软件及电子商务服务的金蝶友商电子商务服务公司,为政府及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平台软件及服务的北京金蝶政务软件有限公司,专注于为医疗卫生机构及主管部门提供信息化整合解决方案服务的金蝶医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专注于除中国大陆以外的亚太地区及海外市场的金蝶国际软件集团(香港)有限公司、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新加坡)有限公司等。目前集团拥有员工近万人。金蝶国际在中国大陆设有深圳、上海、北京三个软件园,在深圳、上海、北京、成都、广州和新加坡等六地设立了研发中心。在中国大陆拥有105家以营销与服务为主的分支机构和2400多家咨询、技术、实施服务、分销等合作伙伴。金蝶营销、服务及伙伴网络在中国大陆分为南方、华南、北方、东北、华东、西部六大区域,遍及300多个核心城市和地区;集团客户遍及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总客户数量超过100万家。金蝶以“成就员工梦想,帮助顾客成功,让中国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为使命,为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和政府组织提供管理咨询和信息化服务。金蝶连续7年被IDC评为中国成长型企业市场占有率第一名、连续5年被《福布斯亚洲》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教学案例4评为亚洲最佳中小企业、2011年金蝶荣获香港顶尖资本杂志《CAPITAL》颁发资本杰出企业成就奖,2010年金蝶继Capgemini、HP、IBM、SAP、Sun等国际知名厂商后成为TOGAF企业架构标准制定权威组织TheOpenGroup第6家董事会成员,2010年金蝶旗下友商网被计世资讯评为管理型SAAS市场份额行业第一、金蝶中间件荣获“德勤高科技、高成长亚太区500强”荣誉。自2007年IBM等入股金蝶国际,成为集团战略性股东后,金蝶与IBM组成紧密的全球战略联盟,共同在咨询、产品、技术、市场、渠道等全面合作,打造“金蝶产品”与“IBM交付服务”结合的创新业务模式。金蝶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作为不断前进的动力。未来四年,金蝶将在企业管理软件及咨询服务、电子商务、中间件和电子政务、电子医疗五个产业中占据领导者地位。未来十年,金蝶致力于打造百亿级管理智库,与中国企业一起推动中国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成为亚洲第一、全球领先的管理与IT整合服务品牌。2案例分析与研究发现用友金蝶作为引领中国软件业发展的两大巨头公司,他们的企业行为备受广大消费者的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北用友、南金蝶”的一霸中国软件天下的形势下,两家企业几乎同时登台资本市场,这对我国软件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1资本竞技同时登台在主动向银行申请贷款,债务融资效果不理想的前提下,金蝶公司意识到要想实现高效率的积累,资本市场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1997年,金蝶开始酝酿上市,最早瞄准国内A股市场。但在1997年,企业上市还是要通过审批,取得上市指标。当时额度导向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董事长徐少春清楚地意识到国内主板市场的苛刻条件对以软件为主营业务的金蝶来说,靠额度上市一时间没有希望。1998年5月1日,金蝶决定吸收美国风险投资商IDG分两次投入的2,000万元人民币现金,作价25%的股份。2000年,金蝶公司完成资产重组,成立金蝶软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2月15日,金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拉开了金蝶资本市场运作的序幕。此时用友软件奔向资本市场的步伐也没有落后,1999年,用友软件成功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A股上市的组织准备;2001年5月18日,用友在沪隆重上市;适逢当年A股市场的火爆,用友公司成了沪市一只耀眼的明星。值得人们关注的是两家企业上市前后的资本变化。上市前,同为软件公司,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教学案例5主营业务相同,发展方向相近,规模、市场占有率和赢利能力也都在同一级别。“北用友、南金蝶”的说法,也形象地描述出了软件双侠的至尊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竞争态势。根据国际数据集团2000年5月编制的《中国财务软件市场分析报告》,用友和金蝶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5.6%和32.8%,两者相差无几。2000年,用友和金蝶的营业额分别为2.13亿元和1.65亿元,用友领先29个百分点。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金蝶尚有2235万元的净利润,用友却颗粒无收。综合各种情况,可以说双方的业绩算是旗鼓相当。然而,不同的是用友软件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金蝶国际登陆的却是香港创业板。用友发行市盈率达64倍、募集资金净额近9亿元人民币;金蝶发行市盈率仅22倍、筹资净额仅7200万港元。更奇的是发行价高达36.68元的用友上市当天就冲高到100元,发行只有1.03港元的金蝶上市当天却跌到了0.69港元。10倍的募集差异是来自不同的市场制度,还是来自各自的机遇不同?募集资金的巨大差距,能否将两家上市前业绩相当的企业彻底拉开?2.28.88亿与7200万的落差2001年2月15日,金蝶成功登陆香港创业板。IPO(股票首次公开发售)发行8750万股(总股本的20%),虽然市盈率仅为22倍,但市场却反应平淡未获超额认购,上市当日居然还跌破发行价(收盘价为0.69港元,跌幅高达33%)。募集资金净额仅为7200万港元。92天后,用友在沪市挂牌,发行2500万股,发行市盈率64倍,募集资金净额8.88亿元人民币。盘中股价一度上摸到100元(市盈率超过200倍),收盘价报92元,全日换手率85.6%,成交金额17.36亿元。用友IPO成为永久的传奇,当年掀起的旋风仍让人惊叹。直观来看,上市地点的不同造成了巨大的IPO差距,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徐少春放弃国内A股而选择港股上市呢?表1用友、金蝶上市情况对照表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教学案例62.2.1资本市场选择用友、金蝶两家不仅在业务拓展上奋力争先,在资本运作上也互不甘人后。当时,内地企业登陆资本
本文标题:用友金蝶资本竞技谁是赢家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955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