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欧洲人的欧洲”迅速兴起的日本东方巨龙的腾飞发展中国家的呼声新兴力量的崛起欧洲走向联合日本崛起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兴起1、欧洲人为什么要建立“欧洲人的欧洲”?欧洲------联合谋发展美国苏联夹缝中的西欧欧洲联合的原因材料1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一旦世界舞台中的分歧发展成为紧张局势时,为了维护和平,我们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阿登纳回忆录》阿登纳于1949--1963任西德总理欧洲联合的原因材料2:在我们的时代,各国间大量的贸易、人员的往来……导致各成员国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都推动了欧洲各民族向着联合方向迈进。——法国戴高乐《希望回忆录》西欧包括30多个国家,各国面积小,市场狭小;易形成关税壁垒和货币障碍等因素,阻碍经济发展。材料3维克多·雨果法国(1802—1885)雨果的愿望材料4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维克多·雨果丘吉尔的设想:欧洲合众国欧洲之父---让·莫内(法国1888-1979)法国外长舒曼-----舒曼计划(1951年)“把法德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共同的最高权力机构之下。”材料5相逢一笑泯恩仇----法德和解戴高乐与阿登纳“欧洲联合将由法国和德国完成”-----戴高乐“德国和法国必须结成紧密的友谊。只有德法之间的友谊才能拯救西欧。”-----阿登纳(4)西欧各国经济政治发展水平相近,国家之间联系密切(1)西欧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5)联合有助于欧洲和平稳定与经济发展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7)欧洲政治家们的推动一、欧洲------联合谋发展(6)宿敌法德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2)欧洲联合思想由来已久(3)两极格局下,抗衡苏美的需要2、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第一步是本国经济恢复,经济又是如何恢复的?学以致用思考:(1)基础和技术储备好2、欧洲经济恢复的原因(4)政府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马歇尔计划的扶植(3)社会福利政策的完善3、“欧洲人的欧洲”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学以致用自主学习3、进程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法德意比荷卢)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用一个声音说话”“欧洲议会”成立共同体防务合作主要目标3、进程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六国)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12颗星象征完美;围成一个圆形象征欧洲的团结、统一1999年欧元启用2002年流通4、影响材料二:1958—1969年间,欧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16.5%。1984年,欧洲共同体10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3747亿美元,超过美国1.43倍。材料一: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尼克松(1971年)思考:“欧洲人的欧洲”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形成欧美日三足鼎立局面,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战后的日本日本新干线电车繁华的东京银座商业区原子弹袭击后的广岛日本:三十年的巨变材料一:日本采取了“倾斜生产方式”、“倾斜减税”、“倾斜金融”等对策,即在日本政府主导下,将有限的资源向煤炭、钢铁、电力等产业集中,优先发展能源和重工业。提出“贸易第一”、“出口第一”的口号。材料二:二战后,日本虽然受到重创,但还是从1949年毅然宣布实行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免费教育。日本政府每年用于教育支出占政府开支的50%以上,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英、法、美、德等国而居世界首位。——《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发展对外经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材料三日本是二战后最典型的技术引进和创新型国家,政府提出“1号机组引进,2号机组国产”的口号,它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成功建立自己的科学体系。材料四从朝鲜战争爆发起,美国军队就向日本企业发出了大量有关武器、运载工具零部件和其他军用物资的订货单。从1950年开始的五年时间里,日本的企业由于军用物资的巨大需求而发达起来。对于日本来说,这种发展是极其幸运的。——森岛通夫《日本为什么“成功”》美国的扶持,朝鲜战争的机遇重视科技1、原因(1)经济:政府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外向型经济(2)外交:依赖美国、接受美援、发展外贸(3)教育科技:重视教育、发展高科技(4)基础好、非军事化、国民素质高二、日本的崛起——政策促发展⑴日本经济的恢复(1945—1955年)⑵日本经济高速发展(1956—1973年)⑶日本经济的顶峰(80年代)2、表现:——60年代末,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1987年人均GDP跃居世界之首(4)90年代GDP占世界总产值的14%A、经济:B、政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世界最大债权国、海外资产世界第一日本出兵伊拉克的秘密特种部队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谋求常任理事国席位日本的崛起1965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25.5%;1975年,日本追上来,改写为62.2%;1985年,日本已经逼近美国,为97.6%;1987年,按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日本超过了美国。1964年东京奥运会1970年大阪世博会“太阳塔”讨论:西欧、日本的崛起对于中国发展有哪些有益的启示?1、加强区域之间的团结合作2、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3、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4、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天翻地覆慨而慷——东方巨龙的腾飞中国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中国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爆炸东方巨龙的腾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平崛起时间标志性事件备注1949欧洲经济复苏1949-1953欧洲联合起步1953-1957日经济高速发展1957-1966欧日经济崛起1966-1976欧共体成立1978至今多极化趋势加强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初步奠定工业基础全面建设时期文革发展受挫1、发展历程——探索求发展2、发展成就----成为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1)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增长(2)国际地位提高:发展中国家①战后亚非拉许多国家独立②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③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1、不结盟运动成立的背景:外交:发起不结盟运动经济:成立77国集团不结盟运动的标志不结盟运动真的是不结盟吗?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只是不和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团结起来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首届不结盟运动会场考考你?填一填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于_____年,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61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3、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推动者是:铁托、尼赫鲁、纳赛尔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日本发展中国家欧洲中国——联合谋发展——政策促发展——探索求发展——斗争求发展符合各国国情的模式才是最好的模式各国、各地区的崛起模式不同说明了什么?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强大的美国强大的苏联实力迅速上升实力相对下降多极化趋势出现小结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20c60s—80s新兴力量两极1.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2.(2013·海南单科·21)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C.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3.(2010·安徽文综·22)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4.(2010·北京文综·23)世界杯足球赛可谓全世界球迷的节日。1990年第十四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办时,一个英国球迷去意大利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助威。他可以()①持欧盟护照进入意大利②在罗马街头观看比赛电视直播③和苏联球迷交换纪念品④收听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新闻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5.(2010·上海文综·11)一位旅行者携带德国马克前往柏林。根据欧元启动进程的有关规定,该旅行者持德国马克最迟到柏林消费的时间应该在()A.1998年6月B.2002年6月C.2008年6月D.2010年6月6.(2009·辽宁文综·3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7.(2009·山东文综·16)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A.联合国B.不结盟运动C.世界贸易组织D.欧洲联盟8.(2009·安徽文综·20)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A.互相妥协B.互相竞争C.互相合作D.互相对峙9.(2008·广东单科·23)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级格局的削弱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10.(2008·江苏单科·20)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11.(2007·上海历史B组·13)下面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12.(2007·天津文综·17)1970年的一个冬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被纳粹杀害的波兰人纪念碑前神色凝重地跪下了。这一举动的内涵表明德国()A.曾经占领波兰B.深刻反省历史C.实行非军事化D.奉行和平外交(1)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问题改组政府、应对车臣问题、加强中
本文标题:新兴力量崛起上课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712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