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一课《散步》教案-(2课时)
课题1散步课时2课型讲授修订与补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提高审美情趣。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亲情的美好。教学难点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2、领悟儒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具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1、导入语:同学们,你们喜欢饭后出去散散步吗?和谁一起散过步?如果你和你的父母爷爷奶奶出去散步,你要走小路,因为小路风景优美。而父亲选择走大路照顾体弱的奶奶。此时你会怎么办。”……本篇课文“《散步》中的情况跟刚才设想的类似,只不过主角换成了长大后的你们。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看看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2、放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如下的生字词熬过(áo)嫩芽(nèn)分歧(qí)波光粼粼(línlín)词语的解释:分歧:意见不一致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多音字:累lèi劳累铺pū铺盖散sàn散步lěi积累pù商铺sǎn散文léi累赘二、交流我们的初读收获:1.给课文分段,并总结大意明确:第一部分(1):交代了事件(散步)、地点(田野)、人物(“我”,“我”的母亲,妻子和儿子)。第二部分(2~8):一家人散步的经过第一层(2):交代母亲对这次散步的态度转变,并且为下文背母亲埋下了伏笔。第二层(3~5):写田野的春色及一家人散步的乐趣。第三层(6~8):写散步路线上的不同意见和解决问题的办法。2.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提示: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①明确: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的事情。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书上的语句)三、初读感悟:师:祖孙三代有说有笑,在这南方初春的田野上散着步,多惬意啊。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岔路”。面对“岔路”,他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你知道他们选择了什么?5、交流你的收获:母亲:走大路平顺风烛残年(她老了,身体不好)儿子:走小路有意思好奇心强(美的风景)我:走大路引导认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尊老是第一位的。师小结:其实,对一个人来说,父母和子女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他的全部,也是他的唯一。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尊老)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第二课时一、品读重点段落师:在这条充满着阳光、充满着温馨的乡间小路上,家庭的小矛盾解决了,但爱的故事却在继续延续……请学生齐读课文。读完课文,试着理解最后一段。你懂得这段话的含义吗?再读一遍,写下你的感悟。感悟角度:我和妻子、背着的一老一小,就是我们的世界。每一个家,都是有老、中、青三代人组成。我们要老吾老,幼吾幼。家是组成社会的单元,是民族的希望。我,妻子——中年人,作为一个成熟的生命,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的重任。生命不息,爱与责任就这样一代代的传递下去。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世界、一个民族也是这样。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了成熟的生命对幼小生命的呵护,对衰老生命的敬重。7、结合板书,提升自己的认识。让我们静心沉思自己的经历,说说生活中,你是如何看待“亲情”与“生命”的。二、研读赏析(同学们都很准确地摸清了人物的性格,相应的句子也找得很正确。可书中好象还有几句写景的句子在那顾影自怜,无人问津呢!在哪几段?好的,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集体读一下。语言清新明丽,景色优美动人,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没有?是像个花瓶摆在那里,仅做装饰,还是作者别有深意?)4段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第三段写的是“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潜台词是什么?死神的背影是让人望而生畏,当它悄然而至的时候,气氛压抑,令人窒息,文章在这的感情基调变得深沉的,很显然不能让阴云笼罩着我们散步时头顶上的星空,作者这几句轻描淡写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让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7段写景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这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迷人的春光,我们全家人才出来踏青,本以为风平浪静,谁知微风拂过,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1)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为什么这样说?4明确: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好的呢,我现在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那么,母亲会怎样想?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请同学们拿起笔,任选一个题目,迅速掬捧起你脑海那思维的浪花。好的,给你们三分钟时间)(2)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3)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明确: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妻子温柔贤惠;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4)(同学们的描写细腻生动,想象也切合情理,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已经达到了人我合一的境界,通俗的说法就是“成了他们肚子里的一条蛔虫”。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问同学们)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二人背得吃力吗?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呢?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三、教师小结:课虽然结束了,但留给同学们的求索却远远没有结束。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当堂练习拓展延伸课后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本文标题:第一课《散步》教案-(2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541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