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AI人工智能 > 神经元及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生理学教研室郭兵第十章神经系统生理第一节神经元及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本节重点内容: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兴奋通过中枢传布的特征;突触后抑制与突触前抑制(一)神经元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复习: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⑴生理完整性⑵绝缘性⑶双向性⑷相对不疲劳性(二)神经纤维二、突触生理(一)突触的概念、分类与结构1、突触的概念与分类•突触:神经元之间发生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图•突触的分类:了解根据接触部位分:图根据突触传递产生的效应分: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突触的基本结构图(二)突触传递的过程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去极化突触前膜Ca2+通道开放Ca2+进入突触前膜囊泡与前膜融合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递质扩散至突触后膜与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通道结合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产生突触后电位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熟悉!突触后电位:指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是局部电位。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图*机制:理解突触后膜去极化,称EPSP。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受体增大后膜对Na+和K+的通透性,特别是Na+的通透性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图*机制:理解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膜上的Cl-和K+通道开放(以Cl-通道开放为主)Cl-内流↑膜电位发生超极化,称为IPSP三、神经递质分类:中枢递质和外周递质。概念:神经末梢释放的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一)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图单线式分散式会聚式环路式四、反射中枢(二)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突触传递的特征)单向传递中枢延搁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后放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理解(三)中枢抑制1.突触后抑制图产生: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与之发生突触联系的突触后神经元产生超极化,形成IPSP,突触后神经元发生抑制。(2.突触前抑制本质: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减少.结构基础:轴突—轴突式突触。突触结构突触后抑制图V返回甲:轴突-胞体式乙:轴突-树突式丙:轴突-轴突式突触的分类返回A返回N返回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返回
本文标题:神经元及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449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