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朝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1279年—1911年)元朝(1279年—1368年)89年中外建筑史第一节元朝建筑•内容提要:•城市建设——元大都•宗教建筑——永乐宫(道教)、妙应寺白塔(喇嘛教)•陵墓——成吉思汗陵、东山王墓群中外建筑史元大都•元朝统治疆域十分广阔,作为京师的元大都城,因是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所以人烟茂盛,商业经济十分繁荣。中外建筑史中外建筑史•元大都因系择址新建,城市规划不受旧格局约束,所以其居民区与金中都新旧坊制混合形式不同,全部为开放形式的街巷。按照方位,元廷将大都街道分为50坊。元大都的街道,规划整齐,经纬分明,相对的城门之间一般都有大道相通。•《马可·波罗游记》述云:“全城的设计都用直线规划。大体上,所有街道全是笔直走向,直达城根。一个人若登城站在城门上,朝正前方远望,便可看见对面城墙的城门。城内公共街道两侧,有各种各样的商店和货摊……整个城市按四方形布置,如同一块棋盘。”•《析津志》载:元大都街制,“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弄通。”中外建筑史中外建筑史中外建筑史•虽然大都城南面三门、北面二门,但从丽正门北穿皇城正中的崇天门及大明门、大明殿、延春门、延春阁、清宁宫、厚载门,直抵中心阁的中轴线上,亦有一条宽阔的御道。经勘查,近年在今北京景山公园(延春阁、厚载门遗址)之北发现的御道遗迹,宽达28米。•今北京东西长安街以北的街道,因同在元大都和明北平(北京)城内,所以改动不大,至今仍多保留元大都时期的格局。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中外建筑史•元大都城有中心台,是城市东西南北的中心,这在中国城市建筑史上尚属首创。中外建筑史•钟、鼓楼是元朝统治者控制大都的工具之一。《马可·波罗游记》述云:“新都的中央,耸立着一座高楼,上面悬着一口大钟,每夜鸣钟报时。第三次钟响后,任何人都不得在街上行走。除非遇有紧急事务,如孕妇分娩或有人生病,非出外请医生不可者可以例外。但是,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外出的人必须提灯。”“夜间,有三四十人一队的巡逻兵,在街头不断巡逻,随时查看有没有人在宵禁时间——即第三次钟响后——离家外出。被查获者立即逮捕监禁。”中外建筑史•元大都北墙为何少开一门中外建筑史•依风水之观点,南属阳,北属阴。元大都是一座规整而对称的城市,如南北两垣均辟开三门的话,因城门南北相对,那么阳气从南门进入大都城后,沿中轴线北行,经皇城、宫城至北墙,气即由中门而泄,乃属不吉之形。为防“气泄”之弊端,由是设计者将北墙改为二门,以实现“挡气”之目的。•元大都北墙只开二门在风水上还有一种含义。我国古人认为:在一至十这几个数字当中,一三五七九五个奇数为阳数,二四六八十五个偶数为阴数,而南为阳,北为阴,故大都南垣取阳,辟建三门,北门就阴,只设二门,此即大都城北墙只开二门之缘由。中外建筑史•永乐官是全真教的三大祖庭之一,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城北3公里的龙泉村东侧。永乐宫始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才建成了这个规格宏大的道教宫殿式建筑群。特别是宫殿内部的墙壁上,布满了精心绘制的壁画,其艺术价值之高,数量之多,实属世上罕见。永乐宫中外建筑史•永乐宫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粗大的斗拱层层叠叠地交错着,四周的雕饰不多,比起明、清两代的建筑,显得较为简洁、明朗。几个殿以南、北为中轴线,依次排列。中外建筑史中外建筑史•三清殿是永乐官主殿,又称无极殿,面阔七间,深四间,八架椽,单檐五脊顶。前檐中央五间和后檐明间均为隔扇门,其余为墙。北中三间设神坛,其上供奉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合称为三清。中外建筑史中外建筑史•三清塑像令已不存,而壁画保存尚好,只很少部分经过修补。这一铺壁画是有名的《朝元图》,壁画高4.26米,全长94.68米,总面积为403.34平方米。《朝元图》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它是集中了唐、宋道教绘画精华所形成的巨制。中外建筑史中外建筑史妙应寺白塔•妙应寺白塔位于阜城门内大街路北的妙应寺内,故俗称“白塔寺”。元世祖崇信佛法,迎释迦佛舍利,于至元八年(1271)在大都城西南修建了这座大型喇嘛塔。至元十六年(1279)建成后,又在塔前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名“大圣寿万安寺”。中外建筑史中外建筑史•白塔的形制渊源于古印度,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参加了设计和修建。白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3部分组成。中外建筑史•台基高9米,塔高50.9米,台基分三层,最下层呈方形,台前有一通道,前设台阶,可直登塔基,上、中二层是亚字形的须弥座。台基上砌基座,将塔身、基座连接在一起。莲座上又有5条环带,承托塔身。中外建筑史•塔身俗称“宝瓶”,形似覆钵,上安7条铁箍,其上又有亚字形小型须弥座,再上就是13天相轮,顶端为一直径9.7米的华盖,华盖以厚木作底,上置铜板瓦并做成40条放射形的筒脊,华盖四周悬挂着36副铜质透雕的流苏和风铃,微风吹动,铃声悦耳。华盖中心处,还有一座高约5米的鎏金宝顶,以8条粗壮的铁链将宝顶固定在铜盘之上。中外建筑史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内蒙鄂尔多斯市的草原上。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现今的成吉思汗陵乃是一座衣冠冢,这里绿草如茵,一派草原特有的壮丽景色。中外建筑史•陵园占地面积约5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三座蒙古式的大殿和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建筑雄伟,具有浓厚的蒙古民族风格。中外建筑史•成吉思汗是蒙古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在统一蒙古诸部后于1206年被推为大汗,建立了蒙古汗国。他即位后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活动,版图扩展到中亚地区和南俄。1226年率兵南下攻西夏,次年在西夏病死。元朝建立后,成吉思汗被追尊为元太祖。中外建筑史•祭成吉思汗陵是蒙古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活动,简称祭成陵。
本文标题: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0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