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7)
土地资源学试题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2分)1.土地资源学:2.地貌类型:3.生物多样性:4.土地类型:5.土地类型的演替:6土地资源调查:7土地资源评价:8土地自然适宜性:9气候生产潜力:10土地利用: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1.影响土地资源特性的最主要气候要素是、温、水。2.是来自于自然地理学的范畴,所以也称之为景观形态单元。3.土地资源调查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具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准备工作、、、检查验收。4.土地自然适宜性分类系统采用、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亚级、四级分类制。5.作物群体在其他自然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以光能和温度作为作物产量的决定因素时,所产生干物质的能力,称为。6.人们利用土地的活动,任何时候都发生在、及体质系统的三重框架之内。7.大气循环、水循环、、和是自然界的四大循环。8.光照对土地而言,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和光照质量。9._______是最小的景观形态单位,即最低级的土地单位。10.矢量数据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和多边形三大类。11.___________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基本资源。12._________是人们维持生存的必须品。13.土地整理的根本目的是形成_______、________和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三、判断题(共10分,每题1分)1.从景观学角度看,土地即景观。(√)2.坡度是划分地面形态的重要指标。(×)3.土地类型的垂直地带性是指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土地类型出现有规律的垂直方向更替的现象。(√)4.层次模型建立和查找都比较容易,但数据的冗余度较大。(×)5.GOSSYM模拟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能在生理过程水平上模拟棉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6.人口承载潜力的计算标准,也就是生活水平的高低或评价人口的基本需求。(√)7.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是典型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8.土地生态系统在时间上是绝对稳定的。(×)9.土地资源是区域开发的物质基础与最基本的前提。(√)10.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四、简答题(共5分,共30分)1、简述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2、生态系统的特性有哪些?3、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和目的?4、土地利用分类的原则和依据?5、简述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主要目的?五、论述题(共20分)1、结合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2、简述土地评价指标体系及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的原则。答案解析一名词解释1.土地资源学: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2.地貌类型: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3.生物多样性:指某一区域内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4.土地类型:一般指土地自然类型,是对土地这个客观实体的一种自然分类5.土地类型的演替:指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种土地类型被另一种土地类型所替代的过程6.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征,空间变异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7.土地资源评价:又可称为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也包括对土地的各种自然构成要素以及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社会经济状况的综合评定8.土地自然适宜性:指某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的综合适宜程度9.气候生产潜力:指在养分保持最适宜状态下,由光照,温度,水分3个因子共同决定的产量10.土地利用:指人们以土地资源为对象,为一定利用目的而从事的土地经营或经济活动二.填空题1、光2、土地类型3、外业调绘内业工作4、土地适应性纲土地适应性单元5、光温生产潜力6、自然系统经济系统7、地循环生物循环8、光照强度、光照长度9、相10、点、线11、土地资源12、粮食13、合理高效三、判断题1.从景观学角度看,土地即景观。(√)2.坡度是划分地面形态的重要指标。(×)3.土地类型的垂直地带性是指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土地类型出现有规律的垂直方向更替的现象。(√)4.层次模型建立和查找都比较容易,但数据的冗余度较大。(×)5.GOSSYM模拟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能在生理过程水平上模拟棉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6.人口承载潜力的计算标准,也就是生活水平的高低或评价人口的基本需求。(√)7.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是典型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8.土地生态系统在时间上是绝对稳定的。(×)9.土地资源是区域开发的物质基础与最基本的前提。(√)10.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四.简答题1、简述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答:土地的基本特性包括资源特性和资产特性。○1资源特性体现在: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和有限性。○2资产特性体现在: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2、生态系统的特性有哪些?答:○1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的最高层次;○2是一个动态系统;○3营养级的数目有限;○4内部具有自我调节、组织和更新的能力;○5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功能。3、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和目的?答: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包括对土地类型、数量、质量、权属分布及利用现状等的调查。目的:○1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2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条件和属性数据;○3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动态检测的具体实施过程;○4土地资源调查资料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综合发展规划、以及其他各种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4.土地利用分类的原则和依据?答:(I)所谓的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划分,是指对现有的土地状况根据其利的方式、结构及其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进行的同级土地资源的类型分类和分级。遵行的原则:1、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现状2、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3、充分考虑生产应用性、4、具有一定的科学系统性(2)土地利用分类的依据:主要是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点等因素,一级类型的划分以土地用途或土地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作为划分的基本依据,二级类型以利用方式为主要标准,同时也考虑了经营特点、覆盖度等因素。5.简述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主要目的。答:1.对农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统一、严格管理、为提高农用地管理水平提供依据。2、对科学量化农用地数量、质量和分布、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用保护制度提供依据。3、为理顺土地价格体系,培育完善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产合理配置、以及为开展土地征用补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等工作提供依据。4、为实行农业税制改革、公平合理配赋征收农业税提供依据。五、论述题1、结合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答: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如下问题:土地资源退化严重;非农建设用地扩大、耕地数量继续减少;土地污染严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在满足当代人们对土地利用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也不损害当代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其他利益。包括质量和数量的持续两个方面,实现土地利用形式、物质生产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持续性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具体目标。数量上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科学规划,加强保护;促进土地尤其是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合理组织开发整理复垦活动,平衡农业用地和非农建设的关系;质量上,开展土地资源的评价、估价,显化土地质量差异;加强土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完善相应标准体系,减少工业、城市污染物排放,减少农田化肥农药的施入量,等等。2、简述土地评价指标体系及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的原则。答:评价指标是评价因子性质的量化表示。评价指标体系则是中选因子的指标分级体系。它反映每个评价因子在数量上的变化与评价对象质量差异的对应关系。由于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必须聘请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及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共同完成。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1)每个因子的指标分级都要力求有科学依据,避免采用等差级数机械处理的方法;(2)各因子间划分的等级数目不强求一致;(3)特别注意反映出评价因子的最佳评价条件和临界条件;(4)某些定性指标如土壤侵蚀程度,自然灾害,排水条件等,要寻找较好的量化方法。
本文标题: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797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