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骨折概述由于外力的作用破坏了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者,称为骨折。常通过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拉、持续性劳损致伤作用于人体而发生骨折。骨折可能有各种全身或局部的并发症,特别是一些危机生命的并发症,必须作周密的全身检查,确定有无并发症,积极防治。复位的方法分为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闭合复位又可分为手法复位和持续牵引。手法复位:根据不同部位的骨折及骨折移位特点,适当选用拔伸、旋转、折顶、回旋、端提、捺正、分骨、屈伸、纵压这九种整复骨折的手法,复位后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并妥善固定,固定方法分外固定和内固定两类。外固定有夹板、石膏绷带和持续牵引等。(一)夹板固定(1)夹板固定的适应证四肢闭合性骨折。股骨骨折因大腿肌肉有较大的收缩力,常需结合持续皮牵引或骨牵引。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后创口已愈合者。(2)选用带有衬垫的夹板,应有一定的弹性、韧性和可塑性,夹板固定的范围可分为超关节固定和不超关节固定两种。(3)一般选用毛头纸、棉花或棉毡等材料制作固定垫,固定垫的大小、厚度及硬度等均要适中,常用的固定垫如平垫、塔形垫、梯形垫、高低垫、葫芦垫、抱骨垫、分骨垫等。根据骨折的类型、移位的情况,在适当部位安置固定垫。常用的有两垫、三垫固定法。(4)夹缚固定的包扎方法骨折复位后,放置固定垫,四肢管状骨(除胫腓骨骨折为五块夹板外)通常在被固定的肢体这位放置四块夹板,先安放对骨折起主要固定作用的两块夹板,以绷带包扎两圈后,再放置其他夹板。在夹板外再用绷带包扎覆盖,使能维持各块夹板的位置。然后从近侧到远侧缚扎带3~4根,每根扎带绕肢体两周后结扎。此法之优良是夹板不易移动,较为牢靠。夹板固定时遇有腋窝、腘窝等血管、神经丰富之处,经受不住过紧的扎缚,应加用棉垫包护。夹缚松紧度要得宜,既要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也要防止引起皮肤压迫性坏死、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5)夹板固定后的注意事项适当抬高患肢,以利肢体肿胀消退,可用软枕垫高。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特别固定后1~4天内更应注意肢端动脉的搏动以及温度、颜色、感觉、肿胀程度、手指或足趾主动活动等。若发现有血液循环障碍,必须及对将扎带放松,如仍未好转,应拆开绷带,重新包扎。若不及时处理,可以发生缺血性肌挛缩,形成爪形手、爪形足畸形,甚至肢体坏疽,后果极为严重。肢体血液循环障碍最早的症状是剧烈的疼痛,切匆误认为是骨折引起的疼痛,以致麻痹大意。骨折引起的疼痛只限于骨折局部,一般骨折整复后疼痛逐渐减轻,若固定之后疼痛加重,被捆扎处远侧整段肢体出现搏动性疼痛,则为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对待患者的主诉要严肃认真进行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的处理。若在夹板内固定垫处、夹板两端或骨胳隆突部位出现固定的疼痛点时,应及时拆开夹板进行检查,以防发生压迫性溃疡。注意经常调整夹板的松紧度。患肢肿胀消退后,夹板也将松动,故应每天检查扎带的松紧度,及时予以调整。定期作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了解骨折是否再发生移位,特别在复位后2周内要勤于复查。若再发生移位,应再次进行复位。解除固定应以X线片见到骨折已经骨性愈合为准。(二)持续牵引持续牵引有皮肤牵引、骨牵引及布托牵引等。(1)皮肤牵引系利用粘膏粘于皮肤,其牵引力量直接加于皮肤,间接牵拉肌肉和骨胳。如十二岁以下的儿童股骨骨折、老人股骨转子间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有时亦可用上肢悬吊皮肤牵引。牵引重量以1/3体重为宜。皮肤牵引时间一般不超过4~6周。(2)骨牵引系利用钢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进行牵引,牵引力直接作用于骨胳。适用于需要较大力量才能整复的成人骨折、不稳定性骨折、开放性骨折以及颈椎骨折脱位等,应用此法必须严格注意无菌技术操作,防止穿刺部位发生感染,操作对要从安全穿刺方向进针,谨防穿入关节囊或损伤附近的主要神经血管。常用的骨牵引如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跟骨骨牵引、尺骨鹰嘴骨牵引、:颅骨牵引。(3)布托牵引常用的布托牵引有两种:枕颔布托牵引和骨盆兜悬吊固定。(三)骨折的三期分治药物治疗外用药(1)初期: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类的药膏为主,如消瘀止痛药膏、清营退肿膏、双柏散,定痛膏、紫荆皮散,焮红热痛时可外敷清营退肿膏。(2)中期以接骨续筋类药膏为主,如接骨续筋药膏、外敷接骨散、驳骨散、碎骨丹等。(3)后期:本期因骨已接续,可用舒筋活络类膏药外贴,如万应膏、损伤风湿膏、坚骨壮筋膏、金不换膏、跌打膏、伸筋散等。骨折后期,如折断在关节附近,为防止关节强直、筋脉拘挛,可外用熏洗、熨药及伤药水揉擦,配合练功活动,达到活血散瘀、舒筋活络,迅速恢复功能的目的。一般常用的熏洗及熨药方有海桐皮汤、骨科外洗一方、骨科外洗二方、舒筋活血洗方、上肢损伤洗方、下肢损伤洗方等,常用的伤药水有筋伤药水、活血酒等。内服药(1)初期:由于筋骨脉络的损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凝滞,经络受阻,故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可选用活血止痛汤、和营止痛汤、新伤续断汤、复元活血汤、夺命丹、八厘散、肢伤一方等药,如有伤口者多吞服玉真散。如损伤较重,瘀血较多,应防其瘀血流注脏腑而出现昏沉不醒等症,则可用大成汤通利之。(2)中期:此期肿胀逐渐消退,疼痛明显减轻,但瘀肿虽消而未尽,骨尚未连接,故治宜接骨续筋为主,可选用新伤续断汤、续骨活血汤,或桃红四物汤、肢伤二方、接骨丹、接骨紫金丹等。接骨药有自然铜、血竭、地鳖虫、骨碎补、续断等。(3)后期:一般已有骨痂生长,治宜壮筋骨、养气血、补肝肾为主,可选用壮筋养血汤、生血补髓汤、六味地黄汤、八珍汤、健步虎潜丸、肢伤三方和续断紫金丹等。锁骨骨折1、诊查要点(1)病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骨折多发生在锁骨的中外l/3交界处。儿童可为青枝骨折,成人多为横断。内侧段向后上移位,外侧段向前下移位,同时可有重叠移位。(2)临床表现:患肩局部肿痛、功能障碍及典型姿态。幼年患者在穿衣、上提其手、从腋下托起或触压锁骨时,会因疼痛加重而啼哭,常可提示诊断,(3)X线片:显示锁骨骨折的类型及移位特点。2、鉴别诊断(1)肩关节脱位:“方肩”畸形,肩关节盂空虚,有弹性固定感,在喙突下,腋窝内或锁骨下可触及肱骨头,搭肩试验阳性。(2)肩锁关节脱位:在肩锁关节处摸到一个凹陷,可摸到肩锁关节松动。X线检查显示锁骨远端向上移位。3、治疗方法(1)整复与固定:手法整复,用“8”字绷带、双圈固定。(2)中药辨证施治:按骨折三期分治方法治疗。婴幼儿及儿童患者骨折愈合迅速,如无兼症,后期不必用药。4、思考题(1)锁骨骨折的移位特点?(2)锁骨骨折的典型姿态?(3)锁骨骨折的外固定方法?肱骨外科颈骨折1、诊查要点(1)病史:多为传达暴力所致,可分为裂纹骨折、嵌插骨折、外展型、内收型及合并肩关节脱位等。(2)临床表现:伤后局部肿胀、功能障碍、疼痛。有压痛和纵轴叩击痛,上臂内侧可见瘀斑,非嵌插性骨折可出现骨擦音和异常活动。(3)X线片:显示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类型及移位特点。2、鉴别诊断(1)肩关节前脱位:“方肩”畸形,肩关节盂空虚,有弹性固定感,搭肩试验阳性。(2)肩部软组织损伤:肩部软组织损伤压痛局限,外科颈骨折为环形压痛,X线检查显示外科颈骨折。3、治疗方法(1)整复与固定:手法整复,夹板固定。(2)中药辨证施治:按骨折三期分治方法治疗。婴幼儿及儿童患者骨折愈合迅速,如无兼症,后期不必用药。4、思考题(1)各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移位特点?(2)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并发症?(3)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外固定方法?肱骨干骨折1、诊查要点(1)病史:肱骨干中上部骨折多因直接暴力(如棍棒打击)引起,多为横断或粉碎骨折。肱骨干下l/3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如投弹、掰手)所致,常呈斜形、螺旋形骨折。由于骨折后肱骨干周围有许多肌肉牵拉,故在不同平而的骨折就会造成不同方向的移位。(2)临床表现:伤后局部有明显疼痛、压痛、肿胀和功能障碍。为有移位骨折,上臂有短缩或成角畸形,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检查时应注意桡神经是否有损伤。(3)X线片:显示肱骨干骨折的类型及移位特点。2、鉴别诊断(1)肱骨外科颈骨折:与上1/3“肱骨干骨折鉴别,X线片可确诊。(2)肱骨髁上骨折:与下1/3“肱骨干骨折鉴别,X线片可确诊。3、治疗方法(1)整复与固定:手法整复,夹板固定。(2)中药辨证施治:按骨折三期分治方法治疗。骨折迟缓愈合者,应重用接骨续损药,如土鳖、自然铜、骨碎补之类。4、思考题(1)肱骨干骨折的移位特点?(2)肱骨干骨折的并发症?(3)肱骨干骨折的外固定方法?肱骨髁上骨折1、诊查要点(1)病史:多由间接暴力所致,多见于儿童。可将肱骨髁上骨折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可伴有神经、血管损伤等的并发症。(2)临床表现:伤肘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肱骨髁上处有压痛。骨折有移位者,肘部疼痛、肿胀较明显,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肘部呈靴形畸形。应注意是否合并神经或血管损伤。(3)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显示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2、鉴别诊断肘关节后脱位伤肘有弹性固定感,肘后肱骨内、外上髁和鹰嘴三点关系丧失,结合X线片相鉴别。3、治疗方法(1)整复与固定:手法整复,夹板固定。(2)中药辨证施治:成人按骨折三期分治方法治疗。儿童早期肿胀严重、血运障碍者加用三七、丹参,并重用祛瘀、利水、消肿药物,如茅根、木通之类。中、后期内服药可停用。4、思考题(1)肱骨髁上骨折在X线片上的移位特点?(2)肱骨髁上骨折的早期并发症?(3)肱骨髁上骨折的晚期并发症?(4)肱骨髁上骨折的外固定方法?(5)肘外翻携带角?桡骨远端骨折1、诊查要点(1)病史:多由间接暴力所致,多见于老年人。可将骨折分为伸直型、屈曲型,以前者多见。在20岁以前,桡骨下端骨骺尚未融合,可发生骺离骨折。(2)临床表现:伤后局部肿胀、疼痛、手腕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伸直型骨折(克雷氏骨折)远端向背侧移应时,可见“餐叉样”畸形;向桡侧移位时,呈枪上刺刀状畸形;缩短移位时,可扪及桡骨茎突上移。屈曲型骨折,手腕部呈“锅铲样”畸形。(3)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显示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2、鉴别诊断腕部组织扭伤无移位或不完全骨折时,肿胀多不明显,仅觉得局部疼痛和压痛,可有环状压痛和纵轴压痛,腕和指运动不便,握力减弱,须注意与腕部组织扭伤鉴别,做X线片检查以鉴别。3、治疗方法(1)整复与固定:手法整复,夹板固定。(2)中药辨证施治:成人按骨折三期分治方法治疗。儿童可免。4、思考题(1)克雷氏骨折的移位特点?(2)桡骨远端骨折的并发症?(3)骨折复位应注意恢复的解剖角度?(4)克雷氏骨折手法整复方法?、股骨颈骨折1、诊查要点(1)病史:多由间接暴力所致,多见于老年人,可将骨折分为外展型、内收型,青壮年、儿童如遇强大的暴力,亦可发生此种骨折。(2)临床表现:伤髋疼痛,功能障碍。有移位骨折,患肢呈外旋、缩短畸形,髋、膝关节轻度屈曲,腹股沟中点附近有压痛和纵轴叩击痛,跟掌试验阳性。临床上要注意与髋关节脱位相鉴别。(3)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显示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若受伤后,临床症状可疑,初次X线照片虽未发现明显骨折线,仍应摄健侧照片对比,或两周后再照片检查,亦可作CT扫描检查。2、鉴别诊断(1)髋部组织扭伤:无移位或不完全骨折时,仅觉得局部疼痛和压痛,须注意与髋部组织扭伤鉴别,做X线片或CT扫描检查以鉴别。(2)髋关节脱位:前者髋、膝关节轻度屈曲,患肢呈外旋、缩短畸形。后者下肢呈内收、内旋,不能呈外旋,X线片可确诊。3、治疗方法(1)整复与固定:手法整复,夹板固定,需配合牵引治疗。(2)中药辨证施治:按骨折三期分治方法治疗。儿童可免。4、思考题(1)何谓股骨颈的前倾角和颈干角?(2)股骨颈骨折X线片的分型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3)股骨头的血供?股骨干骨折1、诊查要点(1)病史:多由强大的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所致,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早期可合并创伤性休克,严重挤压伤、粉碎骨折或多发骨折;还可并发脂肪栓塞。(2)临床表现:伤后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功能丧失,出现缩短、成角和旋转畸形,可扪及骨擦音、异常活动。(3)股骨X线片可显示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注意放射线检查应包括髋、膝关节。2、治疗方法(1)整复与固定:手法整复,夹板固定,需配合牵引治疗。(2)中药辨证施治:按骨折三期分治方法治疗。3、思
本文标题:骨科常用诊疗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738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