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XX公司数据标准管理办法v2.0
1XXX公司数据标准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XXX公司(以下简称XXX)对数据标准的管理,确保公司范围内数据标准的有效性、适用性,解决目前存在的数据来源广泛、指标口径不一致、信息缺乏整合、责任界定不清等问题,由省公司财务部数据分析中心牵头,联合各业务部门和支撑部门,修订本办法。第二条XXX各业务部门和支撑部门以及市分公司在开展数据标准管理相关工作时,须遵守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管理的范围包括数据标准编制、数据标准审查、数据标准发布、数据标准执行、数据标准变更、数据标准复审、数据标准管理系统和版本管理等。第二章数据标准定义第四条数据标准是为了规范数据在公司内部共享和使用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第五条数据标准内容包含基础信息、数据归口管理部门信息、数据走向信息、业务口径信息、统计信息等相关内容。第六条基础信息包括:数据代码、数据类型、中英文名称、应用场景、数据版本、数据体系分类、重要级别;数2据归口管理部门信息包括:数据提供部门以及负责人、数据维护部门以及负责人、业务主管部门以及负责人;数据走向信息包括:数据上报系统、数据生成系统、数据上游系统;业务口径信息包括:业务定义、计算流程/算法、指标类型、计算指标公式、主要依据;统计信息包括:计量单位、数据值域、统计周期、统计粒度、统计精度、统计维度、指标出数表、指标出数代码。第三章组织与职责第七条数据标准管理组织由决策管理层、组织协调层、执行层组成。决策管理层是指数据管理委员会;组织协调层是指数据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财务部数据分析中心);执行层是省公司各业务主管部门、支撑部门以及各市分公司。【数据管理委员会】数据管理委员会是数据标准相关工作的最高决策管理组织,具体职责包括:(一)对重大数据标准相关事项进行决策,监督数据标准相关工作的开展;(二)定期听取数据标准工作汇报,指导和推进公司数据标准化的执行。【数据分析中心】数据分析中心负责数据标准相关工作开展的整体组织3与协调,具体职责包括:(一)制定数据标准管理相关制度与细则,组织审议数据标准相关的制度和细则;(二)负责数据标准的编制、发布、变更、复审、执行、通报的协调、一般事项决策等管理工作,审查数据标准相关方案,审议数据标准相关的事项等;(三)负责发布数据标准并管理数据标准版本信息。(四)定期向数据管理委员会汇报数据标准工作情况。(五)收集整理业务主管部门、系统支撑部门以及市分公司关于数据标准的反馈,评估影响,制定应对策略。【业务主管部门】各业务部门负责本部门相关数据的数据标准业务属性的管理及推进数据标准的执行和落实,具体职责包括:(一)负责配合数据分析中心推进本部门相关数据标准业务属性的定义、变更与复审工作,配合其他部门相关数据标准工作;(二)负责将数据标准管理要求纳入到日常制订的本条线业务规范中,并推进本部门相关的数据标准在IT系统中的执行和落实。(三)按数据分析中心要求提供数据业务信息,积极反馈对数据标准及管理办法的建议与意见。【系统支撑部门】4系统支撑部门负责数据标准的执行和落实,具体职责包括:(一)负责按照数据标准内容,检查和规范系统中的数据。(二)负责对需要整改的数据出具整改方案,提交数据分析中心。(三)向数据分析中心和业务部门反馈整改情况。(四)如支撑部门所管辖的系统发生变更,对现有数据标准产生影响,负责向数据分析中心和业务部门上报。(五)如支撑部门新建支撑系统,产生新的数据,负责向数据分析中心上报。(六)按数据分析中心要求提供数据信息,积极反馈对数据标准及管理办法的建议与意见。【市分公司】市分公司负责数据标准的执行,具体职责包括:(一)负责按照数据标准的规范引用或使用数据。(二)如市公司所管辖的数据发生变更,对现有数据标准产生影响,负责向数据分析中心上报。(三)积极反馈对数据标准及管理办法的建议与意见。第四章数据标准管理系统第八条数据标准管理系统是数据标准管理的支撑系统。提供数据标准唯一的发布、查询、稽核信息平台,所有正式数据标准,均需在此平台发布。其它业务支撑系统可以5引用数据管理支撑系统信息,并须注明引用来源。第五章数据标准编制第九条数据标准编制是指按照数据标准需求,定义数据标准的各属性项。具体流程参见附件一:《数据标准编制、审查、发布流程》。第十条需求发起部门将数据标准新增需求提交至数据分析中心。数据标准新增需求模板参见附件四:《数据标准需求审批表》。第十一条数据分析中心汇总并分析数据标准新增需求,提出数据标准编制工作方案,确定数据标准编制责任部门、相关部门、编制要求等;数据分析中心审议工作方案。第十二条数据标准编制责任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数据标准定义,形成数据标准初稿,并提交数据分析中心;数据分析中心在数据标准定义过程中提供必要的解释与指导。第十三条数据分析中心将数据标准初稿发送各相关部门,征求各部门意见,并将意见汇总反馈至数据标准编制责任部门。第十四条数据标准编制责任部门组织相关部门根据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数据标准送审稿。第六章数据标准审查第十五条数据分析中心采用不定期会审或函审的方6式,于会议召开前或回函截止日前五个工作日,将数据标准送审稿送达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并将意见汇总反馈至数据标准编制责任部门。第十六条重要级别标识为一级的数据,审查时需参考集团相关规范文件,由数据分析中心严格审查是否符合最新的集团规范;重要级别标识为二级的数据,审查时需由数据分析中心组织管理该数据的业务主管部门进行会审;重要级别标识为三级的数据,审查时需由数据分析中心组织该数据涉及的相关部门进行会审。第十七条会审时,按照“充分讨论,协商一致”的原则进行,尽量取得一致意见。表决时,需有不少于出席会议代表人数的四分之三同意为通过;函审时,需有四分之三的回函同意为通过。会议代表的出席率和回函意见的回函率不低于三分之二。第十八条数据标准编制责任部门组织相关部门根据意见对标准送审稿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发文稿,并根据数据标准版本管理要求,对制定的数据标准注明版本。第七章数据标准发布第十九条数据分析中心将数据标准发文稿以正式发文的方式在公司范围内发布,并在标准发布后五个工作日内,将已发布的数据标准、版本说明保存备案。数据分析中心将发布的数据标准更新至数据标准管理系统。7第八章数据标准执行第二十条数据标准执行是指对已发布的数据标准在具体业务操作和IT系统中的落实和运用。第二十一条各部门遵照已发布的、本部门相关的数据标准,规范日常业务操作和统计分析工作,并将数据标准管理的相关要求纳入相应的管理细则和操作规范中。在进行数据录入、维护、应用、归档等操作时,须遵循数据标准的要求。第九章数据标准变更第二十二条数据标准变更是指数据标准建立后,根据业务需求的发展变化或与外部数据标准要求不一致时,对数据标准的内容进行变更。变更通过后的数据标准成为新的数据标准发布。数据标准变更包括三种:数据标准内容新增、更新或停用。具体流程参见附件四:《数据标准变更流程》。第二十三条数据标准变更应平衡业务变化与数据标准稳定之间的矛盾,需适时反映数据标准业务含义和业务规则的变化,同时保持数据标准的相对稳定,尽量减小由于数据标准的变动对业务应用和系统建设造成影响。第二十四条当已纳入数据标准体系的业务含义、业务规则等发生变化时,各部门将数据标准变更需求提交至数据分析中心。数据标准变更需求模板参见附件四:《数据标准需求审批表》。8第二十五条数据分析中心审议数据标准变更项,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一)新增和更新的数据标准的各类属性是否完整;(二)新增、更新、停用数据标准的理由是否充分;(三)影响性分析,包括变更对现有标准的影响、对源系统的影响、对业务应用的影响等第二十六条完成审议的变更申请,由流程线条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数据标准需求审批表》签署意见,提交数据分析中心。第二十七条数据分析中心按本办法第五章《数据标准发布》的规定发布数据标准变更内容。第十章数据标准稽核与通报第二十八条数据分析中心通过数据标准管理系统,定期进行数据标准质量稽核,对发现的数据标准定义与实际不符情况,责成数据标准负责部门进行整改。第二十九条数据分析中心根据数据标准执行及使用情况,采用定期或非定期方式,发布数据标准通报。通报内容包括数据标准发布、执行情况,使用、反馈情况,以及数据标准质量稽核情况。通报抄送数据标准管理委员会。第十一章数据标准版本管理第三十条数据分析中心维护数据标准版本。在数据标准制定时,分配统一的版本号;发生变更后更新版本号,版9本号随数据标准同时发布。第十二章附则第三十一条本办法由数据分析中心负责解释和修改。第三十二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第三十三条数据分析中心组织编写第一期数据标准,范围覆盖产品运营、市场运营、客户管理、公司价值、网络运营、投资建设等主题域的指标近600个。第三十四条在引用数据标准规范的指标时,需根据重要级别属性区别呈现。如重要级别标识为一级的指标可比正文字体大两号加粗展示,重要级别标识为二级的指标可比正文字体大一号加粗展示,重要级别标识为三级的指标可加粗展示。附件清单:一.数据标准编制、审查、发布流程二.数据标准变更流程三.数据标准属性项说明四.数据标准需求审批表10附件一数据标准编制、审查、发布流程附件二数据标准变更流程11附件三数据标准属性项说明数据分为指标类和基础类。指标类数据用来衡量目标的总体数量特征,基础类数据是指标类数据的统计基础,通过对基础类数据的组合和计算可以得到指标类数据。如“当日出帐收入”、“彩铃到达客户数”属于指标类数据,“用户品牌”、“归属地市”属于基础类数据。指标类数据又可分为基础指标和计算指标。基础指标一般不含维度信息,且具有特定业务和经济含义,计算指标通常由两个以上基础指标计算出。如“当日出帐收入”、“短彩信话单收入”属于基础指标,“平均每座席接通次数=10086通话次数/座席数”属于计算指标。1、数据代码对统一数据体系中所有数据制定统一的标准化编码,便于索引和查询。数据编码规则:基础类:【指标分类编码】【基础类数据标识】【0】【自然序号】指标类:基础指标:【指标分类编码】【指标类数据标识】【基础指标标识】【自然序号】计算指标:【指标分类编码】【指标类数据标识】【计算指标标识】【自然序号】其中:【指标分类编码】=【指标一级分类编码】【指标二级分类编码】;【基础类数据标识】设定为0;【指标类数据标识】设定为1;【基础指标标识】设定为0;【计算指标标识】设定为1;【指标一级分类编码】、【指标二级分类编码】长度为1;【指标一级分类编码】、【指标二级分类编码】从1起编号;【自然序号】长度为5,从00001起编号;以某计算指标“AAAAA”举例,假设:计算指标“AAAAA”的【指标一级分类编码】为3计算指标“AAAAA”的【指标二级分类编码】为2计算指标“AAAAA”的【指标类数据标识】为112计算指标“AAAAA”的【计算指标标识】为1计算指标“AAAAA”的【自然序号】为00007则计算指标“AAAAA”的编码为321100007(【指标分类编码】【计算指标标识】【自然序号】)2、数据类型基础类和指标类3、中文名称对指标进行唯一的标准化命名,对不同部门、不同系统间有“同名不同义”问题的指标在命名上进行严格区分。指标的中文名称必须是唯一的。4、英文名称指标的英文名称,通常英文名称即中文名称的英文翻译,但须遵循以下规则:指标的英文名称必须是唯一的英文名称可以使用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下划线,不能使用其它字符。英文名称中每个单词或首字母缩写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后续字母小写。5、适用场景该指标适用于什么场景,本次填写通报及观察指标、KPI指标、分析指标、早日报指标、订报指标6、数据版本该指标的版本情况,如2013版考核指标和2014版考核指标是有差异的。7、数据体系分类为保证数据体系的易用性,以符合用户查找习惯、方便部门归口管理为原则,对数据体系进行分类,共分为7个一级分类,24个二级分类,9个三级分类;具体指标分类见下表:一级二级三级分类说明分类分类分类投资建设资本开支——以金额反映出的投资规模。13投资产出通信网能力反映通信网网络能力的
本文标题:XX公司数据标准管理办法v2.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75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