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世说新语》二则练习语文版
19《世说新语》二则01积累运用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词注音并作解释。(1)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2)歆辄难之()________________(3)王欲舍所携人()________________(4)遂携拯如初()________________(5)宁可以急相弃邪()________________2.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1)陈太丘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3)元方入门不顾()(4)幸尚宽()(5)既已纳其自托()(6)宁可以急相弃邪()3.词语积累——写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1)相委而去(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2)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3)本所以疑(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4)宁可以急相弃邪(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4.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世说新语》,古代________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________到________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作者________,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5.句子积累——翻译下列句子。(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3)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4)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6.句子积累——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课文原句填空。(1)《期行》中表现友人十分无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期行》中元方指出父亲友人的两点错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乘船》中表明王朗让别人搭船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乘船》中表明华歆重诺重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根据“敬称”和“谦称”的知识选词填空。A.令郎B.寒舍C.拜访D.家父E.令堂F.恭候G.小女H.贵府I.令爱J.家母K.犬子L.令尊(1)称人之家说“____”;(2)称己之家说“____”;(3)称人父亲说“____”;(4)称己父亲说“____”;(5)称人母亲说“____”;(6)称己母亲说“____”;(7)称人儿子说“____”;(8)称己儿子说“____”;(9)称人女儿说“____”;(10)称己女儿说“____”;(11)看望别人说“____”;(12)等候客人说“____”。8.语言运用——仔细观察右边漫画,并按要求答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右图的主要内容。(2)这幅图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什么问题?02课内精读(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门外戏()(2)君与家君期日中()(3)去后乃至()(4)下车引之()10.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2.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二)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尚:________(2)纳:________(3)托:________(4)拯:________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15.华歆为什么对接纳逃难的人表现出难色?这表现出他是个怎样的人?16.华歆、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他们的优劣?03拓展阅读荀巨伯探友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选自《世说新语》)17.解释下列加点词。(1)友人语巨伯曰()(2)贼既至()(3)值胡贼攻郡()(4)宁以我身代友人命()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19.阅读选文,你认为胡贼“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20.你认为《乘船》中的华歆与选文中的荀巨伯在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共同特点?19《世说新语》二则1.(1)fǒu同“否”(2)zhé当即(3)xié携带(4)zhěng救助(5)yé相当于“吗”,表示疑问2.(1)约定(2)离开(3)回头看(4)幸而,恰巧(5)请托,请求(6)难道3.(1)丢下,抛弃委托(2)回头看照顾(3)……的原因因果连词(4)难道宁愿4.笔记小说东汉末年晋代刘义庆5.(1)过了正午朋友没到,太丘便离开了,他离开之后朋友才到。(2)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3)(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当即对此事感到为难。(4)既然已经接受了他的请求,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6.(1)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幸尚宽,何为不可?(4)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7.(1)H(2)B(3)L(4)D(5)E(6)J(7)A(8)K(9)I(10)G(11)C(12)F8.(1)在商场的特价区旁,顾客一只手拿着放大镜,另一只手握着特价商品,双眼睁得大大的,正在仔细地辨认着商品的真假;服务员则高举人民币仔细端详,奇怪的是她们头脑里都闪着同一个念头:“是真的吗?”(2)诚信的流失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9.(1)玩耍(2)正午(3)才(4)牵引,拉10.因为他在对方儿子元方的批评下,认识到自己既无信又无礼的错误。11.不管待人还是处事,都要讲信用、讲礼貌。12.示例: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身份不明,要机智地探询以确保自身安全。13.(1)还(2)接纳,接受(3)请托,请求(4)救助14.记叙华歆与王朗一起乘船避难途中的故事。15.他考虑到作乱的人可能很快追到,那时三人一起逃生可能很困难,接纳他对大家都不利,所以面露难色,这表现华歆是一个思虑周密的人。16.华歆:难之在前,后则救助→急人之难,始终如一;王朗:纳之在前,后则欲舍→轻诺寡信,只为自己。由此可见华歆更优。17.(1)告诉(2)已经(3)遇到(4)宁可18.你让我离开这里,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事吗?19.荀巨伯的义举感动了胡贼。20.两个人都以道义为重,是敢为他人冒风险的义士。附参考译文: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这时胡人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怎样的一个男子,却敢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胡人听了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率领着军队撤退。整座城都因此获救。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世说新语》二则练习语文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19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