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六、施工组织设计(洪雅至峨眉)
目录六、施工组织设计.........................................................1、总体施工组织部署及规划................................................2、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3、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4、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5、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6、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7、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8、资源配备计划..........................................................9、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10、其他应说明的事项.....................................................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或横道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附表六:临时用地表........................................................六、施工组织设计1、总体施工组织部署及规划1.1工程概况1.1.1工程简介洪雅至峨眉山公路新建工程柳江至终点段位于眉山市洪雅县,路线总体呈南北走向,起于柳江以东,里程为K25+800,结合地形条件,路线一直爬坡,经南堤岗隧道,经与柳桃路平面交叉后,结合地形采用分离式路基,其中左线于Z2K33+475到达大包山,以桥代隧,沿大包山西侧和南侧环形布设,再穿冯湾隧道;右线连续设置王湾隧道、冯湾隧道出洞后于K37+000处与左线汇合后继续前行,沿袁坪绕行,经三江口隧道至门坎沱附近与待建的川零公路平面交叉,最终到达本项目终点,洪雅县与峨眉山市县界处3K47+580,全长21.803km。本工程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21m,分离式路基宽度10.25m。设计工期1080日历天。按照四川省打造大成都、大九寨、大峨眉三个旅游极的发展战略,洪雅县委、县政府结合发展旅游产业的客观需要,根据《洪雅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科学规划了一线四区旅游发展新格局。本项目作为一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洪雅旅游资源和峨眉山旅游紧密结合,是对峨眉山旅游发展的有益补充和提升,拓展了峨眉山旅游发展的空间,有利于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峨眉山核心景区的保护,形成峨眉拜佛、洪雅度假的发展模式。本项目作为一条旅游快速通道,其目的是借势峨眉山,将到峨眉山的游客吸引到洪雅,促进洪雅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本项目将与连接峨眉山、周公山、瓦屋山的三山环线结合,将形成川西南的又一黄金旅游复线。对完善交通路网结构,促进县域生态经济、旅游产业的开发,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乐宜高速、乐雅高速、雅西高速的相继建成通车,本项目处于大峨眉发展核心景区范围,与周边路网结合,形成川南和川西南交通的重要旅游通道,对促进峨眉和西攀两个旅游目的地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2主要工程项目及数量路基挖土方52.8万m3,挖石方258.6万m3,路基利用土填方38.5万m3,利用石填方195.6万m3,利用隧道弃渣填方24.4万m3;级配砂砾垫层(厚200mm)305781m2,3.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厚300mm)271861m2,3.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厚150mm)168272m2,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200mm)255501m2,透层255501m2,粘层695564m2,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厚60mm)240502m2,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厚60mm)463045m2,封层478045m2,AC-13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厚40mm)463045m2;隧道3334m(单幅长)/4座;桥梁7547.6m/31座;天桥49m/1座;涵洞42道,通道4道;隧道管理所1处;以及路基防护排水工程、交通安全设施、标志标线、绿化等。1.1.3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本项目采用工程独立坐标系。根据规范要求,将地形图分为三个投影带,具体如下:K线:K25+800~K36+000;Z1线:ZlK27+250~ZlK28+297.901;Z2线:Z2K32+750~Z2K36+750采用1954北京椭球,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东经103.16°,投影面大地高程为750米。2K线:2K36+000~2K45+900,长链29.078m;Z3线:Z3K36+750~Z3K37+833.981;Z4线:Z4K42+600~Z4K44+700.481,采用1954北京椭球,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东经103.16°,投影面大地高程为1050米。3K线:3K45+900~3K47+580,采用1954北京椭球,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东经103.16°,投影面大地高程为1250米。1.1.4自然条件1.1.4.1地形地貌洪雅县幅员面积1896.49平方公里,地形由西南向东北高低梯次变化形成高山、中山、深丘、浅丘、台地、河谷、平坝。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平坝分布在青衣江、花溪河两岸,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全县呈南北两端宽,中间狭窄,形状如哑铃。南北长64km,北部宽46km,中间仅15km。线路所在以构造剥蚀为主,最大高差达510米,平均坡度12°~35°。线路北侧整体属丘陵剥蚀地貌,青衣江及花溪河分布地段多呈河谷地貌,线路未端属中低山地貌,地形坡度一般在15°~45°之间,局部呈陡坎状,山坡呈陡崖、缓坡叠复出现的形态,缓坡地段坡度10°~25°,陡崖地段坡度60°~85°,为典型的构造剥蚀地貌。1.1.4.2工程地质评价⑴地层岩性路线范围内覆盖层一般较薄,多为冲洪积及坡残积粘性土、砂土、砾卵石土等,下伏基岩主要为砂岩、泥岩、粉砂岩等。⑵地质构造路线经过区属杨子准地台(Ⅰ级)西侧,四川台拗(Ⅱ级),川西台陷(Ⅲ级),区内地质构造较简单,以褶曲较发育为特征。总体来看,褶曲轴线走向近于南,褶曲以平缓、开阔为特征。观音场向斜(Z4):线路起点从该向斜东翼和核部经过,轴向在线路经过区表现为南北向,于南侧高庙附近仰起;卷入地层有灌口组、夹关组、蓬莱镇组、沙溪庙组等,两翼倾角多数5~30度,轴面近于直立,核部开阔。对线路有影响。1.1.4.3水文地质评价⑴地表水:本区主要地表水为花溪河及其支流,季节性冲沟,四季变化大,全区地表水丰富,水质较好。⑵地下水:主要类型为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孔隙水在河谷两侧砂卵石层及第四系松散砂土内水量较丰富。该类地下水具就近补给、就近排泄特点,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向地势较低的河沟中补给排泄。且受季节影响显著,属季节性潜水,水量变化大。钻孔揭示孔隙水埋深一般为4~9m,河流附近孔隙水埋深大约为O.4m左右。碎屑岩类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性上层滞水或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构造裂隙水分布于厚层块状砂岩层中,埋深较深,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泥岩相对隔水;水量稍大,动态稍稳定,为区域性潜水或局部承压水。⑶水质根据JTJC20-2011规范,该区大部分地表水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局部地区位于K27+500~K27+800段地表水具有中等腐蚀性。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C20-2011规范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一般有微腐蚀性,局部具有弱腐蚀性。1.1.4.4气象条件测区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多雾少霜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6℃,最热为7月,均温26.6℃~27.4℃,极端最高气温达40.3℃,最冷为1月,极端最低气温达-6.2℃;多年年均降雨量为1100mm(丘陵)~1160mm(低山),降水集中在6~9月,占年平均降雨量的80%左右。温湿季风环境利于植物生长和岩土的物理风化。1.1.5现场施工条件1.1.5.1水、电项目沿线内水资源较为丰富,工程用水可从线路附近河流、水库内取用,水源较多,水质清洁,无污染,对建筑材料无侵蚀性,运距近,采运方便。工程用电亦可从附近电网中取得,区内己有国家和地方电网分布。1.1.5.2筑路材料本项目影响区内石材储量也相当丰富。本项目所需钢材、水泥、沥青,主要从洪雅县采购。⑴天然料场:挖方路段的路基经开挖后可直接利用作为路床基础;路线区内有硬质岩出露,故路床上路基铺设所用碎石层原料及桥(涵)所用料石,可直接在沿线采集。⑵生石灰:项目所需生石灰可直接由洪雅县城购得。⑶水泥:洪雅有水泥厂,生产水泥可供一般结构物使用,重要结构物水泥建议采用峨眉水泥厂生产的水泥,交通方便。运输条件:沿线所需各类建筑材料均可通过公路运输,桥位处有老桥可供利用,各工点之间修建便道相通,项目区域内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外购材料可从眉山市、乐山市、雅安、成都等地购买。1.1.5.3运输条件拟建项目所在走廊带内公路网布局相对薄弱,路网较为单一,相关公路主要是县道洪吴路、县道峨高路及地方乡村道路。本项目范围内无铁路交叉。1.1.6工程特点及重(难)点分析1.1.6.1工程特点⑴本项目全长21.803km,路线长,工程内容包括路基、桥涵、隧道、路面、交通安全设施等多个专业,涉及专业多,对施工单位综合施工实力要求高。⑵项目地处山地丘陵区,山高林密、沟深坡陡,可供利用的施工场地有限。⑶本项目处于大峨眉发展核心景区范围,是连接洪雅至峨眉的旅游道路,环保要求高。1.1.6.2重(难)点分析⑴山高林密,沟深坡陡,场地狭小,原材料运输困难项目地处山地丘陵区,山高林密、沟深坡陡,可供使用的场地有限,机械设备及施工布置困难,快速修建施工便道,合理的布置施工场地,快速展开施工是本标段的重点。原材料运距远,运输困难,数量充足的优质材料是影响工程质量及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施工前积极备料,认真组织运输,确保运输安全;提前进行原材料试验和备料,做到只要具备工作面、气候允许,随时能形成大干局面,确保施工的连续作业,不因材料供应影响工程进度是重点。⑵线路长,工程数量大,涉及专业多,工期长本标段线路长21.803km,其中路基挖方311.4万m3,填方258.5万m3,沥青混凝土路面463045m2;隧道3334m(单幅长)/4座;桥梁7547.85m/31座;天桥49m/1座;涵洞32道,通道4道;隧道管理所1处。本项目涉及路基、桥涵、隧道、沥青砼路面、机电安装、交通设施等多个专业。项目工期1080日历天,跨越三个冬季、两个雨季。如何合理组织、安排各工序快速、高效施工,保质保量按期完工是本标段的重点。⑶地处景区,环保要求高本项目处于大峨眉发展核心景区范围,是连接洪雅至峨眉的旅游道路,环保要求高。施工中做好废渣、废水
本文标题:六、施工组织设计(洪雅至峨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12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