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东平洲公众码头改善工程
東平洲公眾碼頭改善工程東平洲公眾碼頭改善工程2003年1月16日致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的資料文件1.背景資料1.1工程項目名稱東平洲公眾碼頭改善工程1.2工程項目的目的工程項目的主要目的是要重建結構破損的步橋,並藉此機會改善碼頭的設施。1.3工程項目的地點及規模1.3.1擬議的工地位於東平洲東北岸,面對平洲海。它座落於憲報公布的東平洲海岸公園範圍內,並有小部分座落於具有特別科學價值的地點。1.3.2現有的碼頭長95米,由3個部份組成:(1)一條48米長的毛石堤道;(2)以6條建於基墊上的混凝土柱支撑的33米長鋼筋混凝土步橋;及(3)設有2個登岸台階的14米長、5.5米的實體混凝土碼頭。1.3.3工程項目的範圍包括提供臨時船隻停泊設施、拆卸現有步橋、建造新步橋、擴闊現有堤道及加建上蓋。顯示工程項目的平面圖及概略設計圖夾附於附錄A。1.3.4由於重建工程只包括步橋部份,因此工程規模細小。另外,大部份的工序將會於水面上進行,因此預計會將對鄰近珊瑚群的影響減至最低。1.4施工時間表土木工程署(以下簡稱「本署」)負責此工程項目的計劃,詳細設計及工程監督工作。工程預定於2004年底展開,並會於2006年底完成。工程項目的詳細設計工作已接近完成階段。這工程項目屬於《環境影響評估條例》指定工程,而本署將直接申請環境許可證。土木工程署工程技術部P.1/8東平洲公眾碼頭改善工程2.施行工程項目的理據2.1現有的碼頭建於六十年代。本署於2002年11月勘察時發現,現有東平洲碼頭的步橋的結構破損,出現廣泛的鋼筋銹蝕及混凝土剝落情況。倘不重建碼頭,將對其使用者構成威脅。因此,我們建議重建步橋。2.2東平洲以其瑰麗的海岸地形及優美的海底硬(石)珊瑚群落而於近年名聞遐邇。政府部門和傳媒的大力宣傳,更令到訪東平洲海岸公園的遊人大量增加。但現有碼頭並沒有上蓋遮擋風雨,因此本署藉此機會在碼頭上加建上蓋及改善碼頭上的設施。2.3以上建議獲得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和旅遊事務署的支持。3.公眾諮詢在工程初步計劃階段,本署透過大埔民政事務處於2002年11月諮詢西貢北約鄉事委員會。本署亦於2003年9月11日諮詢大埔區議會。在這兩次諮詢中,此工程項目都獲得議員的支持。4.工程項目的範圍4.1此工程項目包括以下工序:a.提供臨時船隻停泊設施;b.拆卸現存混凝土步橋;c.把樁柱鑽入地層,以承托新的步橋;d.裝設預制的步橋於新設的樁柱上;e.擴闊現有的堤道;f.加建上蓋。4.2此工程項目不需挖泥或填海。5.臨時停泊措施5.1在施工期間,為了減少對公眾的影響,必須維持碼頭的正常運作。本署曾考慮多個方案,詳情如下:土木工程署工程技術部P.2/8東平洲公眾碼頭改善工程(i)分兩階段進行重建步橋的工程此方案並不可取,因為現有步橋的穩定性將受打樁工程影響,因此並不適合公眾使用。另外,由於建造工程將和現有步橋十分接近,因此公眾安全將受威脅。很多遊人在周末和假日前往東平洲,因此這方案並不適合在東平洲使用。(ii)使用浮橋浮橋並不如鋼鐵的臨時行人道那麼堅固,因此並不適合公眾使用,尤其是在風浪較大的東平洲。(iii)使用由樁柱支撑的臨時碼頭此方案涉及在海床建造臨時樁柱。打入式的樁柱並不適合在石層較高的東平洲使用。打入式的樁柱不能貫穿堅固的石層,因此由表層所提供的摩擦力並不足以承托碼頭。因此,要使用較昂貴的鑽挖式樁柱,而在鑽挖和移除這些臨時樁柱時,珊瑚將受影響。5.2我們最後採納提供臨時躉船供船隻停泊,配以鋼鐵的臨時行人道。臨時躉船在三號風球懸掛後要立即被拖走,而在東平洲的渡輪服務將會維持至三號風球懸掛後的三個小時,以疏散在島上的所有遊人,因此臨時躉船只會在非颱風季節使用(五月至十月)。在颱風季節,只會提供臨時行人道供公眾使用。擬議的施工程序及時間表分別在附錄B及附錄C詳細列述。顯示在過往碼頭重建工程中使用的臨時躉船和行人道的照片則夾附錄D。6.施工用地在施工期間,本署需要在現有碼頭附近,設立臨時地盤辦公室,以方便工程人員監督承建商施工。擬議的施工用地位置已於附錄A的SK/TPC/003號圖則顯示。施工用地只是臨時性質,因此不會對周圍環境構成重大影響。7.可能的環境影響及擬議的緩減措施由於擬議工地位於東平洲海岸公園及具有特別科學價值的地點,此工程項目是《環境影響評估條例》下的指定工程項目。因此,本署在施工前須申請環境許可證,而本署將在得到環境保護署署長的批准後,直接申請環境許可證。工地周圍環境的主要考慮因素包括海洋生態、深具科學價值的沉積岩的形成、景觀影響、以及由建造工程所引致的短期影響,包括水質、空氣質素、噪音及固體廢料。這些影響將會在此文件中詳細列述。本署體會到保留深具生態價值的東平洲珊瑚群落的重要性,所以委託了香港中文大學的海洋生物科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大」)於2002年9月在東平洲碼頭附近進行量化珊土木工程署工程技術部P.3/8東平洲公眾碼頭改善工程瑚測繪工作。是項研究的目的是:a.以量化方式測定珊瑚分佈情況;b.確定建造臨時碼頭的範圍,以及接近東平洲碼頭的工作躉船航道,以避免珊瑚受到直接的影響;及c.建議多項緩減措施,以避免或減少重建工程對珊瑚所造成的直接和間接影響。7.1建造期間的短期影響7.1.1海洋生態7.1.1.1對珊瑚的影響由於擬議工地被珊瑚覆蓋,因此珊瑚可能將在以下方面受到影響:-(a)臨時停泊措施(i)臨時躉船將會以螺旋式的錨固定。這種錨可以在海床上精確的位置安裝,因此不會影響附近的珊瑚。這種錨可以在海床上精確的位置安裝,因此不會影響附近的珊瑚。安裝時,會確保珊瑚不受影響。同時,我們亦小心挑選躉船的位置,確保躉船將位於較少珊瑚的地方,以及遠離主要的珊瑚群。因此,較少的珊瑚將會被躉船遮擋陽光,或被船隻起動時所攪動的海底沉積物而受影響。另外,臨時躉船的方向和現有碼頭是平行的,因此使用臨時躉船的船隻將會使用現時的航道,因此並不會影響其他附近地區的珊瑚。此外,這航道亦有足夠的水深(低於海圖基準面3米),因此船隻所攪動的沉積物很少。根據我們在重建吉澳洲公眾碼頭的經驗,船隻起動時所增加的懸浮固體量極少。(ii)臨時行人道將會由鋼鐵的承台和支柱建造,每隔約6米便由一個混凝土方塊支撑。每個混凝土方塊約5米長,1.5米闊及1.5米高,並將由工作躉船安放於海床上,因此並不會對附近的珊瑚構成影響。土木工程署工程技術部P.4/8東平洲公眾碼頭改善工程(b)擬議的躉船活動範圍所有工作躉船只會在附錄A的SK-TPC-003號圖則所標示的範圍內活動,以免影響珊瑚。在工程進行期間,該地區將由浮標標示,以防止工作躉船進入淺水區。(c)打樁工程(i)正如5.1(iii)段所述,打入式的樁柱並不適合在東平洲使用。因此,我們將採用直徑約610毫米的預鑽孔灌注工字樁。(ii)為了減低對現有基墊上的珊瑚的影響,新樁柱將位於現有基墊之間。新樁柱的位置標示於附錄A的SK-TPC-003號圖則及附錄E的圖則。(iii)鑽挖樁柱時,必須採用較大的臨時套管,再加上隔泥幕的雙重保護措施,盡量減少鑽孔工序時所釋放的泥水流入海中。至於受泥漿污染的水必須加以處理,方可排放。在沒有海泥的地區,可無須使用隔泥幕。此外,拆卸隔泥幕必須妥善管制,以免大量的泥水突然漂散。根據我們在重建吉澳洲公眾碼頭的經驗,由打樁工程所增加的懸浮固體量極少。(iv)打樁工程將盡量在潮退時進行,以便水流可把所產生的碎沙由有珊瑚密集居住的西北岸帶走。(v)基於此工程項目的性質及規模細小,因此對珊瑚的影響亦很輕微。(d)拆卸現存步橋(i)現存的混凝土步橋承台及相關的支柱將被削切為數個組件,然後用躉船以起重方法移離工地。支柱的混凝土基墊將會被棄置及保留於現有海床上,以免進行挖泥工程時對附於基墊上的珊瑚構成影響。至於支柱,並無珊瑚附於其表面。(ii)該6條現存支柱均為獨立的構築物,並各自有其基墊支撑,並不相連。因此,由中大所進行的研究的結論認為,削切支柱的震動力,並不會直接傳送到基墊,所以對珊瑚的影響並不顯著。(iii)在削切時,應採用產生最少震動力的方法。而削切次序應由最近岸的一條開始,因為並無珊瑚生長於護腳石。第二條被削切的支柱將為最近碼頭的一條。在削切支柱時,需在現場土木工程署工程技術部P.5/8東平洲公眾碼頭改善工程進行監察,以評估所產生的震動力會否影響居於支柱基墊珊瑚的生活。倘發現珊瑚有不正常的情況或健康惡化,例如大量黏液產生,則須停止削切工程和檢討施工方法。(iv)當確保削切工程只引致細微的震動力,並不會使生長於基墊上的珊瑚震離後,其餘4條支柱的削切工程才可進行。(v)按照建議,每條支柱只可削切一次,而不削切為數部分,以盡量縮短削切時間以及減少工程所引致的震動。(vi)中大的研究亦建議於步橋下設立臨時工作平台,以收集拆卸工程碎料。在進行削切工程的平台附近,亦須設立帆布屏幕;但該等屏幕不可影響充足陽光射進步橋底下的珊瑚。(vii)新步橋的打樁工程竣工後,預制的構築物將由躉船吊起,並裝置於樁柱上。7.1.1.2緩減對珊瑚影響的措施直接影響(a)即使施行第6.1.1.1段所述的周詳計劃和設計,少量的珊瑚將受臨時躉船,臨時行人道及新步橋的樁柱所影響。根據中大進行的研究結果,我們估計將有約30隻珊瑚可能會受影響。根據中大的經驗,那些受影響的珊瑚並不屬於稀有的品種,而且體積較細小,其直徑都不超過20毫米。在2004年1月初,我們將會進行另一次更詳盡的珊瑚勘察,以確定在工程範圍內可能受影響的珊瑚品種及其他海洋生物的品種及數量。基於現有的資料,受影響的珊瑚的數量及屬已詳列於附錄E。由於受影響的珊瑚數量極少,其體積亦較細小,而且均屬常見品種,因此這工程項目對珊瑚的影響極微。(b)受影響的珊瑚,如適合移居,將盡量被遷移到別處。珊瑚的遷移及其後的監察工作將由合資格的珊瑚專家負責。曾於西貢北丫施行的同類形處理珊瑚遷移項目的成功經驗,可作日後的參考。間接影響(c)其他可能對珊瑚的間接影響包括海床的攪動,引致海水中的懸浮固體量增加。這工程項目的規模細小,並不涉及挖泥和卸泥工序,而且根據我們在重建吉澳洲公眾碼頭的經驗,懸浮固體量的增加將會極微,因此將不會對附近的珊瑚構成影響。由於預計對珊瑚的影響很小,而且影響只會集中於很細小的範圍,因此不會對珊瑚造成不能接受的不良影響。土木工程署工程技術部P.6/8東平洲公眾碼頭改善工程其他緩減措施(d)在施工前,會再次進行珊瑚勘察,更準確地測定受影響的珊瑚的品種及數量。根據這些資料,臨時行人道的設計將會作適當的調整,以盡量減少受影響的珊瑚的數目。(e)除了水質監察外,中大的報告建議在施工之前、當中及之後進行珊瑚監察,以評估及善後工程對珊瑚群落生境的可能影響。有關監察珊瑚的方法、位置和次數,須徵詢漁農自然護理署。在削切支柱期間,尤須密切監察居住於基墊的珊瑚。7.1.2具特別科學價值的沉積岩(i)由於擬議工程主要為現存碼頭的改建工程,加上工程規模細小,所以工程不會對外露的沉積岩造成任何影響。(ii)在擴闊堤道的工程進行之前,將會在現有堤道的南面建設另一條臨時行人道,供碼頭使用者使用。這條臨時行人道將不會進入珊瑚區域。正如附錄A的TSSK-TPC-003號圖則所顯示,部份臨時行人道將位於具特別科學價值的地區內。為了保存這些沉積岩,臨時行人道將建築於混凝土方塊上,因此不會對外露的石層造成任何影響。7.1.3水質由於這工程項目不涉及挖泥工序,因此對水質的影響極微。有關水質基線、影響及遵守事項等方面的監察須於工地施行,以確保附近水質沒有受不良影響。至於監察方法、位置及次數,須徵詢環境保護署、漁農自然護理署及中大的意見。7.1.4空氣質素為了減少水面上現存混凝土構築物的拆卸工程所產生的塵埃,有關拆卸工程範圍會以防水布覆蓋。7.1.5噪音以起重駁船、混凝土軋碎機、打樁錘、鑽台等機動器材拆卸現存混凝土構築物、裝置臨時碼頭樁柱及新步橋的樁柱時,將會產生噪音。為了減低噪音水平,將使用較寧靜的機器及設施、妥善維修機械等緩減措施以及良好的工作方法應予採用。土木工程署工程技術部P.7/8東平洲公眾碼頭改善工程7.1.6固體廢物收集到現存混凝土構築物拆卸工程所產
本文标题:东平洲公众码头改善工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77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