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材料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材料工程材料工程专业英语........................................................................................................1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2材料研究方法................................................................................................................4材料成形与加工技术....................................................................................................6材料工程研究进展......................................................................................................101《材料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材料工程专业英语学分数:2学分课程名称(英文):MaterialsEngineeringEnglish课内学时数:40(最低要求)课外学时数:2(最低要求)教学方式:课堂授课教学要求:本课程是为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课程由英语听说和英语写译两部分组成。课程以《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中专业英语的词汇、语法、写、译、听、说的各项指标为评价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希望学生能在专业英语听说能力和英语写译水平上进一步提高,以适应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中查阅国外文献和对外交流的需要。课程内容简介(500字以内):第一部分英语听说要求能够基本听懂材料科学与工程题材的报告、讲座和课程,理解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并能听写出其中关键词组。第二部分英语写译能够根据所从事的研究工作,掌握基本的英文科学论文摘要写作方法和思路。能正确表达思想、语意连贯,无重大语言错误。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能将有相当难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题材的论文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课程大纲(具体到章、节、小节):第1章XXXX1.1XXXX1.1.1XXXX…..第2章XXXX2.1XXXX2.1.1XXXX…..参考教材名称:XX主编:《XXXXXX》XX:XXXXX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XXX,XXX编:《XXXXXX》XX:XXXXX出版社,XXXX年;2)……….预修课程(最低要求):工程硕士研究生基础英语适用专业: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2《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学分数:2学分课程名称(英文):MaterialSynthesisandFabricationTechnique课内学时数:32(最低要求)课外学时数:4(最低要求)教学方式:课堂授课+(上机、实验)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基本了解材料合成与制备过程的基本现象,化学反应特征,物理化学性质,结构。掌握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课程内容简介(500字以内):本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本课程从材料制备观点出发,介绍了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的制取与合成;非金属材料的成形与烧结;材料的改性与表面加工;材料的复合等。涉及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高分子材料。课程大纲(具体到章、节、小节):第一章材料的制取与合成1.1材料的熔炼1.1.1钢铁冶金1.1.2有色金属冶金与熔炼1.1.3真空冶金1.1.4单晶材料制备1.1.5玻璃的熔炼与凝固1.2粉末材料制备1.2.1机械制粉方法1.2.2物理制粉方法1.2.3化学制粉方法1.3高分子材料的聚合1.3.1高分子材料简介1.3.2聚合反应1.3.3聚合方法第二章非金属材料的成形与烧结2.1粉末材料的成型2.1.1模压成型2.1.2塑性成型2.1.3液态成型2.2材料的烧结2.2.1固相烧结2.2.2液相烧结2.2.3特殊烧结2.3高分子材料成形与加工2.3.1塑料成形加工32.3.2橡胶成形加工2.3.3合成纤维成形加工2.4异种材料的连接2.4.1异种材料的焊接2.4.2异种材料的粘接第三章材料的改性与表面加工3.1金属材料的常规热处理3.1.1常规热处理的基本原理3.1.2常规热处理工艺3.2材料的表面改性3.2.1表面淬火3.2.2物理气相沉积——真空蒸镀3.2.3溅射成膜3.2.4化学气相沉积3.2.5三束技术与薄膜制备3.3材料的表面防护3.3.1材料的腐蚀与防护3.3.2材料的摩擦、磨损防护3.4薄膜制备技术3.4.1薄膜材料基础3.4.2物理成膜3.4.3化学成膜3.4.4液相反应沉积第四章材料的复合4.1复合材料基础4.1.1概述4.1.2复合材料的界面4.1.3复合理论与复合材料设计4.2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4.2.1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4.2.2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4.2.3树指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4.2.4生物复合材料4.2.5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参考教材名称:周美玲等主编:《材料工程基础》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主要参考书:1)朱世富,赵北军编:《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沈莲主编:《机械工程材料》,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3)曹茂盛,徐群,杨郦等: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预修课程(最低要求):材料科学基础适用专业:材料工程4《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材料研究方法学分数:2学分课程名称(英文):ResearchmethodsofMaterials课内学时数:32(最低要求)课外学时数:4(最低要求)教学方式:课堂授课+(上机、实验)教学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多学科基础与实验技术结合极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所学研究方法的原理、分析原则、适用范围和实验技术,为以后从事各类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打好基础。课程内容简介(500字以内):本课程介绍X射线、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基本原理及新进展,讲述高分辨电子显微技术、分析电镜在材料组织形貌、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三者同位研究中的原理及新进展;介绍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进行材料原位动态观察研究新技术以及电子探针、俄歇电子、能谱仪(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仪器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课程大纲(具体到章、节、小节):第1章电子、X射线与物质的互作用1.1电子与物质互作用1.2X射线谱及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第2章X射线衍射和电子衍射2.1X射线衍射方向2.2X射线衍射强度2.3电子衍射原理第3章X射线多晶体分析及物相分析3.1多晶体分析方法3.2X射线衍射仪3.3物相分析第4章宏观残余应力的测定4.1宏观应力测定的基本原理4.2宏观应力测定方法第5章材料电子显微分析5.1电磁透镜的特性5.2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构与工作原理5.3电子显微镜中的电子衍射与单晶体电子衍射花样标定55.4晶体薄膜衍射衬度分析第6章高分辨电子显微方法的基础、实践及应用6.1高分辨电子显微像的形成6.2高分辨电子显微像的种类6.3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第7章扫描电镜的结构原理及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的动态原位分析技术7.1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及应用7.2SEM及TEM原位动态分析技术的应用第8章电子探针显微分析8.1X射线能谱(EDS)分析方法8.2波长分散谱仪(WDS)分析方法第9章表面显微分析方法9.1俄歇电子能谱分析9.2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9.3离子探针及低能电子衍射分析参考教材名称:周玉主编:《材料分析方法》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王世中编:《现代材料研究方法》:北京航空天大学出版社,1990年;2)FujjtaH.HistoryofElectronMicroscopespublishedincommemorationoftheXithInternationalcongressonElectronMicroscopy.1986预修课程(最低要求):材料科学基础适用专业:材料科学工程6《材料成形与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材料成形与加工技术学分数:2学分课程名称(英文):FormingandProcessingTechnologyofMaterials课内学时数:40(最低要求)课外学时数:4(最低要求)教学方式:课堂授课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材料成形与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本原理进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掌握各种成形加工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并掌握成形条件、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3.了解现代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课程内容简介(500字以内):《材料成形与加工技术》是面向材料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学位课程,也可作为机电类硕士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选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将基本理论与成形工艺融为一体,全面介绍凝固成形、塑性成形、焊接成形、表面成形和粉末成形的基本原理、工艺方法和技术要点,适当反映当代科技在材料成形加工领域的新成就;着重阐述材料成形加工所涉及的若干共性理论问题,包括液态金属的凝固理论、材料成形加工的热过程、塑性成形的物理、力学基础等;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各种材料成形加工的工艺方法、过程分析、技术特点及相关的工艺装备和模具等。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材料成形加工领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当代材料成形与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课程大纲(具体到章、节、小节):第1章绪论1.1材料成形与加工概述1.2材料成形与加工技术的发展概况1.3材料成形与加工技术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第2章材料凝固成形原理2.1凝固的热力学基础2.1.1状态函数的概念2.1.2纯金属凝固的热力学条件2.1.3二元合金的稳定相平衡2.1.4溶质平衡分配系数72.1.5界面张力2.2凝固动力学2.2.1自发形核2.2.2非自发形核2.2.3固-液相界面结构2.2.4晶体生长方式2.3单相合金的凝固2.3.1凝固过程的溶质再分配2.3.2成分过冷2.3.3界面稳定性与晶体形态2.3.4胞晶组织与树枝晶2.3.5微观偏析2.4多相合金的凝固2.4.1概述2.4.2金属-金属共晶的凝固2.4.3金属-非金属共晶的凝固2.4.4偏晶合金的凝固2.4.5胞晶合金的凝固第3章材料成形热过程3.1材料成形热过程的基本特点3.1.1焊接热过程的基本特点3.1.2凝固成形热过程的基本特点3.1.3塑性成形热过程的基本特点3.2材料加热过程的热效应3.2.1焊接成形加热过程的热效应3.2.2凝固成形加热过程的热效应3.2.3塑性成形加热过程的热效应3.3温度场3.3.1焊接温度场3.3.2凝固成形温度场3.3.3塑性成形温度场3.4焊接热循环3.4.1焊接热循环的意义3.4.2焊接热循环的主要参数3.4.3多层焊热循环的特点3.4.4影响焊接热循环的因素第4章塑性成形理论基础4.1金属冷态下的塑性变形4.1.1冷塑性变形机理4.1.2冷塑性变形的特点4.1.3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4.2金属热态下的塑性变形4.2.1热塑性变形时的软化过程4.2.2热塑性变形机理84.2.3热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4.3应力状态和应变状态分析4.3.1点的应力状态分析4.3.2点的应变状态分析4.4屈服准则4.4.1屈雷斯加屈服准则4.4.2密塞斯屈服准则4.5应力状态对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4.5.1应力状态对塑性的影响4.5.2应力状态对变形抗力的影响4.6真实应力-应变曲线4.6.1用拉伸试验绘制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本文标题:《材料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63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