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初中化学-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化学命题趋势及素材选取PPT课件
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化学命题趋势与素材的选取中考既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结性考试,又是高中阶段学校录取学生的选拔性考试。分析课改前后的中考化学试题可以看出:试题从考查对有关概念的记忆和复述转变为重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从强调对化学与社会相关知识的简单记忆转变为从日常生产、生活实际、科技发展的前沿、人类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的理解;在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物质的观点;通过模拟科学研究过程,考查方案设计、分析推理、实验观察以及实验信息加工等能力;在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注重基础性,未涉及多个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未涉及反应物不纯、原料损耗并存的计算。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化学命题趋势与素材的选取从课改后的中考化学试题还可以看出:中考化学以学科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灵活多样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且逐渐向能力测试倾斜。能力主要包括认知能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认知能力中,观察能力是能力的基础,思维能力是核心;而化学学科的实践能力主要是实验探究能力,这里主要讨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中的推理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化学命题趋势与素材的选取123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化学命题趋势与素材的选取1.1观察能力“观”是看的意思,“察”则是想的意思。“观”而不“察”,只“看”不“想”,不进行思维加工,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观察。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变化是原有物质消失,新物质生成,同时也伴随着能量变化的过程。观察这些过程,从中获得必要的信息,当属重要的观察能力。例如铁在氧气中的燃烧,火星四射虽然是最明显的刺激信号,但这却不是最本质的现象,最本质的现象是铁燃烧时有黑色固体生成。如果仅仅注意到前者,这还只是一种肤浅的观察;如果还能突出注意到后者,则是一种深刻的观察。中考试题所要考查的是全面的观察。1.1观察能力【例1】(2009·江西)化学实验对药品存放有一定的要求,下图所示白磷的存放符合要求的是()【命题意图】考查固体药品白磷的存放。【解题思路】如果学生的观察能力强,在平时老师的演示实验中就关注了白磷的存放。也可通过对本题的图像观察:固体药品不可能装在细口瓶中,排除选项D,白磷的着火点低,不能直接与空气接触,排除选项C,细沙中有空隙,也不能选A,故只有选B.本题得分率为0.49,选错D的同学较多,可能与学生对细口瓶的观察不仔细、对固体药品不能装在细口瓶中不理解有关。在观察物质的微观结构模型时,需要对观察到的模型进行思维加工,也即观察必须和思考相结合,从观察的印象中提取事物的特征,归纳同类事物共有的特性,对所获信息进行分类,从接受的信息中加以应用,对有关事物及简单规律进行正确描述。1.1观察能力催化剂【例2】(2010·江西)下图是转化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微观示意图。(1)反应前的图示中含有种分子;(2)图中所示的化学方程式;(3)从图中你还能获取的信息是。【命题意图】考查根据分子模型判断分子的种类,根据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写出化学方程式等知识。【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前有一氧化碳分子、一氧化氮分子,反应后有氮分子、二氧化碳分子,还有未反应完的一氧化氮分子。故反应前的图示中含有2种分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最后一空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从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等作答。本题得分率为0.37.与预估难度系数0.57相距较大,主要原因是与大部分同学观察没有与思考紧密结合,化学方程式写错失分率高有关。催化剂推理就是根据一个或一些判断得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学生根据原有的认知和题目给定的事实和条件,抽象、归纳相关信息,通过分解、迁移、转换、重组,以解决问题,推出正确的结论。1.2推理能力1.2推理能力催化剂【例3】(2009•江西)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应用广泛,例如:,由此推断,过氧化钡的化学式为()A.Ba2OB.BaO2C.Ba2O2D.BaO3【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根据元素化合价和类比推理书写化学式。【解题思路】根据水、氧化钠对应的过氧化氢、过氧化钠的化学式,观察得出过氧化物就是在氧化物的基础上加一个氧原子,学生若能写出氧化钡的化学式(BaO),就能类比得出过氧化钡的化学式(BaO2)本题得分率为0.42。学生失分原因是不能正确写出氧化钡的化学式,不能类比推理。水(H2O)过氧化氢(H2O2)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1.2推理能力催化剂【例4】(2008•江西)右图表示的是物质A-H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G都是单质,气体C常用于灭火,F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请你回答:(1)C的化学式________,H可能是_________;(2)写出标号①、②、③、④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_【命题意图】本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考查碳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和单质、酸、碱、盐间的相互反应。【解题思路】三角间的相互转化主要有碳三角、氧三角、钙三角等。由已知条件可知C是CO2,.同理F是CuSO4,G单质可能是铁,H是酸。由于C、D间可以相互转化,故D是碳酸盐,E既能和硫酸铜反应,又能和碳酸盐反应,说明E是氢氧化钙溶液,由此得出D不是碳酸钙而是碳酸钠。本题得分率为0.36。是2008年化学卷难度最大的一题。许多同学推出D是碳酸钙而使后面书写化学方程式得分率很低,D与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分率仅为0.2.催化剂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式学习中都能得到培养和展示,所以从评价的角度看,科学探究的过程也是科学素养的表现过程。近年来我省中考化学探究试题选材广泛,角度新颖。富有时代性、趣味性、启发性和教育性,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1.3实验探究能力1.3实验探究能力催化剂【例5】(2010•江西)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整齐摆放的药品中(见下图),有一试剂瓶的标签破损。【提出问题】这瓶试剂的成分是什么?【讨论】根据受损标签及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的原则,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A.酸B.碱C.盐【猜想】①可能是NaOH溶液;②可能是Na2CO3溶液;③可能是_____(任写一种)。【设计并实验】(1)小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10,他判断这是一种碱性溶液。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_____;A.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且结论正确B.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C.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结论不正确D.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但结论不正确(2)小明认为它是NaOH溶液,小俊认为它是Na2CO3溶液。要进一步确定它的成分,小俊认为只需选择上图已有的试剂就能把它鉴别出来。他们又进行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取样于试管中猜想②正确相关的化学方程式1.3实验探究能力催化剂【命题意图】考查常见酸、碱、盐的性质,考查学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解题思路】实验台的药品是按照酸、碱、盐的顺序摆放的。标签破损的试剂瓶是碱还是盐(不可能是酸,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硝酸钠溶液等),需要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到PH试纸上(不需要湿润,稀释使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进行实验时,学生需要先观察结论是什么,然后根据题意只要鉴别出碳酸根离子即可。本题得分率为0.58,大多数学生失分的原因是鉴别待测试剂时,未用给定的试剂。综上所述,课改前后中考化学试题的变化趋势是:课改前的试题课改后的试题设计理念面向大部分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取材从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入手以实际问题立意为主,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试题内容注重化学中相关知识的记忆和复述增加了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和能力型题目。试题形式试题比较单一,客观题比重较大试题形式活泼,客观题比重减少部分能力要求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答案大多数试题答案唯一部分试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命题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创造性工作。一份试卷,若学生做了之后感到赏心悦目,任教老师感觉到信度好,高中阶段学校选拔感觉到区分度好,则这份试卷被认为是一份好试卷。要命好一份试卷,需要老师精心策划,倾力打造。那么,教师在命制化学试题的过程中,应如何选取素材呢?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化学命题趋势与素材的选取2.1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素材,命制试题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是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化学教与学的自然规律所在。通过从日常生活中获取题源命制试题,使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体验到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例1.【2008江西】化学源于生活,“柴、米、油、盐”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你填空:(1)在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家庭兴建沼气池。沼气的主要成分是(2)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3)餐具上的油污用加入洗洁精的水更易洗掉,原因是(4)市场上食盐的品种丰富,有碘盐、锌盐、钙盐、硒盐等。这些食盐中含的碘、锌、钙、硒等是指_______(选填“原子”、“离子”、“元素”或“单质”)。2.1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素材,命制试题例2.【2010江西】“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以“红、绿、黑、白”四大特色而闻名。(1)“红”指红鲤鱼:食用红鲤鱼可以补充的营养素主要是________;(2)“绿”指婺源绿茶:绿茶中含有儿茶素(C15H14O6•H2O),儿茶素由____种元素组成;(3)“黑”指龙尾砚:罗纹金星石(主要成分是FeS2)是制作龙尾砚的材料之一,FeS2中铁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4)“白”指江湾雪梨种植雪梨需施适量氮肥。下列肥料中属于氮肥的是____。A.KClB.CO(NH2)2C.Ca(H2PO4)2【命题过程】上述两题以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和江西婺源的“红、绿、黑、白”为依托,抓住初中化学中的一些核心知识巧妙设问,考查了化学基础知识中的燃料、元素、物质的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化学与生活中的营养素、乳化功能和化学肥料。题中通过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2从教材内容中挖掘素材,命制试题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中可以挖掘出许多供命题的素材。如教材中的图表、实验、讨论、活动与探究、资料、课后习题等都可以作为我们命制题目的素材。例3.【2008年江西】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资料时发现,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了这样—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生成了一种气体。同学们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难道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又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他们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1)已知试管内湿棉花不参加化学反应,它的作用是________;(2)若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应从____(选填“b”或“c”)端管口通入;(3)对化学变化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同学们有以下猜想:猜想一: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猜想二:生成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4)请你对猜想二进行探究:操作方法现象结论(5)其实红热的铁遇到水蒸气,在生成气体的同时,还会生成一种黑色固体。你认为生成的黑色固体可能是_______。2.2从教材内容中挖掘素材,命制试题【命题过程】本题的创设灵感来自教材中资料“水的组成揭秘”,用拉瓦锡曾做的—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生成了一种气体”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探究欲:难道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又是什么?实
本文标题:初中化学-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化学命题趋势及素材选取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602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