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aad_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十一五”专项规划(pdf 49)
附件二: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十一五”专项规划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二○○七年八月来自www.3722.cn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1—目录1.工程技术中心的发展背景、现状问题…………………………11.1国内外工程中心的发展趋势…………………………………11.1.1国外情况……………………………………………………11.1.2国内情况……………………………………………………41.2工程技术中心发展的现状与问题……………………………52.编制依据与必要性……………………………………………82.1编制依据………………………………………………………82.2编制的必要性…………………………………………………83.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103.1指导思想……………………………………………………103.2指导原则……………………………………………………103.3规划目标……………………………………………………123.3.1总体目标…………………………………………………123.3.2具体目标…………………………………………………124.规划方案………………………………………………………134.1领域划分与设置……………………………………………134.2各领域规划内容……………………………………………184.2.1水污染防治………………………………………………184.2.2大气污染防治……………………………………………26来自www.3722.cn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2—4.2.3土壤污染防治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94.2.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324.2.5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344.2.6基于循环经济的污染综合防治…………………………364.2.7环境监测与事故应急……………………………………404.2.8放射性废物污染防治……………………………………414.2.9其它环境工程技术………………………………………435.保障措施………………………………………………………44来自www.3722.cn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1—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工程技术中心”)是国家组织重大环境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聚集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组织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是环保科技创新体系和环保技术开发基础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对于增强我国环保技术开发能力、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环境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和加速我国环境保护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06年6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印发了《关于增强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环发〔2006〕97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制定并实施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专项规划,到“十一五”末争取建成50个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和要求,指导和规范“十一五”期间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十一五”专项规划》。根据我国环境保护科技需要,结合工程技术中心的现状、问题和国内外工程中心发展趋势,对“十一五”期间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的目标、任务、方案和内容进行了规划和阐述。1.工程技术中心的发展背景、现状与问题1.1国内外工程中心的发展趋势1.1.1国外情况工程中心在20世纪8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为了应对日本等国对其本国工业与产品市场的强烈挑战与冲击,增强本国的国际竞争力,美国建立了集工程研究、工程教育、企业合作、技术转移于一来自www.3722.cn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2—体的工程研究中心(EngineeringResearchCenters,ERC)。自1985年设立至今,美国科学基金会已批准41个工程研究中心。美国的工程中心建设经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澳大利亚、奥地利、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效仿建立了工程中心,如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合作研究中心计划(CRC)”、奥地利的“能力中心计划(CompetenceCenter)”等。各个国家通过建立工程中心和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推动产业技术研发工作、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科研工作向市场延伸并与之相结合。国外工程中心发展体现了以下几个趋势和特征。(1)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为基本定位,突出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工程中心的基本定位是促进研究型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间的合作,充分结合和发挥不同实体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互补,提高知识产权和其它研究资源的使用效率。此外,通过企业参与来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和商品化,提升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工程中心作为一种制度创新,能够使知识资源尽快地转化为国家的财富,这是工程中心被多个国家和地区接纳的主要原因。(2)以增强企业和行业竞争力为核心,突出强强联合和规模化建设工程中心的目标不是简单地完成科技成果转化,而是通过工程中心发挥作用增强主要企业或相关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工程中心的设立特别强调了参与者的实力和中心规模化对行业和产业的支撑。在强强联合的基础上,工程中心将现有的资源进行集成来自www.3722.cn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3—创新,完成了从知识到财富的迅速转化。(3)以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为重,突出工程中心的应用基础作用工程中心的作用是提升本国企业和行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而不仅仅是提升某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工程中心要更多地担负起行业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的任务。例如美国强调工程中心所从事的研究活动“必须为美国高技术研究和开发以及世界市场的竞争力提供基本知识和解决方法”,并要求对某一技术领域或技术应用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研究。而澳大利亚的“合作研究中心计划”项目,不仅有企业参与的项目,同时保留核心项目作为其它应用类项目的基础,并要求核心项目的比例不能过小,以免变成公司。(4)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同时注重政府的主导作用从各个国家和地区工程中心发展经验来看,除了研究型单位外,政府的主导和企业的参与也很重要。一方面这些工程中心要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及企业需求,每个参与者都可参与工程中心的管理;另一方面,政府每年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以保证政府目标的实现,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是指企业是提出应用课题的主体,是进行科研投入的主体,而不是承担科研开发、获取政府科研投入的主体。国家对参与工程中心建设的优势企业进行扶持,并不是将国家科研拨款直接给企业,而是投入在工程中心的平台上。由于工程中心的目标旨在提升国家的竞争力,是科研工作向来自www.3722.cn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4—后端的延伸,但仍属于竞争前的技术开发,因此,政府在工程中心建设中的引导作用相当重要。1.1.2国内情况我国的工程中心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八五”期间)开始,原国家计委和原国家科委分别组织实施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项目,不断加大政府部门的投入,推动了各个领域工程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从“八五”开始到目前为止的约15年间,我国已经建成的国家级工程中心已经超过260多个,其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约12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约141个。已经建成的工程中心分布于农业、能源、制造业、信息与通信、生物技术、材料、建设与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轻纺、医药卫生等领域,遍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除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外,一些部委或省市也先后开始组建专门的工程中心。如教育部依托各个高校,到2006年1月为止已经建成了45所工程研究中心。山东、河南和江苏等省也分别建有省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已有的国家级工程中心中,以环境保护和环境技术创新为目标的专业工程中心只有10家,所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城市环境保护、工业水处理、烟气脱硫、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以上工程中心虽然对环境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所涉及的环境科技领域还较为有限。随着全国环境意识的提高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环境保护技术的实际应用和示范日益成为今后环境保护工来自www.3722.cn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5—作的重要内容,而目前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工程中心所涉及的广度和深度都难以满足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如何更好地发挥工程中心在引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我国未来环境保护工作所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1.2工程技术中心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为了适应国家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总体要求,推动高新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解决重大环境科技问题,适应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国家环保总局从1999年开始实施了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建设计划。2004年,为了规范工程技术中心的申报、审查、验收以及管理等工作,国家环保总局制定并公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对提高工程技术中心管理水平和促进工程技术中心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1999年至今,国家环保总局共组织建成了13个工程技术中心,其中8个工程技术中心通过了验收并获得授牌(建成),5个工程技术中心通过审查正在建设过程中(在建)。现有工程技术中心名称和建设情况如表1所示。这些工程技术中心在环境科学技术开发、环境保护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并在主导研究方向上承担了国家863、科技攻关等一大批重要研究任务以及国家和地方相关领域的环境工程项目,培养了一批工程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为解决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环境问题,推动国家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来自www.3722.cn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6—表1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情况序号类别名称状态1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沈阳)中心建成2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天津)中心在建3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福建)中心在建4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建成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领域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中心建成6工业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北京)中心建成7制药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建成8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浙江)中心建成9水污染防治领域国家环境保护膜工程技术中心在建10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工业烟气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建成11清洁煤炭与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中心建成12有色金属工业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在建13其他领域工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在建在已有的工程技术中心中,“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中心”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于2002年12月得到科技部批准成立“国家金属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烟气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于2005年12月得到科技部批准开始组建“国家工业烟气除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来自www.3722.cn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7—虽然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目前的工程技术中心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缺乏整体规划,工程技术中心覆盖面小、命名不规范目前,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缺乏国家层面上的战略整体规划和具体的目标指导。现有的工程技术中心数量少,专业领域覆盖面小,一些急需发展的环境高新技术领域,如流域污染控制技术、生态安全保障技术、环境监测与事故应急技术和放射性废物污染防治技术等方面还没有相应的工程技术中心。此外,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来指导工程技术中心的审查和验收工作,现有的工程技术中心命名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有些工程技术中心名称涉及的研究领域过宽过大。(2)经费投入不足,工程技术中心装备更新慢、人才相对缺乏目前,工程技术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基本没有取得国家财政的支持,因此其建设任务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影响了其职能的发挥。由于长期投入不足,装备的更新换代速度缓慢,中试基地缺少基本的实验工艺模块,无法真正形成相对集中的、各种设备系统配套的研发平台,装备条件明显落后于国家环境科技创新活动的要求。此外,经费缺乏不利于稳定创新人才队伍,造成工程技术中心人才相对缺乏,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3)运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工程技术中心发展后劲不足目前,工程技术中心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尚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相关的管理制度
本文标题:aad_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十一五”专项规划(pdf 4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29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