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作者:佚名第一节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用一个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但对成才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能使他终身受益。有例为证:1998年4月4日,四川省大邑县安仁中学在学校大礼堂举行“高登义校友三极考察报告会”。毕业离校四十载的老校友高登义返校,给千余名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我国大气物理学家高登义曾十几次到西藏高原、五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五次到海洋、两次到南极、两次到北极进行考察,将自己的一生交给了自然界。他是我国到过地球“三极”(北极、南极、珠峰)考察的第一位大气物理学家,也是中国科学家“竺可桢野外工作奖”的获奖者。他亲手在北纬八十度、东经三十度的地理位置上,双手展开五星红旗并拍下了此性最北面的一张照片。他在南极建站考察中刻下了“我们都是中国人”的冰柱。高登义不论上珠穆朗玛峰还是到南、北极考察,都想到了母校,给母校寄回由挪威等三国制作的首日封和北极插上五星红旗的照片,并带回了精美的南极石作为母校建校五十周年纪念。报告会中他想同学们接受了自己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具备了坚实的学习基础,强健的体魄和团结奋斗的精神,而这些优良素质的建立,都与母校对他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他从小就养成了学习勤奋刻苦、作业认真、爱整洁的行为习惯,随着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久而久之,使他形成了对工作强烈的责任心,以及刻苦钻研和一丝不苟的品质。由此可见,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不仅会使他的那些好的行为方式得到巩固,而且可以转化为他内在的性格、情操、道德观念,成为他正确地为人处世的基础,建功立业的基础和他一生幸福的基础。教育家洛克说过:“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那也是唯一可靠和保险的办法。”大气物理学家高登义成才的经历,就完全证明了这一点。第二节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道德规范的基础《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决议》还告诉我们,行为规范属于道德规范的范畴,是道德规范的基础,因此,要搞好中学生的思想建设,就必须抓好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文明习惯、遵守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应上是重点。一、文明习惯社会呼唤文明,未来呼唤文明。未来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与这一代人的文明水准有直接的关系。为了使每个孩子成才,必须从做人的教育开始。而做人的教育又是从文明习惯的养成开始。文明习惯主要是指人的仪表、用语、待人接物、卫生等方面的习惯。这几个方面都是人外在美的表现。中学生要注意自己的外部形象,做到仪表整洁、优雅,举止端庄、有风度。周恩来总理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学校门厅大镜上的箴言是:“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扭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他将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严格要求自己。这为他形成完美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教育孩子做到整洁,例如,每天洗脸,洗脚,经常洗澡、洗头,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勤剪指甲,勤换洗衣服。要做到端庄,坐、立、行姿势合乎健美要求,服装发型朴素大方,合乎中学生身份,不仅要考虑美观大方,还要考虑到是否有利于身体健康发育。要训练孩子使用“您好、谢谢、请、对不起、再见”等文明用语;指导孩子在待人、接物、行事中正确使用文明用语。要教育好似子从小养成遵守时间的习惯,参加会议或各种活动,不迟到、不早退,安静听讲,不大声喧哗,这既是养成人良好习惯的需要,也是对被人的尊重。要教育孩子不吸烟,不喝酒,不随地吐痰,不打架骂人,不说脏话;做举止文明,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要乐于助人。改掉乱扔瓜皮果壳、纸霄,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要乐于助人。改掉乱扔瓜皮果壳等恶习,不赌博,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看宣传色情,凶杀,迷信的坏书刊和录象,不听不唱不健康的歌曲,自觉抵制腐朽文化,不涉足妨碍身心健康的场所。做到拾金不昧,不受利诱,爱惜名誉,不失人格;遇见外宾,以礼相待,不卑不亢,维护国家荣誉。讲文明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重在做,讲文明的过程,其实就是随手做的过程。诸如,随手关掉楼道里的忘关的灯;随手将赃物人间感进垃圾桶;在阅览室里看书,看完报刊后随手摆放归位;发现别人的自行车倒了,随手扶起;下雨时,邻居家没有人,随手将其晾晒的衣物收回等等。这些举手之劳的小事,虽然耽误了自己的一点时间,但却使讲文明落到了手中,给自己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给他人送去了方便和温馨,非社会营造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氛围。培养孩子的文明习惯,是家庭、学校教育的共同责任,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文明公民,他们的行为就自然而然的形成风尚,促使我们的祖国在文明的氛围中健康发展。二、尊纪习惯曾有一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你成功的秘密是什么?”这位化学家回答:“在幼儿园养成的守纪习惯。”纪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公共生活中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则,严守纪律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尊规守纪是孩子形成良好品德的需要,也是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条件。任何一个人要自由、幸福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环境,而这种稳定的环境,如果没有秩序和纪律的保证是无法实现的。尊纪习惯的养成,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家长必须对孩子经常进行民主、法制和纪律的教育,晓之以厉害,使他们懂得,任何一个人,必然要受到集体、社会、国家纪律和制度的制约。违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违纪就要受到纪律处分。让他们懂得:做为中学生,首先要熟悉国家为中学生制定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如课堂一日常规、校园纪律、集体活动纪律、图书馆纪律、食堂纪律等。熟知交通规则、治安条例以及各个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时刻不忘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其次,父母对孩子打人,骂人,糟蹋东西、偷窃扰乱社会治安等不良行为,必须及时提醒,批评及时制止,否则,会使孩子变成“老虎屁股摸的得”的小霸王,后果不堪设想。要让孩子懂得:没有纪律微没有自由,要自由就必须守纪律。三、生活习惯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会提高人们的学习效率和劳动效率,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就必须要求孩子能按照身心运行的规律来组织自己的活动,这将有利于身体健康和提高学习效率。要珍惜时间。时间是宝贵的,对任何人都是有限而又共同的,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有人计算过,一个人一生按80年计算,学龄前6年,退休后20年,睡眠约18年,剩下的只有36年时间。36年学习要占去七分之一工作约占七分之二,剩下的七分之四,一般由自己支配。要知道孩子学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领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盛年不再来,一日不在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深刻内涵,努力培养“今天事情今日做,今日功课进日毕”的习惯正确处理劳和逸,忙和闲,学习和休息的关系。要是适当的文体活动、休息和睡眠,才能消除大脑的疲劳,换得充沛的精力。家长不仅要指导孩子会合理安排每天的时间,还要知道孩子善于利用点滴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娱乐、休息。要训练害喜的快节奏,讲效率。这一点,在21世纪竞争激烈社会里尤为重要。四、学习习惯青少年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我国经济建设的后劲,取决于他们这一代人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学习是长期艰苦达到脑力劳动,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良好学习学习成绩的先导。青少年正处于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思想集中,记忆力强,有了好多学习习惯,就能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做作业习惯和预习习惯。上课前要认真准备好课堂学习用品,把上课用的书、练习本、笔记本和其他学习文具准备好,并进行可前预习;课堂上要集中精力,认真思考,加强领会,积极发言,做好笔记;课后要积极巩固,认真复习,实践应用。要认真做好家庭作业,做到自己独立完成,不抄袭他人的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清洁,做到问题不过夜,错误及时订正。预习有课前预习,阶段遇险,学期预习等多种方法,并可作出预习笔记。认真的遇险,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提高听讲水平,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更可以提高孩子自学的能力,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通过预习,可以作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防止课堂上出现听“天书”现象。课后的复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窈窕国以下四个步骤来完成:1.独立地把老师上课内容回想一遍。2.认真看一遍教科书,弥补课堂印象模糊的部分。3.整理好课堂比较,加工笔记内容。4.看参考书,使知识向宽度和广度发展。提高作业的质量。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做作业时,先认真作好作业前的准备,认真审题,然后认真做题,争取一遍做对,力求做题速度加快,并能独立检查。作业要工整、简明,条理要清楚,围绕学习的中心内容作课外习题,认真更正错题,还要养成保持作业,以备复习时用的好习惯。要注意保证孩子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是其大脑处于最佳的准备状态,以充沛的精力迎接第二天的学习。五、劳动习惯劳动可以培养人的吃苦精神,战胜困难的毅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长聪明才智,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人就是劳动创造的,智慧就是劳动的结晶,劳动会使孩子越来越健康,越来越聪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主动承担收拾房间、洗衣、做饭、洗刷餐具等力所能及达到家务劳动和其他劳动。德国在法律中对进行家务劳动有明确的规定,他们要求:10岁14岁孩子,要洗餐具,给全家擦皮鞋,并在花园里劳动;14岁16岁的孩子要在菜园里翻地和擦汽车;16岁18岁的孩子要完成每周依次的房间大扫除。这些条文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至今仍然有效。有人将各国中学生的每天劳动时间作了相对比较,美国1.2小时,泰国1.1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中国0.2小时。外国之所以重视劳动,是因为他们把劳动看作是培养孩子实际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哦制造条件让孩子去劳动锻炼,在劳动实践中让孩子真正懂得劳动者的崇高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在心灵深处真正诸如劳动人民的感情。把劳动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劳动兴趣。对孩子来说,主要是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完成自我服务的劳动和参加公益劳动。家庭的扫地、拖地、到垃圾、擦窗户、洗碗、烧饭、买菜、烧菜都应该会做;洗衣服、铺床、叠被子等都应该自我完成;为邻里、大院打扫卫生,为集体的义务劳动,在学校上劳动技术课,都应该认真进行。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正确的劳动态度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劳动就是改造我们周围的环境,使我们的生活、学习环境变得更舒适更美好,更有利以我们成长;劳动能强健我们的体魄,磨练我们的意志,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精神;体力劳动是脑力劳动必要的调节,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每次劳动都是依次重要的学习、锻炼的机会。孩子劳动后,要及时进行评析总结,指出其优缺点,引导孩子去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要安排孩子一项需要长期持续的劳动项目(如洗碗),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现在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里被视为宝贝,谶纬“小皇帝”,一些活儿,甚至一些简单的小事如扫地、洗碗、洗衣服。,都由家长包办,家长只让他们专心读书,能考上大学。无数事实证明,这种把学习和劳动对立起来的观念,有百害而无一利。家长如果不走出这=个误区,久而久之,养成了这些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在家里没有劳动习惯,在学校了自然也不想参加劳动了。新世纪已经站到我们的家门口了,未来强手如林,
本文标题: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665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