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内·····不·····能·····写·····答·····案····················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阶段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透过盛水的透明玻璃杯,明明发现书本上的字变成了各种形状.进一步与同学交流、讨论发现字的形状与多种因素有关。根据你的实验观察,指出以下给出的因素中,肯定不可能...的是()A.透明玻璃杯的种类B.书本与玻璃杯的距离C.透明玻璃杯的价格D.眼睛距离玻璃杯远近2.在没有其它光照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是()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3.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他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可以使温度计更加灵敏,这是因为()A.黑色更容易使白光分成七色光B.黑色表面更容易吸热C.黑色表面更容易散热D.黑色表面的物体只吸收红外线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照相机上的凸透镜只能成比原物体小的实像,所以这种凸透镜只能应用在照相机上B.幻灯机上的凸透镜,它只能成比原物大的实像,所以这种凸透镜只能应用于幻灯机上C.做放大镜的凸透镜,只能成比物大的虚像,所以这种凸透镜只能用于放大镜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色散C.光的反射D.凸透镜成像6.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D.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7.如图所示是对同一个物体拍摄的两张清晰程度相同的照片底片,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集中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拍摄a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B.拍摄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C.拍摄a与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一样大D.无法判断8.如图,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A.靠近透镜B.远离透镜C.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都可以D.保持在原来位置9.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飞机或卫星上向地面拍照(简称“航拍”),是我国测绘卫星用精密照相机拍摄的某地卫星航拍图,如果所用长焦距相机的镜头焦距为300mm,则所成清晰的像与镜头间的距离为:()A.等于300mmB.略大于300mmC.略小于300mmD.飞机飞的太高,无法确定10.某人从平面镜中看到时钟如图所示,则此时的实际时间是()A.12∶01B.12∶10C.10∶21D.10∶5111.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小鸟,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其光线的传播大致路径的是()12、小明将易拉罐的上部剪去,蒙上半透明纸,在罐底部开一个三角形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如右图所示,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是()A.蜡烛的正立像B.蜡烛的倒立像C.三角形光斑D.圆形光斑13.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A.光有能量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沿着直线传播14.岸边的柳树,在地上出现的树影和在水中出现的倒影,这二者的成因()A.都是光的折射引起的B.都是光的反射引起的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D.前者是光的折射引起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15.根据图2所示,可判断出蚂蚁到放大镜的距离()A.小于焦距B.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C.等于两倍焦距D.大于两倍焦距第3题ab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内·····不·····能·····写·····答·····案····················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现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中,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而成的像,此时太阳的实际位置是图8中的(选“甲”或“乙”)。2.一群风华少女2005年春节晚会上,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1)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邰丽华(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_______的缘故。(2)佛光普照,梵音如丝,聆听脱俗乐音,我们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器在发声,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其_________是不同的。(填“音调”、“音色”或“响度”)(3)舞台上云雾缭绕,宛如天庭,它们是固态二氧化碳_______时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而产生的效果。(填物态变化)(4)聋哑少女听不清声音,她们是如何感知音乐节奏的?训练中,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使音箱、舞台产生___________,从而使靠在音箱上或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3.小明和妈妈一起到国贸大厦买服装,小明同学站在镜前1m处照镜子,她的像离镜面的距离为,当她向镜面走近0.5m,则她到像的距离为m,像的大小.4.平面镜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光学仪器。在军事上,人们制成了一种观测仪器。利用它,指挥员可以在潜艇中观察海面上的情况。(1)这种观测仪器叫。在生活中,平面镜也可以为我们解决一些小麻烦。小蔡不小心将足球踢到下水道里,为了看清情况,他用平面镜将图所示的阳光照射到下面。(2)请你替他算一算平面镜与水平面的角度是。在建筑装饰上,平面镜可以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2.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为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小丽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惊奇地发现:将温度计放在红光的外侧时,温度.这是红光外侧的,说明它具有。而紫光外侧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是,它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发光。3.下列各种现象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①夏天吃冰棍儿解热属于;②-10℃的寒天,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③铁水浇成铁杆属于;④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结了一层“冰花”属于;4.身高为1.8m的小明站在平面镜前2m处,则平面镜中他的像高为m;当他向后退1m时,他在镜中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他与他的像相距m。7.河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和在地面上的“影子”其形成原因是不同的,前者是由_________形成的。后者是由形成的。验钞机是利用荧光物质在_______线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的;在太阳下感觉到热是因为太阳光中的具有热效应引起的。三.作图题(4分)1.利用对称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2.一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四.实验题(8分)1.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1)如图,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与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若将AO向ON靠近,则OB(选“靠近”或“远离”)ON.(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慢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3)本实验得到的结论是.8、课本中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它们分别研究什么问题?请将下面的横线补充完整。(以下均选填:“音调”、“响度”、“音色”、“介质”、“能量”或“信息”)AB空气水NABOMEFN甲第1题第2题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内·····不·····能·····写·····答·····案····················(1)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2)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得越快,越高;(3)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越大;(4)丁实验说明声波能传递。五、活动探究题(共28分)1.(6分)图甲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图。(1)安装该装置时,应该先固定A、B两铁圈中的铁圈;(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温是℃;(3)水的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填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4)当水温升到91℃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得到下表的数据,分析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第分钟数据可能有误。2.(6分)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的目的是。(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5)小红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它的像。(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6)小明在做此探究实验时,只做了一组数据就得到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你认为小明下一步应该怎样做。A、整理器材,完成实验。B、改变发光的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再得到几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3.(16分每空2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小莉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_________cm.(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__清晰的实像,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4)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_________(左/右)移动.②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A.乙甲;B.丙甲;C.乙丁;D.丙丁(5)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落上一只小虫,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_________(选填“变亮”或“变暗”或“不变”)图甲图乙
本文标题:考试试卷模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442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