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课标解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材分析及课标解读岭口镇中心学校王小飞(一)第五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本单元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简短的“导语”点明专题之后,编排《孔子拜师》这篇精读课文,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并在课文之后提出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要求。怎么开展?教材提出了活动要求、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途径等建议:“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然后分头行动,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然后学习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接下来学习精读课文《赵州桥》,从建筑的层面,了解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课后安排“综合性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做好展示的准备。再用一段简短的过渡语,由古代建筑引到古代绘画,引导学生略读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课文。•最后,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一单元的语文学习中,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专题,开展听说读写各项活动,既培养了语文能力,又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二、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67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2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些关联词语造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3、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会认2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2、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难点: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四、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不是标准化的学习,它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教材不仅提出了活动的内容,还体现了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也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与组织上。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确定具体内容,选择学习伙伴,自己制定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中,教师要参与其中,有督促和检查。活动后,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展示活动的成果,如,办小报,办展览,交流课外阅读的书籍。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很有用,体验成功的快乐。•开展综合性学习要因地制宜。各个地方、各个学校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可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目前,许多学校都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如,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和单元整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综合性学习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在单元学习之前,先进行单元导读,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同时明确综合性学习的任务。然后,从多数学生感兴趣的一课开始进行精读训练,根据学习需要进行学习内容的重组。学习活动中,每一单课的学习都有课外实践活动的要求,将综合性学习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在学完本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和交流。我学到哪些知识,我掌握了哪些本领。并随机向课外拓展,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1、课文辅助,初步体会;•课内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体会“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孔子拜师》中学生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在《盘古开天地》中了解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在《赵州桥》中领略了这一历经千年而风采依旧的建筑杰作,在《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欣赏了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的神来之笔,又在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这样,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将不再是单一的,所体验到的“文化”将不再是抽象的,所受到的熏陶将不再是口号式的,“灿烂”将不再仅仅是个华丽的修饰符。•2、运用提示,拓展思维;•在本组第一篇课文《孔子拜师》后面提出了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任务,这段提示语给学生提示了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指明了开展调查活动的方向,我们可以利用提示语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六、习作单元说明•A、单元习作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在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最想告诉大家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愿意交流自己的习作,和同伴分享快乐。2.在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B、单元习作整体教学设计:•学习《孔子拜师》一课,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学习怎样写一件事,以及用人物语言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开始综合性学习活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准备,并开始活动。学习《盘古开天地》一课,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学习记录传说、神话的方法——注意丰富想象,清楚明白地记叙事情。学习《赵州桥》一课,认识赵州桥雄伟、坚固和美丽的特点,体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开始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资料整理,讨论如何展示成果。•略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交流画面上的内容和自己独厚的感受;学习怎样抓住特点写一个东西的方法。从《语文天地》的“读读背背”学习十二生肖,通过综合性学习的“展示台”活动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由此开阔思路,引发出其他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口语交际的交流活动。有了以上基础,就可以进行习作练习了。做好材料的选择和整理工作,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这也是综合性学习的一部分。写完以后一定要交流展示,还可以汇集成作文集,分享习作的快乐。•注: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我们身边的传统来写,比如春节吃年糕、拜年、贴对联等;端午节吃粽子逛定安美食一条街,看龙舟;闹军坡的场面;中秋节的来历等等。总之老师尽可能多些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赞颂长江的雄伟气势、西湖的旖旎多姿。•《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美丽的小兴安岭》:描绘了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东方之珠”》:展示了现代都市香港的美丽和繁华。•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训练和宽带网•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颁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东方之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二、单元教学目标•1、会写31个生字、会认22个生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3、“读读背背”古代大诗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留下的千古名句。4、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6、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三.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2..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四、教学建议•在二年级的课文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单元备课:只有宏观地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去思考,去把握,才能使各部分有机地融合,让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五、单元习作教学策略。•写作文是老师和学生最头疼的事,学生是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有的干脆直接摘抄作文选中的习作,有些同学则是乱写一通,牛头不对马尾,天马行空地乱吹乱写,怎样让学生写好本单元习作呢,以下我就讲讲一些教学策略。•习作前的铺垫:•A、着眼篇章结构的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总分总结构。分述部分是按照进入群岛的地点变换由上而下,有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来介绍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有顺序地来描述的。•《“东方之珠”》:抓住了香港最具特色的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来介绍其繁华和美丽。•针对以上的分析,我觉得在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宏观地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去思考,去把握,才能使各部分有机地融合,让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首先应着眼篇章结构的教学。其次要注重特色段落的学习(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三还要注重积累,夯实语言基础。这里我想就语言的学习与积累举两个例子:•1、课内扎实学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那么如何在课内引导学生扎实学语言呢?我们来看两个片段,同样是教《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位教师的教法在如今的课堂上应该是很多见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合作、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以读代讲,让学生自主感悟,似乎都是时下流行的新理念、新方法。但是,我们如果追问一下,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除了了解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物产外,究竟还学到了些什么呢?恐怕答案是不容乐观。相反,第二位教师的教学同样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研读,但因为有了老师的适时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想象,将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化为了一个个具体的形象,从而感悟到课文语言的优美、精当,更学会了如何去体味语言的方法,并在后面的学习环节中及时加以运用。B教师不仅善于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而且创设了一个激发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情境——为海产品做代言人,不露痕迹地达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案例:《美丽的小兴安岭》•师:快速阅读课文,你会发现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非常有特色。•生:按“四季”的顺序来写的。•师:如果你是作者,你会这样写吗?请你说说原因。•生:我会这样写的。因为这样写醒目,读者明白。•生:我也会这样写的。我觉得这样写比较有条理,能让读者很快地了解小兴安岭的四季分别有什么特点。•生:我不会这样写。我觉得这样写很烦琐,选择一两个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来把小兴安岭的特点写出来会更好。•师: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一看四季里描写的景物又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呢?从而得出:写景的文章要注意描写对象的顺序、景物特点、景物间的关系及景物内部各个部分的关系,要有顺序地把这一些写下来。可按远近、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顺序来写;也可按一年四季的季节顺序来写;还可按“总分总”写作顺序来写等。•B、注重特色段落的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1、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也数
本文标题: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课标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072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