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新闻学概论(SCUT)1绪论第一节新闻学一、含义: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基本要求。二、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三、内容:1、新闻理论:研究新闻活动一般规律,为新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2、新闻史:研究新闻活动历史,为理论研究和新闻工作提供历史材料和历史借鉴。3、应用:包括新闻业务和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新闻工作和媒介机构经营管理的具体原则、方法和技巧。新闻学的三大组成部分是一个紧密相联的统一体。论从史出;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指导的实践。在新闻学专业学习和研究中,理论、历史和应用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可偏废,只顾某一领域而放弃其他领域的学习和研究。第二节新闻学和新闻工作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却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新闻工作者需要的能力有:1、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这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2、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才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3、运用语言的能力,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PS: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新闻学主导性理论是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从业人员观念的一个决定性理论主张。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有四种: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2、其主要内涵是:(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报刊是独立自主的,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来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政府的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来保护新闻自由,为新闻媒介的采访、发布新闻提供种种方便。(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第四种权力。(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让人民群众和各党派都利用报纸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充分地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PS:“观点的自由市场”:最早是由英国政论家、文学家约翰·弥尔顿提出的,后经美国政治家托马斯-杰斐逊以及英国政治家约翰-米尔发展改进。弥尔顿认为真理是通过各种意见、观点之间自由辩论和竞争获得的,而非权力赐予的。必须允许各种思想、言论、价值观在社会上自由的流行,如同一个自由市场一样,才能让人们在比较和鉴别中认识真理。将“观点的自由市场”理论化的第一人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1806-1873)。他在《论2自由》一书中指出:“我们永远不能确信我们所力图窒闭的意见是一个谬误的意见,加入我们确信,要窒闭它也仍是一种谬误”。“自我修正过程”:认为报刊能够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中得出最为合理的意见。约翰·弥尔顿认为:“让所有想说什么的人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真实的、正确的思想会保留下来,虚假和错误的思想会被客服。虽然虚假的可能取得一时的胜利,但真实意见通过自我修正过程,最后战胜其他意见而保存下来。”“观点的自由市场”以及与之相关的“观点的自我修正”理论后来称为自由主义新闻学的理论根基,也是西方新闻自由的理论根基。尽管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了来自美国社会责任理论的修正,但至今仍对西方新闻界产生着强大而持久的影响。(4)对事实的信念。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公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3、评价: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历史的局限性,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从其一开始就带有片面性和空想成分。支配着西方报刊的不是理想的理性至上,而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利润至上的原则支配着西方新闻媒介,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这包括黄色新闻泛滥,多元意见难以表达,公民的权利被践踏,从而引起读者强烈的不满。自由主义报刊理论面临的是深刻的危机,这个危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的资本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性的矛盾,在新闻事业中则表现为报刊的拥有者与读者利益、社会利益不可调和的矛盾。二、社会责任论1、20世纪40年代由一批美国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为西方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逐渐取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成为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主导性理论,其基础仍然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只不过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作某些修正、修补。2、报刊自由委员会”(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五项基本要求:(1)新闻必须真实、全面;新闻报道必须理智;新闻报道要作出合理真实的解释。(2)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报刊应负责起社会成员间交流思想观点的责任。(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要对社会各集团、各种族、各阶层、各区域作出合乎实际的正确描述,避免因误解而引起各集团的冲突。(4)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大众传播媒介必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这是对新闻完整性的要求。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报刊不能真正实行自律,公众对此有无能为力,社会责任论者只能求助于政府来管束和制约新闻媒介。4、社会责任论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西方社会的变迁,适合西方国家的现实需要。但社会责任论的提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之间的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新闻媒介和社会大众的对立。三、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1、主要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盛行。2、核心内容: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3、特征:程度不一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十分重视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和教育功能。守望: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冲破落后观念,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点建设项目,使传统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状态。3整合: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教育:强调交易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技术。四、党报理论1、最早起源于前苏联,后来在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流行。2、核心: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第四节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2、指导新闻事业不断进行正确的改革。3、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的新闻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4、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第一章新闻活动第一节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中,相互传递新闻的活动在普遍地、持续地进行着。在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取一定的新闻,才能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第二节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一、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1、客观世界的一系列变动直接关系到原始人的生存。他们必须随时随地了解外界的变化,并且相互传递情况,以便商量对策,协调一致,采取行动。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纯粹服务于人类的生存斗争。2、社会新闻活动的产生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社会性生产和社会性生活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二、奴隶社会的新闻活动1、奴隶社会不但要了解社会变动还要了解各种各样社会关系的变动。2、历史背景:1)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国家统治机器;2)出现了社会分工;3)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三、封建社会的新闻活动1、社会背景及原因:社会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彼此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1)国家的形式更加完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其巩固需要与灵敏的情况反应相联系。(2)农民起义不断,双方都需要了解对方的情况,内部也需要大量新闻传递工作,以便协调一致。(3)封建社会的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和自主权,需要了解一定的情况来维持自身生活和生产。(4)地主阶级除了用武装来统治,同时通过思想来麻醉农民,新闻成其宣传德威的工具手段。(5)社会分工比过去更加明确,尤其是城镇的出现,为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地域基础。2、与原始社会新闻相比的相同点:1)无论何种阶级都必须要一定的新闻量才能生存下去。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2)人们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43、发展:1)规模越离开越大,并且在封建社会有一大批专门从事新闻活动的脱产专职人员。2)内容大大丰富、复杂。除了自然变动、部落战争,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3)传递新闻的手段多样化了:符号、信号(原始)——手写文字(奴隶)——印刷品(封建)第三节新闻活动的渠道1、亲身传播:1)采用的方法:语言传播(直接交谈、电话会谈)文字传播(信件、电报、传真、邮件)体态语言传播(手势、眼神、表情)信号传播(暗记、旗号等)2)特点: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3)优点: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4)缺点: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2、大众传播:1)方式:报纸、广播、电视、杂志、书籍、电影(中国只包括前三种)2)特点: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属无定向传播。3)优点: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4)缺点:反馈慢,互动性差(除了网络媒体)3、群体传播:1)方式:集会、发布会、讲座、报告会、讨论会2)特点:既属于无定向传播又属定向,长处和不足介于亲身传播与大众传播之间。第二章新闻第一节新闻的基本特点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是两个:一是真实,二是新鲜,这两点是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新闻以真实、迅速作为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为明显、最为独特的标志,向人们传递着世界的最新变化。新闻真实、迅速的要求决定了新闻工作的方向,塑造了新闻媒介以及新闻工作者的品格,决定了媒介的形式和技术的采用。真实和迅速的要求还决定了对新闻工作者素质的基本要求:首先必须诚实、公正和严谨,其次必须有敏锐的反应和判断能力,这一切都是从保证新闻的真实和迅速出发的。第二节两种新闻定义一、新闻定义1: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新闻定义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是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两个定义的共同点:都概括或反映了新闻的“真”和“新”的两个基本特点。区别:前者指新闻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后者说新闻是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这两个定义互为表里,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内涵和功能。二、新闻概念辨析1、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这里所谓“可以查证的事实”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有据。2、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是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作的解释以及对未5来发展趋势、结果所作的预测。分析的前提是掌握全面的事实,或者是构成该事实的必要材料。分析的依据是事实,分析的结果同样必须是事实。3、判断是对某一事件利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作的结论。这种结论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应该尽可能多地向人们提供可以查证地事实,也不妨作些分析,但尽可能避免下判断,更不要以判断来代替事实。PS:春秋笔法: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第三节新闻本源一、新闻本源即新闻的基本来源,指新闻是从哪里来的,人们传播与收受的新闻信息,产自哪里,来自何方。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界对新闻本源的普遍表述。但这样的表述对新闻工作是不够的
本文标题:新闻学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96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