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生物组侯宝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②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的主要措施2、能力目标:①通过课前布置完成学案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②通过问题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了解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对学生进行人口素质教育、优生教育②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初步培养学生公民意识,使其了解部分公民权利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难点: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三、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节以遗传病的病因、常见类型、危害、诊断和预防为线索,主要讲述人类遗传病的常识性知识,与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联系密切。本节内容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紧密,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对“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虽很感兴趣,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链,再加上《遗传与进化》这一模块的很多内容对高一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中有必要多联系以前的知识。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学习法、赏识性评价2.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每一个人都想拥有健康、高质量的生活,而这世界上的一部分人却因身体疾病而不能拥有健康,其中有些较严重的疾病是因为遗传所致,这些人的认同生命的美丽在于生命的质量。教师富有感情的过渡语,激发学生兴趣。生活有着不为常人所知的痛苦,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遗传病吧![引出主题]人类遗传病[主题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1.[展示图片]几种常见的或是较严重的遗传病2.遗传病的定义及分类?[引导]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和它的主要载体是什么?3.请依据其病理,对常见遗传病进行分类(用表格进行总结一)4.教师根据学生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引导学生思考:家族性疾病、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吗?[回答]基因、染色体;[巩固练习]看书完成表格。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主题二: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引入]展示数据资料。[过渡]遗传病危害之大,所以我们要预防它。[启发]“如何降低非近亲结婚子女发生遗传病的风险?”[回答]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讨论]有关基因诊断引发的社会伦理的争议;引导学生高度关注遗传病,意识到婚前优生咨询和产前诊断的必要性。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双重作用,在具体应用时,要考虑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小结当堂检测[课后进一步探究]基因诊断、基因芯片、基因治疗的相关问题。将探讨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板书设计:5.3人类遗传病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1.遗传病概念2.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1)单基因遗传病(2)多基因遗传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二、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人类遗传病》教学反思《人类遗传病》一节课,学生在课堂关注的积极性较高,因为很多内容跟生活息息相关,如一些常见遗传病,但要合理把握好一节课却不大容易。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课前本人和学生一起利用网络查阅有关资料,课上采用“交流探究——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的教学模式,教师以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身份出现,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既学会科学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并且得到深刻的情感体验。重点内容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获取信息。上完本节课后,本人反思有以下几点:一、正确的利用教材。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凭借。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达到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就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二、注重学生整合信息能力的培养。本节正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科学信息、提取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方面的好素材。当然,教师已事先布置给学生查阅资料的纲要,以减少学生做无用功。这样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调查任务,如: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遗传病之间的关系,苯丙酮尿症病因讲述和图解,遗传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等。三、注重对学生的生物素养的培养。新《课标》确定的课程理念是:“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所以在本节课教师也要准备一些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小故事,目的是围绕课中心主题达到对学生进行优生、人口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成为提高中华民族人口素质的宣传者和执行者。四、立足课内,联系生活。新《课标》强调:“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
本文标题: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620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