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击水谈》第一期-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画中有话杨珊别热点聚焦甘草2评论专栏沈丁立沈逸--------中国观察何俊志陈云夏枯草--------环球纵横对话蔡建:构建东亚安--------话别拿“素质焦2009年时政栏无核道路依“虚拟权力--------察选举法急需转型时期代表消费----------横:解读“朝安全合作机----------质低”当借政点评(上依旧漫长..力”与“明---------需解决两对期的中国全国“两会”,媒----------朝核问题”.机制(严诣、----------口........上).................日帝国”:--------对矛盾.........国人大制度媒体消费代----------...................、张旻、杨----------.............................国际舞台地--------...................度:四大问题代表.............----------...................杨珊).........----------......3..4..........地平线上的新---------...................题及其思考...................----------......................................----------......7新行为体.--------..............12考....................................----------.........21..................----------..10---.....15..20---.26---开卷品读《政治学的--------走近大师萨缪尔·亨---------学者访谈一个半理想---------GAF视窗.---------《击水谈读的邀请》/----------师亨廷顿的学----------谈想主义者—----------..........----------谈》编辑《民主四讲----------学术人生(任----------——唐世平.----------..........----------部.......讲》/《我的精----------任晓).......---------...................---------.........---------.........精神家园》----------...................---------...................---------.52---------........./《兄弟》----------...........42----------...................--------------------...54(杨涵)...--------------------......45--------------------40------------画中有话别拿“素质低”当借口 (1963阿尔及利亚当时大部分都是文盲,在选举工会的时候,候选人在身上挂了数字)别拿“素质低”当借口记得去年下乡做有关选举的民主绩效调查时,一位村书记颇为感慨地说:刚开始搞选举的时候许多人连名字都不认识,场面混乱。可现在呢,海选、秘密写票、公开唱票,一样样清清楚楚。我知道,他的意思是村民选举的程序民主进步很大。昀早自82年宪法拉开村民自治的一道口子后,外界就对农村选举普遍不看好。类似“农民的民主素质太低”、“泥腿子享用不起民主这一奢侈品”的唱衰声此起彼伏。可是经过近30年的实践后,草根民主竟然在田间地头坚韧的成长起来。不仅仅是选举程序上的完善,而且民主管理绩效也不断提升。今年两会通过的《选举法修正案》,修改了被诟病的“四分之一条款”,充分肯定农民驾驭选举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总有着“选民素质低会产生恶民主”的思维惯性。我承认,在处理国家大事时,精英民主可能更有效,但如果是大众生活小事呢?恐怕还是民众直接参与管理更好。举个极端的例子,雅典的500人议事会成员是通过抽签决定,只要是年满30岁的雅典公民就有同等的概率被抽中,完全不考虑个人素质因素。虽然这种直接民主存在着“多数暴政”的弊端,但是热爱自由的雅典人衷心拥护这一制度。后来即便斯巴达在武力上征服了雅典,却怎么也铲除不了雅典人对民主的怀念。村民选举刚试行时,确实出现了贿选、暴力选举、宗族控制选票等问题。但是,民主选举有它的纠错机制,民众不是只选一次,而是三年就有次重选轮换机会。如果在任时不替百姓办实事,那即便第一次能成功贿选,第二次也一定会被选下去。这是一个反复博弈的过程,而中国农民的政治智慧表明这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当然不可能毫无差错。但正是因为有问题,这样的民主才是真实的。如果只看到问题,就堵塞改革之路,那无异于因噎废食。民主绩效不依赖于选民的素质有多高、操作手段有多先进,而是这种民主机制本身就有着生命力。难道延安抗日根据地的“豆选”领导人、阿尔及利亚的“数字挂牌”主席和美国的“广播总统”、“电视总统”、“互联网总统”在选举民主上有什么本质区别吗?一样都是民众有权决定谁当选、谁落选,有权决定是否罢免不合格的领导人。尽管我们的操作手段不那么摩登,但大家在真实享有选举权利这一点上是平等的,方式上“土”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一直被视为“弱势群体”、“沉默的大多数”的农民,却昀先开动了民主政治的机器。那么,城里人呢?(杨珊)(摄影:马克·吕布)3热热点点聚聚焦焦2009年时政点评(上) 2009年时政点评(上)国际篇z“黑人总统白房子”——重要的不是他的肤色,而是他的职位!事件阐释:(1)2009年1月,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入主白宫。上任后,奥巴马在国内力主“新政”。经济上创下二战以来的两个最高水平:7870亿美元最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1.42万亿美元最高的财政赤字。而经过数月的艰难博弈,11月初美国众议院终于通过奥巴马政府提出的医改法案。外交上采取“巧实力”战略下的“合作外交”政策,公开表示“美国不与伊斯兰世界为敌”,向俄罗斯、伊朗示好,任命朝鲜问题特别代表,逐步从伊拉克撤军,并将反恐战场转移至阿富汗。(2)2009年奥巴马支持率呈现出“高开低走”的趋势:上台之初的支持率超过冷战后任何一位总统,但他现在的支持率是同期总统中最低。细数一年政绩,犹如白纸一张:亲自游说芝加哥申奥,败兴而归;居中调停巴以纠纷,毫无进展;近八千亿如石沉大海,失业率居高不下;出席哥本哈根会议,却无具体方案;中期选举,亲往拉票,全军覆没;见达赖、售军火、中美贸易互掐。(3)10月9日,奥巴马被授予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奖词中的关键词是“多边外交”、“无核世界”、“应对气候挑战”、“民主和人权”。而对于一位新上任不到一年的总统来说,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对“未来时”的承诺,诺贝尔奖实际是颁给了一个预期。点评:奥巴马的明星泡沫得以膨胀首先必须感谢上任总统布什——他的“拙劣形象”无形中增加了国际社会对小奥的好感与心理预期;其次必须感谢被他的灿烂微笑和华丽诺言所迷惑的支持者——当他们激情的高喊“Yes,wecan!”“Yes,wedid!”时,从不会加个宾语,问一句“canwhat?”“didwhat?”。任职一年后,泡沫破灭,在国内外政策行动中左支右绌的奥巴马终于还原本真,媒体的批评声随即夹杂枪棒袭来。“奥巴马效应”是个很有趣的现象,表面上是民众因预期过高而导致预期不满足时的极大挫败感,实质上反应了分析国际事务中的一个误区:对个人层次过于强调,甚至凌驾于体系层次和国家层次之上。或许奥巴马个人带有些“自由主义”色彩,手段较温和,但作为美国总统,他的行为受到法律的规约,维护的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而在体系层面上,他努力的目标是在多级格局下最大程度的维持美国的相对实力。奥巴马是非裔,butsowhat?从价值观上看,他仍然是一位白人。z气候政治——“公地悲剧”背后的博弈事件阐释:(1)2009年12月19日,万众瞩目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签署了一份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落下帷幕。会议争论的双方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焦点主要集中在“限排额度”、“限排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是否列入发展中国家、“三可”监督)以及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2)“气候门”(climategate)事件。哥本哈根会议前夕,多位世界顶级气候学家的邮件和4热热点点聚聚焦焦2009年时政点评(上) 文件被黑客公开的事件。邮件和文件显示,一些科学家在操纵数据,把以往的气温纪录压低,向上“调整”最近的气温,以此来制造气温加快上升的感觉。这一丑闻引发国际社会对全球变暖可信度的质疑。(3)有数据显示,从工业革命到1950年,发达国家的排放量占全球累计排放量的95%,从1950年到2000年,发达国家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77%;而作为目前发展中国家中最大排放国的中国,在1904年至2004年的100年间,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仅占全球的8%。比均量,差别更是巨大: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03年,美国年人均碳排放量约为19.8吨,中国年人均碳排放量则为3.2吨,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约30亿人的年人均排放量还不到1吨。而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到2015年,中国的年人均碳排放量预计会达到5.2吨,只相当于届时美国年人均19.3吨碳排放量的1/4,或相当于整个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3。点评:全球变暖问题的尴尬之处在于其跨边界性,因此责任是共同的,这就成为了经典的公共物品问题,因此在哥本哈根很自然地上演了一出“公地的悲剧”。国际政治中没有“活雷锋”,各国的减排额度都是互为承诺,没有理由一个国家必须限制排放二氧化碳而其他国家可以不受或少受限制。这背后不仅涉及公平问题,更重要的是这可能把本国置于经济上的不利地位。西欧国家积极推动减排,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赢得国际口碑。可统计数据分明呈现了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是发达国家,并且至今他们在行动上保持着高消费模式的耗能。同时,他们在资金和技术上口惠而实不至,会议前夕将原定1000亿欧元的资助骤然降至100亿美元。而当“气候门”事件剥去那层道德的外衣后,我们惊然的发现:西欧的低碳经济已初呈建制,减排技术已较为纯熟,这些方面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有着巨大的优势。可以说,低碳是西欧的一种“结构性权力”,而他们在低碳上积极的姿态是否可以解读为“将低碳制定为一种国际制度或是游戏规则,从而规约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道义上我们同情可能被淹的岛国和等着减排补助的穷国,但不能因此就强迫部分国家套上一件超小尺寸的紧身衣。中国最终选择自我承诺减排,既是基于自我能力的合理责任预估,也是“囚徒困境”下的无奈之举。zG2与Chimerica——捧杀之吻?事件阐释:(1)G2的构想最早由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提出,他认为,如果美国要鼓励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就应该和中国分享全球经济的领导地位;并建议,美中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应进一步升级为领导世界经济秩序的两国集团格局。Chimerica(“中美国”)由美国经济史学家弗格森提出,他认为现在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美国是全球最大消费国,中国是世界最大储蓄国;双方合作方式是美国负责消费、中国负责生产。(2)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出访亚洲四国前发表演讲称,中美两国现在应该“同舟共济”;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时欲以推行“中美共管”的两国集团概念,而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明确表示“不赞成两国集团”的提法。(3)2009年下半年开始,中美关系震荡不定:经贸摩擦、对台售武、会见达赖、谷歌事件、汇率施压。外界对中美预期急转直下,普遍悲观。5热热点点聚聚焦焦2009年时政点评(上) 点评:G2与Chimerica是在一个特定的背景——金融危机之下提出,核心是强化中美经济经济体的重要性。联系到金融危机中美国的相对衰退与中国的稳定增
本文标题:《击水谈》第一期-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515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