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读书感悟』古语有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大家也都知道:读书改变人生。这是因为读书能改变人的气质,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当然,读书也是教会我们学会做事与做人的重要途径。人的一生都要学习,既要学习科学知识,又要学习社会学问。科学知识是用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社会学问则是用来处理人人之间的交际。不论你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必须不停顿的进行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习。不仅要学会做事,而且要学会做人,这样才能在社会上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读点学会做人的书,借鉴别人的人生经验,就好像是自己重新活过了一遍。人生的课题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每个人的必修课程,也是最重的课程。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这个意思。那凭借我自己多年的读书经验,总结了一套读书的方法,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个人觉得,读书先要有个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计划我们就可以按照计划去实行,必要时也可以做些调整,好书有时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遇到了,就必须要抓住。关于读书中的博览与精读也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注意的。博览是为了追求知识的广博,精读则是为了求得知识的专精。像我们不妨多读一些书,就应以博览为主,以数量求质量。据我所知,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时候最大的志愿就是“横扫清华图书馆”。“横扫”当然就是指博览了。对一些名篇、名段则要精读,细细品味,懂得鉴赏。有些则要熟读成诵,牢记在心。大家在读书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独立思考。这是一个读书态度的问题,关系到读书是否受益和受益的大小。孟子早就告诫我们,“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所以读书破万卷重在独立思考。我记得德国有句著名的谚语说:“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我认为,青年人满怀希望,向往未来,进取心强,求知心切。这些优点都是极宝贵的。不过由于经验不足,思虑不周,受骗上当者大有人在。因此,自觉的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实在是一件大事。清初思想家唐甄在《潜书》中说,“心,灵物也;不用则长存,小用之则小成,大用之则大成,变用之则至神。”这是告诉我们读书要去用心钻研。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比喻,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而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或人工植皮。所以,我自己也得出一个结论想要送给大家。“用身体去读书得到的是知识,用头脑去读书得到的是理性,用心灵去读书得到的是体悟和感受”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读书-人生的演讲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491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