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一章-电视文化的历史沿革和特征
电视传播与电视文化主讲人:马越课程目的:•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更加清楚电视在于人们的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它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通过的学习让我们站在比技术层面更高的文化和社会层面来看待电视这一大众媒介。课程安排:•一、导言•二、电视符号•三、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四、电视文化与电视经营体制•五、电视与观众•六、电视与闲暇•七、电视与儿童/•八、电视新闻传播•九、电视与广告传播•十、电视与戏剧电影推荐书目:–《电视传播与电视文化》,冉华,武汉大学出版社–《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美)尼尔·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解媒介》(加)马歇尔·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电视文化学》,苗棣范钟离,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电视文化》,(美)约翰·菲斯克,商务印书馆–《电视媒介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思潮》,朱晓军,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情感与形式》(美)苏珊·朗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言第一节电视文化概述•喧哗的“地球村”:由于现代传播的发展,极大地克服了人类信息交流的时空障碍,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群之间,不再有遥远的时空距离感,仿佛居住在同一个小小的村落。•媒介即信息,“热媒介”与“冷媒介”,媒介:人的延伸——马歇尔·麦克卢汉,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媒介文化•(一)作为媒介文化的电视文化•为了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人们发明了某一种媒介,即人类社会诞生了一种新的媒介技术。只要这种媒介技术能够满足社会大规模传播的需要,它就会迅速普及,通过它制造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或者接受相应的信息以满足认知世界和消谴娱乐等方面的需求。电视文化:媒介文化、大众文化•于是,这种媒介技术就渗入到人类社会中,一方面,相应的媒介机构变成了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受众对这种媒介信息的接受逐渐变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种信息接受方式往往将会影响到人们的心态、意识和社会行为,一种媒介文化就这样形成了。•作为媒介文化的一种,电视文化的形成经历了如下的历程:•1、电视技术的发展和成熟;•2、电视在社会中的大规模普及,进而人们在社会中形成一种电视化的生存方式;•3、电视逐渐对人类和社会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电视文化就此形成。•(二)作为大众文化的电视文化媒介文化往往会发展成一种大众文化。这是因为:•(1)都市大众获取信息的强烈需求。•(2)都市大众对娱乐消谴的普遍需求。•(3)在现代社会中,各个社会组织亲近大众的努力也容易导致媒介文化成为一种大众文化•1.电视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它的信息可以扩散到整个社会中去。(电视覆盖面最广)•2.电视作为一种大众文化,鲜明地表现出它对娱乐本性的张扬。(《娱乐至死》)•总而言之,人们看电视,追求的是感官的愉悦、视觉的刺激和精神放松的享受,而不是理性和思辨,电视的传播特性正迎合了人对娱乐无休止的追求,这必然使电视在当代社会今具备一种超级影响力,电视文化在当代文化系统中也就有可能成为一种主流文化。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尼尔·波兹曼(NeilPostman),世界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电视侵蚀了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一览无余的媒介;成人化的儿童;正在消失的童年。电视文化概念及特性一、电视文化的含义•浅层含义:它所制造的特定文化产品和它所传播的各类文化信息等传播内容。•深层含义:电视传播不仅以其特定的传播内容,极大地影响着整个社会,影响着现代的人们,而成为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传播工作,也在参与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生活方式,悄悄改变传统的生活形态,从精神消费、信息分享,甚至闲暇时间的重新安排和利用。•(意识形态)二、电视文化的特性:《电视文化学》1、电视文化是一种大众的普及的文化;2、电视文化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全能性的社会文化;3、电视文化是一种具有高密度信息量和“瞬态化”特征的文化。1、电视文化是一种大众的普及的文化;•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生动逼真•更为广泛的受众,普及程度高•文化知识水平要求低•注意:大众文化≠“庸俗”文化=通俗文化•2、电视文化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全能性的社会文化•内容广泛,功能无所不能;•社会文化缩影•3、电视文化是一种具有高密度信息量和“瞬态化”特征的文化•转瞬即逝的传播(广播);•社会时尚•人类传播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报纸/杂志)—电子传播(广播/电视)—网络传播第二节电视传播概述•一、电视传播的主要特点•1、以电子科技进步为依托•技术——人类传播方式的前进的动力•2、直接性与直观性•直接性、直观性在传播活动中的优势至少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通俗、生动,较少受文化程度与生活经验的限制,可以达到较大范围的雅俗共赏;(门槛低)•二是可以充分发挥示范的作用,电视往往在有意无意之间进行着示范与推广,引导观众模仿,导致行为的趋同;(暴力模仿)•三是突出了视觉在传播中的地位,养成观众偏重于从图像来吸取信息的习惯。(读图时代)•3、即时性与现场性•与即时性和现场性紧密联系的是电视中出现了大量的直播节目,特别是现场直播节目。这正是电视传播最突出的优势所在。(奥运会)•4、屏上展现人际交流。•迄今为止,电视是所有大众传播媒介中最便于展现人际交流的媒介。电视工作者为适应家庭观众的收视需要,一直在寻求电视与观众之间在视觉、听觉、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其中,以有声语言为主、体态语言为辅的屏上人际交流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电视剧)•5、内容、形式的兼容综合性。•6、顺时序的连续定期编播方式。•7、电视传受之间的特殊互动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性与共时性•(2)“面对面”的传播。•(3)家庭收视的接近性和随意性•二、电视传播的主要优势•1、真实强烈而丰富的现场信息•2、与观众亲密交流沟通的效应•3、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参与•4、多样而综合的传播功能•5、有序编排培养观众收视习惯•三、电视传播的局限•1、线性传播的制约(保存性差)•2、对可视影像的依赖性•3、表现理论性、专业性过强题材的局限性•四、电视传播的内容电视传播的内容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信息:•1、消息与资讯•2、知识与经验•3、思想与观念•4、感情与态度•5、娱乐与审美•五、电视传播的主要社会功能•1、新闻传播功能(新闻时事类)•2、社会教育功能(科教纪录类)•3、文化娱乐功能(综艺娱乐类)•4、信息服务功能(生活服务类)•六、电视传播的社会效果•1、“议程设置“---新闻联播、焦点访谈•2、文化规范的培养•3、密切社会沟通和文化交流•4、引导和形成社会流行时尚•5、为人们提供社交话题•6、构造虚拟环境及麻醉精神•这是电视传播的主要负面功能。•此外,大众传播尤其是电视传播占用了受众相当多的时间,使部分受众满足甚至沉湎于琐屑的感官享受中,形成懒于动脑、不爱思考的习惯,从而失去了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及思考和行动的能力,成为电视传播的麻醉。•电视的这些负面功能已引起了社会学者和广大电视从业者的密切关注。第三节电视文化传播的历史沿革•作为一种现代电子媒介,电视的存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电视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期和在诸多电子媒介相互作用中独立发展的时期,它是以科技进步为依托的现代电子媒介,因此,掌握电视文化传播的相关理论知识,就有必要先了解电视传播的发展历程。•电视television的名称来自希腊语,是“远处”tele”景象“vision的意思。1900年8月25日,法国人波斯基在巴黎国际电子大会上宣读论文,首次使用了television的英文名称。这一名词后来取代了以前人们用过的telephot和telectroscope。人们预言电视很快便会出现。(一)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和任何一项伟大发明一样,它凝聚着众多科学家和从业者的心血和智慧。•在机械电视时代,最值得一提的是英国人贝尔德。1925年l0月2日,他利用尼普科夫发明的扫描盘制成了第一个电视雏形,成功地完成了播送和接收电视画面的实验,将一个人的脸清楚地显现在屏幕上,15岁的店员威廉是在电视实验阶段第一个上电视的人。次年1月26日,贝尔德在伦敦作了公开表演,轰动英国和美国。•1906年,美国无线电发明家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二、三十年代,俄裔物理学家弗拉基米尔·佐里金先后发明了光电子摄像管和光电子显像管,当时他是美国西屋电器公司的工程师,他的成就打开了电视系统由机械电视时代进入电子电视时代的大门,使电视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在人们对电视的兴趣持续高涨的情况下,许多国家于本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都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性电视播放。•在电视的实验阶段,英国人的进展较快,1936年11月2日,他们利用贝尔德发明的电视机械系统,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座正式播出的电视台,这在世界电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新生的电视事业是一次极大的挫折。英国、法国和苏联的电视台在战争中停播,美国和德国虽然在战争期间维持播出,但美国电视处于停滞状态,德国的柏林电视台也在纳粹覆灭前的最后时刻被盟军炸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战争期间原有电视业停播或陷于停顿的国家,重新开始了电视事业的发展。•动作最快的是苏联。1945年5月7日,苏联在“无线电节”开始恢复电视播出。1949年6月,改建后的莫斯科电视中心正式播出。•法国也迅速恢复了电视试验。1945年11月8日,法国政府颁布法令,成立法国广播电视公司(RTF)。从10月起,法国广播电视公司就开始从艾菲尔铁塔播出电视节目。•英国恢复电视播出的仪式颇有戏剧性。1946年6月7日,BBC从7年前停播的米老鼠节目的中断处开始,重新恢复了电视播出。•其后,西欧、北欧、南欧国家纷纷开办电视。德国在战后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西德在美国、英国和法国的监督下成长,联邦德国于1952年开始电视广播,民主德国于1955年开办电视广播。东欧国家中,波兰于1953年引进了电视,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也都在50年代先后开办了电视。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于1956年,新西兰于1960年开办电视。•美国战后电视台迅速发展,从1946年的6家一下子猛增到108家。•在第三世界国家中,拉丁美洲最先发展电视。在美国的影响下,1950年,墨西哥和巴西正式引进电视,古巴于1950年10月开办电视,成为拉丁美洲中第三个拥有电视的国家。在非洲,1954年摩洛哥开办了电视,尼日利亚也于1959年开办了电视。在伊斯兰世界,宗教习俗不那么严格的伊斯兰国家开办电视比较早。伊拉克、黎巴嫩、埃及和叙利亚等国在1960年前都开办了电视。•在50-60年代,亚洲国家和地区纷纷建立电视台。•菲律宾于1953年、中国1958年、印度1959年、印度尼西亚1962年、中国台湾1962年、马来西亚1963年、新加坡1963年、巴基斯坦于1964年开办了电视。第四节美国电视发展的历程•一、早期电视节目(1945-1952)•从1945年至1952年,对于美国广播事业而言,是一个转型的时期。•从40年代后期起,各大广播网都将关注和扶植的重点从广播转向电视,纷纷将最好的节目、出色的主持人和大部分资金转移到电视,到1952年,美国电视广播体系已包括了后来节目的一切要素,人们熟悉的大多数电视节目均已具备了雏形。•战后美国最初的电视节目大多是从广播移植来的,是加上了一些视觉因素的广播材料。除了某些剧场演出和电影短片,大多数节目是直播的,一天只播几小时,通常是在工作日的晚间。•1946-1952年,电视节目扩展到了白天和周末,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但仍然以移植广播节目为主。从广播移植来的节目有音乐、综艺、戏剧和滑稽表演,有猜谜和一些观众可以参与的节目,还有新闻报道以及重大事件转播及重大活动报道等特别节目。•电影也是最早被引进电视的节目。•综艺节目蔚为大观。除了体育节目之外,几乎垄断了电视网上的黄金时间。•原本在广播中就深受欢迎的竞赛类节目被引入
本文标题:第一章-电视文化的历史沿革和特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191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