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例谈不同区域尺度下地理问题
例谈不同区域尺度下地理问题的处理肖营子高中——张铁关于2016年高考地理37题学生答题情况分析2016年命题特点知识点考查整体呈现:重点性广泛性抽查性反复性考点考查方式逐渐呈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区域认知即人们出于认知和实践的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地球表层划分为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来加以认识的过程。人们通过分析区位条件、总结区域特征,把握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机理,比较和揭示区域差异与地域分异规律,探讨区域之间的联系,评价区域开发的条件与方式,探讨区域协作和交流的机制,促进区域的发展。宏观扫描整体(大尺度):区域内部一致性、一般性;区内的差异微观小尺度局部聚焦: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地形的形态不同尺度下的区域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宏观和微观辩证的角度分析高考地理:也就是从宏观角度分析整个题意、题干,在答题过程中遵循一般答题规律,分析区域总体概况;从微观角度,具体理解分析题意,理清答题思路,整理答题语言,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结合考查的地区的实际状况进行具体分析解答。不同区域尺度下地理问题的处理抛砖引玉一、宏观与微观的辩证:我们在高考复习的时候往往强调“一般规律”“总体而言”,以方便高考时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有时会出现所考查的知识点是由材料和具体问题分析而来,呈现具体化和局部化,并且局部的细节往往会和整体规律背道而驰。如我国西北地区整体缺少水资源,而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却是因为其水资源优势而发展起来。所以我们在答题时候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局部细致分析、认真理解题意,组织答题语言进行答题。例(2016·天津文综,3)读下图,回答。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此题为天津2016年高考试题,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北京、天津为自主命题卷,往往对全国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所以我们要认真阅读、仔细分析。其次,本题考察的是人口问题考点,人口考点在全国卷单独出现的频率较小,但往往作为客观题的部分答案出现,所以仍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试卷简析从宏观角度而言,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应为较高人口增长率,但微观具体来说,我国为较为特殊的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增长率为较低(大约0.9%)所以本题答案为D。就本题而言,如果将我国更换为其它普通发展中国家,就应该选择较高人口增长率。人口特点的考点:发展中国家往往为较高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速度快,面临人口过多的社会问题,同时人口素质较低;发达国家人口素质高、增长速度慢,面临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而中国虽为发展中国家,但人口特点却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自然增长率低,同时人口素质仍然较低。试题分析答题总结此题在运用宏观与微观角度分析时,大的宏观尺度与小的微观尺度考察点正好相反,所以在分析高考习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考察的具体问题,从具体问题角度进行具体分析,来正确理解题意,理清答题思路,进行答题。二、宏观中的微观:在分析高考题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个大的角度,大的的答题方向,知道区域的一般规律和区域的总体特征。有时对考查的重点进行分析时,会发现题中的局部细节或具体知识点,也会遵从一般规律和总体特征。那么我们在分析题意的时候,就应该从整体角度出发,分析主要考点,以节省答题时间,主观降低试卷难度。例:(2016·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A.①B.②C.③D.④2.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2016年江苏仍为自主命题省份试卷,其试卷往往呈现出与全国卷的明显不同,尤其是在基础知识的考察方面,往往考察的较为细致。试卷简析本题考察的是城市与地理环境的相关知识点。1题、基于城市功能分区考察城市相关区域的分布,考察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以及对地图的一定分析能力和生活实际相关理解能力。我们学习城市功能分区时候,曾经学习过一般城市中分布最多往往为住宅区,所以在此图中分布最广泛的①地区,即为住宅区。2题、结合地形、城市功能分区等因素分析区域内的温度分布。在上图中我们可以发现③地区分布非常少,且位于区域功能分区的中间位置,应该为中心商务区,温度是最高的;③地区以东,逐渐远离城市,温度逐渐降低;同时最西侧为山地地形,温度最低,附和题意的为C。试题分析答题总结在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题中所考察的都基本知识点,以及基于基本知识点的基本能力考察。所以我们在分析此题时,就应该从我们所了解的基础知识分析,不必要细微细致的分析题的细节部分,只需遵从一般设定即可,即从宏观角度出发,直接概括微观。三、宏观与微观的相辅相成:高考习题中,有许多试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分析较难的高考题时,我们就不能片面的从一般规律或整体出发,也不能片面从细节出发、具体问题出发——而是要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要将具体问题置于一般规律,既要分析局部问题,也要将局部置于整体之下。将整体性和局部性,一般性和特殊性都运用到答题中,进行全面分析,力求答全答好。例:(2014·课标Ⅰ,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此题为2014全国I卷第37题,主观材料分析题。全国卷在高考地理各省市份中,属于较高难度的,并且使我们的高考命题卷,所以在研究高考习题时,我们要认真分析和研究。试卷简析1题在分析的时候,若按一般规律而言,我们应先分析所考查区域的位置,然后进一步分析气候、地形、水源和资源等条件,总结出答案。但这样势必会造成丢分,而且我们强调全国卷难度属于较高的,所以我们在这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我们在这里要结合本地区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尤其是本地区的突出特点“三洲五海之地”“石油资源宝库”。那么在答题时候,就应以战略位置和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主,即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广阔以及沿海交通便利;同时分析出本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带来充足的外汇——资金丰富。进一步结合本地区磷酸盐资源特点,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从而完成基本答题。试题分析2题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这一小题的难度明显减小,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先从整体角度出发,可以很明确的分析出本地区沙漠气候、所以淡水资源缺乏、环境恶劣,以及本地区大部分国家都为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较低,技术落后;开发历史晚、工业基础薄弱;再进一步结合具体题意分析,本地区地处内陆沙漠地区,交通不便,同时人烟稀少,缺少劳动力。3题为开放式试题,难度进一步降低,但此题想得到满分,是有一定难度的。开放性试题难度低,就低在试题往往并不是唯一答案,往往具有相辩证的答案,答题时只要从某一角度出发,对自己的选择进行理由陈述,就能得分。此题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应首先明确磷酸盐工业会造成大气污染、土地污染和水污染等。但对甲乙地区的影响却大大不同,这里甲地位于沙漠内部,人口密度小、工业基础薄弱,生态脆弱,所以在甲地建厂会破坏本地区的脆弱的生态环境,但本地区人口稀少,污染物有较大的储存空间。而乙地沿海,工业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污染物能得到一定的处理,但是必会造成海洋污染;以及沿海人口密集,大量工业污染会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影响。试题分析答题总结我们在分析高考题时、尤其是难度较大的高考题时,一定要先了解所考查的区域的整体特征,进一步分析局部细节特征;先认知本区域的一般规律,一般性,再进一步分小区域的特殊性,从宏观和微观双角度,相结合角度分析试题。并且认真深层次挖掘题干,题式材料,充分发掘可利用资源,综合整体答题。总而言之,我们在分析高考习题的时候,既要有问题总体的把握,整体的了解,一般性的分析,也要有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对局部的细致了解以及对特殊性的仔细分析。综合宏观与微观,合理利用宏观与微观,用以分析,解决问题。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例谈不同区域尺度下地理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491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