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德昌小学谭运霞“数感”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它像美术中的“美感”,音乐中的“乐感”,语文和英语中的“语感”一样,也是人的基本素养之一。什么是数感?通俗地说,数感是人们对于数及其运算的一般理解和感受。这种理解和感受可以帮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那么如何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数感呢?下面就我的教学谈谈体会:一、结合生活,体验数感数学它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应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孩子们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体验数感。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材提供了大量与孩子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如:买文具、买衣服、小小商店。在教学时我再现了这一个个生活情境,让孩子们在这些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愉快地进行换钱、算钱、付钱、找钱。在课后我还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外作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购物。从而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计算以培养学生的数感。二、定量刻画,建立数感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它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和经历、体验,帮助孩子们理解抽象的概念,建立数感。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组织了猜数的游戏。我们请一个孩子写一个数,让另一位孩子猜他写了什么数。游戏中部分孩子提醒同伴“我想了一个两位数,比你说的多得多,再少一些,多了5,少了2……”另一部分孩子在帮助下所猜出的数不断接近目标数,直到猜中。如此猜数游戏,既能锻炼孩子们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游戏中学生逐渐理解了数的大小比较的本领,又向孩子们渗透了用“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数感”得到培养。这样的交流活动对于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数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孩子们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还能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三、动手实践,强化数感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简单的实践活动如操作、观察、猜测、交流等都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小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有助于孩子们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基于这点在我的日常教学中常常设计一些让孩子们参与实践活动的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例如:教学认识11-20各数。请小朋友抓一把小棒,问小朋友能一眼就看出是几根吗?想个什么办法就能一眼看出来呢?只要数出10根,用绳扎成一捆,这样就能一眼看出有多少根了,从而认识了十位和个位的区别,理解了数位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数感。通过实践操作,还可让学生估计一下一把小棒大约有几根?一抓瓜子大约有几粒??100页纸大约有多厚?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动手操作活动就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展现,是经验不断内化、提升的过程。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实践探索活动获取数学知识。这样,把数感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可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强化数感。四、解决问题,升华数感数感是一种心智技能,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在我们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孩子们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孩子们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升华数感。比如在教学了《认识人民币》后,我要求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并记下数学日记。孩子们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下午爸爸妈妈陪我逛了步步高超市,我买了一盒最爱吃的巧克力,需要32元,还买了一瓶酸奶,需要8.50元。共需要40.50元。爸爸付给收费阿姨50元,阿姨找了爸爸9.50元。又如在教学了《认识时间》后,我让孩子们分时段地记录下周六一天的生活。如此教学,把数学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仅能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而且能使孩子们在开放的信息中不断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总之,数感的形成不是能通过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的时间逐步培养。它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创造性运用教材,把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对数学的感知能力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让孩子们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从而使生活成为学习数学、建立良好数感的突破口。
本文标题:如何培养数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266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