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我国小麦生产潜力的思考--吕修涛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吕修涛我国小麦生产潜力的思考一生产现状二潜力分析四努力目标三主攻方向(一)面积恢复增长,基本趋于稳定。面积比20年前减少了近1亿亩,连续4年稳定在3.64亿亩左右。一生产现状(二)单产七创新高,生产水平提升。273.5245.7263.1249.2253.8251.8262.1283.5285.0306.2307.2317.5315.9316.6322.5332.520025030035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亩产(公斤)近10年,我国小麦亩产7年创历史新高,7年超300公斤。一生产现状(三)总产连续九增,接近历史最高。2004年以来,小麦总产“九连增”,连续7年超1亿吨。一生产现状我国小麦蛋白质含量变化(%)(四)品质有所下降,趋中趋势明显。一生产现状(五)进口有所反弹,产进同步增加。2008年以来,小麦呈现产量、进口“双增”的局面。一生产现状(一)面积有所恢复,大增几无可能小麦春小麦年度面积(万亩)年度面积(万亩)1991年46421.801980年7790.32012年36402.422012年2631.93增减数-10019.38增减数-5158.37二潜力分析(一)面积有所恢复,大增几无可能二潜力分析1.黄淮冬小麦增不了。(棉花)2.长江中下游冬小麦稳不住。(油菜)3.西南冬小麦保不住。(马铃薯、玉米)4.北部、西北冬小麦靠不住。(两季改一季)5.东北西北春小麦有希望,更有难度。(大豆倒茬)(二)单产屡创新高,再增难有支撑区域面积(万亩)产量(万吨)亩产(公斤)备注全国36402.412102.3332.5总产10连增河北3615.01337.7370.1总产10连增江苏3198.81048.8327.9总产10连增安徽3623.31294.0357.1总产10连增山东5438.82179.5400.7总产11连增河南8010.03177.4396.7总产11连增5省合计23885.99037.4378.4占百分比66%75%114%二潜力分析小麦亩产每3年平均以后的趋势小麦亩产每上50公斤所需的年限(二)单产屡创新高,再增难有支撑省份地点品种面积(亩)亩产(公斤)河南淇滨区钜桥镇矮抗58、周麦16、周麦2211340697.1安徽蒙城县辛集乡济麦2210200656.4山东陵县宋家镇济麦22、良兴6610000654.5河北藁城市西关镇藁优2018、石麦1810281648.1江苏丰县范楼镇徐麦3010000631.8四川雁江区川麦4710050613.3甘肃永昌县朱王堡甘春24、宁春1510200610.6湖北襄州区古驿镇郑麦902337818593.2陕西泾阳县中张镇漯麦9号10020575.1新疆莎车县佰什坎特镇新冬2010000570.3山西尧都区金殿镇良星99、济麦2210030524.1二潜力分析年份最高产量片区亩产(公斤)2008年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679.02009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687.22010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695.42011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696.32012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697.1(二)单产屡创新高,再增难有支撑二潜力分析05101520253035404550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强筋中强筋中筋弱筋二潜力分析(三)品质持续下降,需求缺口加大济南17、8901、豫麦34、宁麦9号饲料用麦不断增加。统计上报与检测达标优质麦面积对比。二潜力分析(三)品质持续下降,需求缺口加大三主攻方向思路1:从区域布局看,抓两头带中间思路2:从品质提升看,抓两头带中间思路3:从生产环节看,抓两头带中间思路4:从生产条件看,抓两头带中间思路1:从区域布局看,抓南方稻茬小麦和北方旱地小麦,突出南北,兼顾水旱,带动黄淮水浇地小麦生产。南方稻茬小麦北方旱地小麦上海N31°黄淮水地小麦N35°N38°N40°荆州德阳临沂运城铜川石家庄榆林武威秦皇岛北京嘉峪关1、抓南方稻茬小麦——基本情况南方稻茬小麦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淮和沿黄地区,集中在北纬31°-35°地区,主要包括江苏、安徽、湖北、河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上海等稻麦一年两熟制区域,种植区划上位于黄淮麦区南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面积6500-7000万亩。1、抓南方稻茬小麦——主要问题一是灾害多。稻茬小麦分布地区降水较多,极易造成农田渍害。同时,冬小麦生育期间,大风、冰雹、干旱、干热风、高温逼熟、烂场雨等灾害性天气较多,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为害也较重。二是条件差。稻茬小麦田块地势低洼,田间沟渠不配套,排水不畅造成土壤质地黏重,秋冬易旱,春夏易涝;近年来粳稻北移,水稻腾茬晚,适耕期短,整地质量差,烂耕烂种。三是管理粗。大部分地区整地粗放,特别是近几年稻茬小麦机条播面积不断下降,70%以上麦田撒播,往往“一撒了之”,播量偏大、均匀度差,加之施肥“一炮轰”,产量不高、不稳。1、抓南方稻茬小麦——增产潜力南方稻茬小麦分布区域光、温、水资源丰富,年降雨量800毫米以上,自然条件优越。目前,稻茬小麦单产较全国平均单产低50公斤以上。只要技术措施到位,改人工撒播为机械匀播,提高播种质量,强化防灾减灾,可以实现小麦大幅度增产,亩产有望提高30-50公斤。稻茬小麦不缺水,发展潜力最大!!1、抓南方稻茬小麦——技术路线:机械匀播技术稻茬小麦少免耕机条播技术1、抓南方稻茬小麦——技术路线:机械匀播技术稻茬小麦少免耕机条播技术稻茬小麦机械撒播技术1、抓南方稻茬小麦——技术路线:机械匀播技术稻茬小麦机械带状条撒播技术2、抓北方旱地小麦——基本情况北方旱地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集中在北纬38°-40°的区域,包括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等旱地小麦及山东、河南等丘陵地区无灌溉条件的旱地小麦,种植区划上位于西北冬麦区、北部冬麦区及黄淮冬麦区一部分,面积约8000万亩。2、抓北方旱地小麦——主要问题一是缺品种。旱地品种选育相对水地品种数量少,大面积推广的抗旱(耐旱)品种更少。旱地大量引种水浇地品种!二是多旱灾。自然降雨是旱地小麦的唯一水分来源,一般年降雨量不足500毫米,且季节分布不均,大部分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与小麦生长需求不符;同时蒸发量较大,水分蒸散损失较大,有限降水得不到有效利用;降水年际间分布不均,对冬小麦生产影响较大。三是地力差。旱地小麦所处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低于1%,有机肥投入少,秸秆还田少且腐烂速度较慢,同时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足,提升有限。四是管理粗。旱地小麦播种要么抢墒早播旺长,要么等雨晚播弱苗,同时播种质量较差,播量不合理,播后管理措施较少,配套技术到位率低,整体生产水平不高。2000年以来国审旱地小麦品种年份数量品种(包括春小麦,红色品种已退出)2000年1晋麦63号2001年3渝麦7号(94-7)、绵农6号、邯45892003年3洛旱2号、长6878、晋太1702004年4长旱58、烟农21号、长4640、西旱1号2005年2河东TX-006、运旱22-332006年6长6359、洛旱6号、临旱6号、鲁农116、晋麦79号、西旱2号2007年3洛旱7号、陇中1号、青春392008年3西农928、运旱20410、太106042009年8洛旱11、山农优麦2号、洛旱9号、洛旱13、陇春27号、高原412、定西40号、青春412010年2运旱618、沧麦60052011年2衡136、中麦1752012年3晋麦92号、高原776、新旱68813年审定了40个品种。2、抓北方旱地小麦——增产潜力北方旱地小麦单产水平比全国平均单产低80-100公斤以上,而且年度间变幅较大,可差55公斤以上。实践表明,只要这一地区坚决不移地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大力推广地膜覆盖、秸秆覆盖、节水灌溉、“三提前”等旱作保墒技术,小麦可实现亩增产50公斤以上,而且可以解决小麦单产年度间起伏不稳的问题,实现低产变中产。2、抓北方旱地小麦——技术路线:蓄水保墒和节水栽培技术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2、抓北方旱地小麦——技术路线:蓄水保墒和节水栽培技术小麦膜侧覆盖沟播技术苗带条播技术北京小麦水肥一体微喷技术亩投入1013元,年折旧226.5元:地埋管其中肥液罐、离心器可用10年,年折旧22.5元;路可用30年,年折旧10元;涂塑软带支管可用6年,年折旧25元;微喷带毛管可用2年,年折旧169元。比畦灌:亩节水66方、亩增粮68公斤,增15.5%。比喷灌:亩节水40方、亩增粮62公斤,增13.9%。3、带黄淮水浇地小麦——基本情况黄淮海水浇地小麦集中在北纬35°-38°的区域,主要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及江苏、安徽等有水浇条件的地区,种植区划上位于黄淮冬麦区大部和北部冬麦区南部,面积约1.5亿亩。3、带黄淮水浇小麦——主要问题一是自然灾害频发。近几年,小麦干旱、冻害、干热风等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是制约小麦生产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二是整地质量下降。连年旋耕行成犁底层,不利保墒蓄水和小麦根系下扎;秸秆还田粉碎不彻底、不翻耕,均致使秸秆分布于浅耕层,影响播种和出苗;播后镇压和冬前镇压不到位,土壤暄松,透风跑墒,易旱易冻。三是播种质量不高。品种越区种植,部分地区改半冬性品种为春性品种,冬季易受冻害;播期播量不适宜,部分地区播期较早,播量过大,致使冬前群体过旺,抗灾能力较弱;播种技术不规范,缺苗断垄,致使群体结构不合理,产量提升难度大。3、带黄淮水浇小麦——增产潜力近几年,黄淮海水浇地小麦单产水平提升较快,屡创历史新高,小面积创高产亩产已突破750公斤,大面积高产创建平均亩产突破600公斤,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高产技术模式和推广模式。目前,主要的措施是进一步总结高产创建经验和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加以巩固、完善和提升,不断提高技术到覆盖率和位率,平均亩产可提高10公斤以上。3、带黄淮水浇地小麦——技术路线:规范化播种技术小麦宽幅精播技术规范化播种技术我国小麦品质已连续6年呈下降趋势。发展优质专用小麦20多年来,品质改良呈起伏之势。小麦品质的困扰!思路2:从品质提升看,抓强筋小麦和弱弱小麦,突出强弱,兼顾冬春,带动中筋小麦生产。大兴安岭沿麓强筋春小麦产业带黄淮海强筋冬小麦产业带长江下游弱筋小麦产业带抓强筋、抓弱筋、带中筋仍然是我国小麦品质提升的指导思想。把提高播种质量作为小麦生产的重中之重,把“一喷三防”作为后期管理的关键措施。思路3:从生产环节看,抓精细播种和机械收获,突出种收,兼顾前后,带动中间环节生产。1.抓整地播种精细整地秸秆还田深松深耕深翻玉米条带深旋播种一体化主深旋侧浅旋与灭茬侧施肥仿形器开沟器镇压器1.抓整地播种精细播种播后镇压机械精播全、匀、壮2.抓后期管理和机械收获一喷三防机械收获3.带动中间环节生产浇水3.带动中间环节生产镇压机开沟施肥、喷药一体机3.带动中间环节生产省份年份地点品种面积(亩)亩产(公斤)山东2009年滕州市级索镇千佛阁村济麦223.46789.9河南2011年新乡长垣蒲北办事处程庄矮抗587.20788.2安徽2011年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济麦222.59741.7河北2011年藁城市梅花镇刘家庄村石麦186.00711.5山西2012年洪洞县曲亭镇逍洞村良星994.41710.1陕西2012年三原县安乐镇西毛村3.415704.2新疆2010年和静县哈尔莫敦镇哈尔莫敦村新春6号3.20702.6江苏2011年大中农场四分场扬辐麦4号3.33689.9甘肃2009年甘肃农垦集团公司八一农场宁春4号100.00666.3四川2010年江油市大堰乡泉水村川麦4215.00645.5湖北2010年枣阳市杨垱镇寺光村衡观353.10526.0思路4:从生产条件看,抓高产攻关和低产提升,突出高低,兼顾好差,带动中产田生产。我国小麦品种株高演变我国小麦品种穗粒数演变我国小麦品种千粒重演变四努力目标开发三水三山挖掘小麦潜
本文标题:我国小麦生产潜力的思考--吕修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263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