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四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最新合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并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广大党员干部当循迹“新疆之行”,读懂总书记的“情”深几许和此“念”不变,在民族团结、生态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亮眼新答卷。一、情寄天山儿女,“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的团结期许念念不忘。在率中央代表团乘专机抵达乌鲁木齐时,习近平总书记收到的花束里装点了火红的石榴。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后,他再次强调,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如今,“石榴籽”妙喻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民族团结的重要象征。“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籽籽相拥,瓣瓣同心”的石榴籽精神,做民族团结的践行者、推动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让“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融入日常。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让民族团结的“石榴籽”在中华大地处处生根、遍地开花。二、情牵生态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嘱托挂念于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防沙治沙工程,到天山南北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从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输水,到伊犁河谷的湿地保护;从帕米尔高原的冰川监测,到罗布泊的生态治理……近年来,新疆以“推进水土流失、荒漠化综合治理,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为引领,走出了一条“荒山披锦绣,沙漠变绿洲”的绿色之路。如今,“高山擎天、湖水如镜,光沙共生、林海复现”的生态美景照进现实,让“新疆是个好地方”有了最生动的体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平衡好发展与保护、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点绿成金”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三、情系人民幸福,“让生活像花儿一样美”的深切盼望念兹在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让各族群众广泛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城市到乡村,从大漠戈壁到江南水乡,无论走到哪里,人民是总书记始终不变的牵挂。从“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更上一层楼”的殷殷期许,到“祝你们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深切祝福,让人民生活幸福始终是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头等大事”。“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始终牢记“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要以“实干肩”深耕责任田,以“奉献心”温暖百姓心,从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急难愁盼问题入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以实绩实效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秋日的阳光洒向广袤新疆大地,丰收的喜悦与节庆的祥和交织弥漫。9月23日,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抵达乌鲁木齐,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如同和煦的春风,迅速传遍天山南北、绿洲草原,在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塔斯巴斯陶村等村落的各族群众中激荡起滚滚热流,引发了热烈而深远的反响。习近平总书记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身份亲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自治区成立庆典,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一非同寻常的安排,厚重如山,情深似海,深刻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工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对新疆2500多万各族干部群众的深切关怀与拳拳之心,为新疆的辉煌成就增添了最璀璨的注脚,也为新疆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注入了磅礴力量。从机场到住地,沿途街道装扮一新,花团锦簇,彩旗飘扬。闻讯赶来的各族群众自发聚集在道路两旁,手中挥舞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一张张笑脸上写满了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车队经过时,大家纷纷激动地挥手致意,眼中闪烁着喜悦与期盼的泪光。这动人的场景,是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最生动的体现,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成功实践的最直观印证。这不仅仅是一次欢迎仪式,更是新疆各族人民心向党中央、心向祖国的真情告白。总书记到来的喜讯,像插上了翅膀,飞越天山,传遍草原绿洲,深入到每一个村镇、每一个家庭。在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塔斯巴斯陶村,这个由多民族同胞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也沉浸在一片欢欣鼓舞之中。在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霍爷爷家中,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像过节一样,早早聚在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收看总书记抵达乌鲁木齐的新闻直播。当画面中出现总书记亲切的身影时,房间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霍爷爷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抚摸着胸前的徽章,声音哽咽却无比坚定地说:“总书记在万忙之中亲自来参加我们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这是对我们新疆各族人民的巨大鼓舞和莫大荣幸!我作为一名老党员,亲眼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新疆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更加团结一心,努力奋斗,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老人的话语,道出了全村、乃至全疆无数老党员、老干部的共同心声。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曹叔与队员们一起收看了新闻,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感慨道:“看到总书记,就像看到了主心骨,看到了带领我们奔向更加美好生活的领路人。这些年来,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我们村路修通了,房子建好了,收入增加了,各民族兄弟姐妹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情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深厚。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挥好驻村工作队的作用,和村‘两委’一道,带领全村各族群众,同心协力,把乡村振兴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共同创造新疆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七十载春华秋实,七十载砥砺奋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70年,是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的70年,是新疆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70年,更是天山南北发生历史性巨变、谱写壮丽篇章的70年。从一穷二白到经济繁荣,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到人民生活全面小康,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民族团结日益巩固,宗教领域和谐稳定,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新疆的每一项成就、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党的心血,都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科学指引。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有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新疆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新疆各族人民必将携手并肩,共同描绘出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壮丽画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迎来成立7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从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腾,从城市街头的“中国红”到各族儿女的同心筑梦,七十载春华秋实,新疆大地书写了团结和谐、繁荣发展的壮丽篇章。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我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上涌动的生机与活力,更对“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有了真切的体悟。一、高层引领:党中央的深情关怀与历史意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亲临新疆出席庆祝活动,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各族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抵达乌鲁木齐时,各族群众身着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少先队员献花致意,机场内外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与对总书记的衷心爱戴。这一时刻不仅是对新疆70年成就的肯定,更彰显了党中央带领新疆各族人民迈向新征程的坚定决心。二、基层欢腾:各族群众共绘团结画卷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全疆各地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共庆盛事,展现了“民族团结如石榴籽般紧紧相拥”的生动图景。文化活动凝聚人心:巴音郭楞州通过主题演讲、博物馆观展、书法创作等活动,让各族群众在共赏历史韵、共叙团结情中深化共识。老党员章恒祥创作《七律·天山颂》,用诗句道出“一心跟党走”的共同心声;楼兰社区居民在文物展前感慨“新疆的繁荣是各族群众同心拼出来的”。城市街巷洋溢喜庆:昌吉市以“满城中国红”表达祝福,家家户户挂国旗、商户门店飘红旗,市民马金梅说:“看着国旗挂起来,心里特别敞亮,日子越过越红火”。这种最质朴的方式,将爱国情与团结心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凡人善举传递温情:昌吉市老党员阿布都热西提·木斯热洪从1975年起帮扶7名汉族困难家庭孩子,数十年如一日践行“民族团结一家亲”,成为基层党员的典范。这些身边故事,正是新疆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共赴美好生活的缩影。三、时代启示:七十载成就与未来展望新疆70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民族团结、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从土坯房到新楼房,从步行出行到交通四通八达,从封闭落后到开放繁荣,新疆的巨变离不开党的领导,更离不开各族群众的同心同德。正如梨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培培所言,“让故事传递力量,让党群同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疆各族儿女正以团结奋进的姿态,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从新疆70年成就中汲取力量,始终牢记“民族团结是生命线”,以实际行动维护统一、促进和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结语:七十载风雨兼程,七十载同心筑梦。新疆的今天,是各族群众手拉手、心连心奋斗出来的;新疆的明天,更需要我们以团结为笔、以奋斗为墨,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让我们始终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新疆必将迎来更加繁荣稳定、幸福美好的未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作为土生土长的兵团人,总觉得新疆的风里都飘着美食的香气。在外求学的7年,我总在异乡的烟火气里寻找家乡的影子,毕业后回到新疆,在库尔勒普惠乡工作的三年,更让我在一口口带着乡土气息的美食中,重新读懂了兵团岁月的坚守,读懂了这片土地藏在滋味里的炽热与深情。小时候,家里的厨房总被兵团生活特有的烟火气填满。清晨天还没亮,母亲就会揉起面团,准备做“揪片子”。面团被揪成大小均匀的面片,“扑通”一声丢进沸腾的汤里。自家菜园种的胡萝卜、土豆在锅里咕嘟咕嘟煮着,香气能飘满整个院子。那时候,邻居阿姨们常互相串门,张阿姨到家里来教母亲做抓饭,王奶奶到家里来教母亲腌咸菜,孩子们在一起玩,到了谁家就在谁家吃饭,食物成了兵团邻里间最温暖的纽带。母亲总说:“咱们兵团人来自五湖四海,是美食把大家的心连在了一起。”那时候的我似懂非懂,只知道这口热乎饭,比任何零食都香甜。18岁那年,我背着行囊去湖南求学,第一次离开新疆,也第一次尝到了“想家”的滋味。大学食堂里的饭菜五花八门,可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冬天的夜晚,宿舍楼下的小吃摊飘着馄饨、炒饭的香气,我却会突然想起家里的“椒麻鸡”。母亲寄来的真空包装椒麻鸡,拆开时依旧带着藤椒的麻、辣椒的香,鸡肉紧实有嚼劲,拌上黄瓜条和千页豆腐,一口下去,眼泪差点掉下来一—那是家乡的味道,是兵团大院里热闹的烟火气,是父母在厨房忙碌的身影。7年求学时光匆匆而过,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新疆巴州,并顺利考上选调生,来到库尔勒工作。初到这里,就被路边的香梨园吸引,金秋时节,沉甸甸的香梨挂满枝头,空气中都弥漫着清甜。工作时,常跟着同事们走村入户,几乎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有香梨树、葡萄树、桃树、核桃树和枣树,有些农户家里还有牛和羊。春天,跟着老乡们去果园授粉,中午就在地头吃自带的“馕包肉”,馕的麦香混合着羊肉的油脂香,简单却无比满足;夏天,地里的西瓜熟了,村干部们会把刚摘的西瓜搬到村委会,和村民们一起分享,红瓤黑籽的西瓜咬一口冰凉解渴,大家围着西瓜聊家常,说说笑笑;秋天是最忙碌也最甜蜜的季节,香梨丰收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采摘、装箱,乡里也
本文标题:(四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最新合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974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