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10篇)2025年学校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方案(精选汇编)
2025年学校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方案(共10篇)篇1、2025年学校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方案一、目标宗旨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均为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严重威胁师生健康,扰乱校园秩序。为有效防控两病在校园内传播,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健康,确保教学活动平稳有序开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登革热防控方案(2025年版)》《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等法规文件,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本方案旨在通过强化预防、精准监测、高效处置,促使校园两病防控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运作。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把预防工作作为防控核心,从源头上降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传播风险,做到未雨绸缪。2.科学防控:依据疾病传播特点与流行规律,运用科学方法与手段,制定并实施针对性防控举措。3.协同联动:校内各部门协同配合,加强与家长、社区及相关卫生部门沟通协作,形成防控合力。4.快速反应:建立健全快速响应机制,一旦出现疫情,迅速启动应急处置程序,及时有效控制疫情扩散。三、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1.防控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涵盖学校各主要部门负责人。全面统筹校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制定防控策略与方案,协调各方资源,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防控重大问题。2.宣传教育组:由学校宣传部门与健康教育教师组成。负责制定宣传教育计划,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师生及家长防控意识与自我防护能力,及时发布防控信息,营造良好防控氛围。3.环境卫生组:由后勤部门与物业人员组成。负责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校园内各类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对校园公共区域进行定期消杀,维护校园环境整洁卫生。4.疫情监测组:由校医室与各班级班主任组成。负责建立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对师生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测,及时发现、报告疑似病例,配合卫生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置工作。5.后勤保障组:由后勤部门负责。负责保障防控物资的采购、储备与供应,确保校园防蚊设施的安装与维护,为防控工作提供坚实后勤保障。四、风险评估1.校园环境因素:校园内绿化面积较大,花草树木繁多,且存在一些景观水池、排水沟等易积水区域,为蚊虫滋生创造了条件。此外,校园周边环境复杂,若周边存在疫情,易传入校园。2.师生流动因素:师生日常出行范围广,部分师生可能前往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增加了感染风险。同时,学校人员密集,一旦有病例传入,易弓I发校内传播。3.现有防控基础:学校已建立基本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校园环境卫生清扫工作,但在针对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针对性防控措施、专业知识储备以及外部协同合作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五、预防措施1.宣传教育纳入课程:将两病防控知识融入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系统地向师生传授相关知识,让师生深入了解两病的危害、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方法。多平台宣传: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平台,及时发布防控信息与科普知识,定期推送防控小贴士、健康提示,不断提升师生防控意识与自我防护能力。家校协同:向家长发放宣传手册或告知书,通过家长会、家长群等渠道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指导家庭做好防控工作,教育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形成家校联合防控的强大合力。2.爱国卫生运动日常清扫:建立每日清扫制度,组织师生对教室、办公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清扫,保持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杂物。积水整治:重点加强对易积水区域的管理,定期检查花坛、景观水池、下水道、沟渠、树洞、废旧容器等,及时清理积水,疏通排水管道,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投放杀虫剂。“翻盆倒罐”行动:组织师生积极开展“翻盆倒罐”行动,全面清理校园内各类容器积水,定期检查校园内的雨水井、污水井等,确保排水畅通,有效减少蚊虫滋生。3.蚊虫防控环境治理:定期清理校园卫生死角,清除杂草、杂物,减少蚊虫藏身之地。物理防蚊:在教室、办公室、宿舍、食堂等场所安装纱门、纱窗,学生宿舍配备蚊帐,从物理层面阻止蚊虫进入室内。化学防蚊:聘请专业消杀人员,严格按照规定对校园内外环境进行定期消杀,有效降低成蚊密度。六、监测预警1.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师生健康监测体系,校医室负责每日收集师生因病缺勤信息,各班级班主任密切关注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及时报告校医室。同时,加强对校园环境中蚊虫密度的监测,定期开展布雷图指数监测,及时掌握蚊虫孳生情况。2.预警机制:制定预警指标,当校园内出现一定数量的发热病例或蚊虫密度超过预警阈值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预警信号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根据不同级别启动相应防控措施。3.信息报告:明确信息报告流程与责任人,校医室一旦发现疑似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应立即向学校防控领导小组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教育部门与卫生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初步诊断等。七、应急处置1.病例隔离:一旦确诊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立即将患者送往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采取防蚊措施,防止疫情扩散。2.疫点处理:对病例所在教室、宿舍等疫点进行彻底消毒,清除积水,杀灭成蚊与幼虫。对疫点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加强蚊虫消杀工作,降低蚊媒密度。3.疫情调查:配合卫生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可能的传播范围,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4.停课措施: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当疫情达到一定规模时,经上级部门批准,采取部分班级或全校停课措施,减少人员聚集,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停课期间,通过线上教学等方式保障学生学习进度。八、保障措施1.物资保障:后勤保障组根据防控需求,提前采购储备充足的防控物资,包括杀虫剂防护用品、消毒用品、宣传资料等,并定期检查物资库存情况,及时补充更新。2.人员保障:加强防控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与应急处置能力。组织校医、班主任、后勤人员等参加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与技能培训,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防控工作。3.经费保障:学校设立专项防控经费,用于防控物资采购、环境整治、人员培训、疫情处置等工作,确保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经费使用严格按照相关财务制度执行,做到专款专用、合理支出。九、附则1.预案修订:本预案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疫情防控实际情况适时修订,确保预案的科学性与有效性。2.预案解释:本预案由学校防控领导小组负责解释。3.预案实施时间: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篇2、2025年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一、背景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借助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播路径与登革热高度相似。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境外输入病例数量持续增加,本土传播的风险也随之显著上升。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已有超56亿人处于该病毒的威胁范围内。学校作为人员高度密集的场所,一旦出现疫情,极易造成快速传播。为切实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疾控部门发布的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规范,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防控工作方案。二、防控目标1.通过系统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使全校师生对基孔肯雅热的知晓率达到95%以上,能够准确识别典型症状,主动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从源头减少校内传播的可能性。2.构建起“监测-预警-处置”一体化的校园防控体系,将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疫情不在校园内发生扩散,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3.建立与属地卫生健康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紧密协作机制,形成防控合力,在疫情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将疫情对教学活动的影响降至最低。三、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姓名]全面统筹校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负责制定总体防控策略和重要决策,协调学校各部门及外部相关单位的资源,保障防控工作的顺利推进。副组长:[副校长姓名]协助组长开展工作,具体督促各部门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定期向组长汇报防控工作进展,在疫情发生时协助组织应急处置。成员:各部门负责人教务处:合理调整教学计划,确保防控培训与教学活动有序衔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防控知识渗透,检查各班级在教学期间的防控措施执行情况。学生处: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每日收集各班学生的健康信息,重点关注患病学生的隔离治疗情况及康复后的返校事宜,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后勤处:承担校园环境的日常消杀工作,组织专人定期清理蚊媒孳生地,维护和检修校园内的防蚊设施,根据防控需求储备充足的防控物资并做好管理。医务室:安排专业人员开展病例监测工作,对疑似病例提供初步诊断建议,指导师生做好个人防护,按照规定流程及时上报疫情信息,协助疾控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宣传部:利用校园广播、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多种宣传载体,定期发布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和校园防控动态,营造全员参与防控的良好氛围。(二)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德育处主任姓名]成员:医务室医生、班主任代表、后勤保障人员在疫情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负责组织病例的隔离管控、校园环境的紧急消杀,协调医疗机构对患病师生进行救治,及时向师生和家长通报情况,稳定师生情绪。四、监测与报告(一)病例监测1.日常监测:实行班主任负责制,每日早自习前对学生进行健康巡查,仔细观察学生是否有发热(体温之38℃)、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发现异常情况时,详细询问学生发病前14天内的旅行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信息,并第一时间向学校医务室报告。教职工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向医务室主动报备。2.医务室监测:医务室医务人员对前来就诊的具有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的师生,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对于符合疑似病例特征的,建议其尽快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断,并持续追踪诊断结果,及时做好记录。3.环境监测:后勤处安排专人每周对校园内的绿化带、积水处、下水道、垃圾桶周边等易滋生蚊虫的区域进行排查,采用蚊虫诱捕器等工具监测蚊虫密度,详细记录监测数据,发现蚊虫密度异常升高时,立即采取针对性的处置措施。(二)疫情报告1.学校医务室一旦发现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必须在24小时内通过专用渠道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将相关情况上报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症状表现、流行病学史等。2.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如实提供病例在校园内的活动轨迹、密切接触人员等信息,协助确定密切接触者范围,并配合做好相关管控工作。五、防控措施(一)环境防控1.建立校园环境定期清理制度,每周组织一次全面的积水清理行动。对校园内的花盆托盘、废旧轮胎、塑料瓶等可能积水的容器进行彻底清理;疏通堵塞的下水道和排水沟,确保排水畅通;对于校园内的水培植物,要求养护人员每3天更换一次水,并定期添加环保型灭蚊幼剂。2.在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等师生活动集中的场所,统一安装合格的纱门纱窗,并定期检查其完好性,及时修复破损部位。每周安排专业人员对校园公共区域喷洒低毒、高效的环保杀虫剂,在操场、绿化带等室外区域合理设置灭蚊灯等防蚊设施。3.食堂、卫生间等重点区域每日进行清洁消毒,食堂严格执行食品卫生管理规定,防止蚊虫污染食物/·卫生间保持通风干燥,及时清理垃圾和污水。校园内的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做到日产日清,垃圾桶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二)个人防护1.利用班会、健康教育课等形式,向师生普及个人防护知识,倡导在蚊虫活动频繁的清晨和傍晚,尽量穿着长袖上衣和长裤;在户外活动时,在裸露的皮肤部位涂抹符合国家标准的驱蚊液/·课间操、体育课等室外活动合理安排时间,避开蚊虫活跃时段。2.要求学生在宿舍睡觉时使用蚊帐,定期将被褥拿到阳光下晾晒,保持宿舍内的通风良好和干燥整洁。教职工在办公室等场所也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三)病例管理1.确诊为基孔肯雅热的师生,必须按照医嘱进行居家隔离治疗或住院治疗,严禁带病上课或工作。待症状完全消失,且经医疗机构出具痊愈证明后,方可返校,返校时需向学校医
三七文档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10篇)2025年学校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方案(精选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86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