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XX社区基孔肯雅热防控应急预案范文7篇
2025XX社区基孔肯雅热防控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基孔肯雅热在本社区的传播与流行,保障社区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防控工作要求,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防控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蚊媒孳生环境,从源头上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发生。2.快速反应: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出现疫情,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扩散。3.科学防控:依据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控技术指南,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确保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4.联防联控:社区各部门、各单位及居民共同参与,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共同做好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三)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3.《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4.《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5.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社区内基孔肯雅热的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工作。(五)风险评估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本社区伊蚊分布广泛,且随着夏季气温升高、雨水增多,蚊虫孳生繁殖速度加快,居民户外活动增加,感染风险相应提高。此外,社区内人员流动频繁,存在境外输入病例引发本地传播的风险。二、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社区主任为副组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物业公司、学校、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社区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社区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职责分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社区内基孔肯雅热病例的监测、报告和诊断工作,及时对疑似病例进行采样送检。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和健康管理,指导患者做好防蚊措施,防止病毒传播。开展社区医务人员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培训,提高诊疗水平和防控能力。协助社区开展蚊媒监测和消杀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社区内基孔肯雅热疫情信息,及时向社区防控工作领导组和上级卫生健康部门报告。物业公司负责居民小区内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清理,定期清扫楼道、楼梯间、绿化带等,清除垃圾和杂物。对小区内的积水容器进行清理和处置,如花盆托盘、水桶、废旧轮胎等,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和清理,避免积水孳生蚊虫。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蚊媒消杀工作,对小区内的绿化带、下水道、地下室等易孳生蚊虫的区域进行定期喷洒药物。在小区内设置宣传栏,张贴基孔肯雅热防控宣传海报,向居民发放宣传资料,提局居民的防控意识。学校负责学校内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主题班会、健康教育课、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师生普及防控知识。加强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组织师生开展校园内的蚊虫孳生地清理活动,如清理花盆积水、疏通下水道等,减少蚊虫滋生。落实晨午检制度,每天对师生进行体温检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对因病缺勤的师生进行追踪随访,了解病因,如发现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及时向社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上级教育部门报告。企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内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防控意识。加强单位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办公区域、食堂、卫生间等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整洁。组织员工开展单位内的蚊虫孳生地清理活动,如清理积水容器、疏通下水道等,减少蚊虫滋生。对单位内的员工进行健康监测,如发现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及时向社区防控工作领导”'组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社区工作人员负责社区内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的宣传和动员,通过社区公告、微信群、QQ群等渠道,向居民宣传防控知识和措施。组织志愿者开展社区内的蚊虫孳生地清理活动,对居民房前屋后的积水容器进行清理和处置,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巡查和清理。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蚊媒监测和消杀工作,对社区内的重点区域进行监督和检查。对社区内的居民进行健康排查,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病例的隔离治疗和健康管理工作。协调解决社区内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障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三、预防措施(一)加强宣传教育1.通过社区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微信群、QQ群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基孔肯雅热的防控知识,包括疾病的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方法等,提高居民的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深入社区,发放基孔肯雅热防控宣传资料,面对面地向居民讲解防控知识和措施,引导居民积极参与防控工作。3.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讲座和培训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师生和员工的防控知识水平。(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清理社区内的垃圾、杂物和卫生死角,保持社区环境整洁。2.加强社区内的绿化管理,定期修剪花草树木,清除杂草,减少蚊虫栖息场所。3.对社区内的下水道、沟渠等进行疏通和清理,确保排水畅通,避免积水孳生蚊虫。4.督促居民做好家庭卫生,定期清理室内外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水桶、花瓶等,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和清理,避免积水孳生蚊虫。(三)加强蚊媒监测与消杀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开展社区内的蚊媒监测工作,每周对社区内的蚊虫孳生地进行一次监测,及时掌握蚊虫密度和分布情况。2.根据蚊媒监测结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蚊媒消杀方案,组织专业人员对社区内的蚊虫孳生地和易孳生蚊虫的区域进行定期消杀,如绿化带、下水道、地下室、建筑工地等。3.督促物业公司、企事业单位等做好本单位内的蚊媒消杀工作,定期对公共区域进行喷洒药物,降低蚊虫密度。4.在社区内设置蚊虫诱捕器,利用蚊虫的趋光性和嗅觉特性,诱捕蚊虫,减少蚊虫数量。(四)加强人员健康管理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对社区内居民的健康监测,对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的居民,及时进行排查和诊断,如发现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及时报告并进行隔离治疗。2.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加强对师生和员工的健康管理,落实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勤追踪随访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3.对从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返回的人员,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和健康监测,告知其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如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并报告。四、应急处置(一)疫情报告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发现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后,应立即向社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同时向上级卫生健康部门和教育部门报告。2.社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对疑似病例进行核实和排查,如确认为基孔肯雅热病例,应在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报告。(二)病例隔离治疗与管理1.对确诊的基孔肯雅热病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立即将其转送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2.在患者住院期间,医疗机构应落实防蚊隔离措施,防止蚊虫叮咬传播病毒。患者出院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指导患者做好居家健康管理,继续进行防蚊隔离,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三)疫点、疫区处理1.确定疫点、疫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病例发病前7天内活动范围及可能传播病毒的区域为疫点,以疫点为中心,将周边可能受感染的区域划定为疫区。2.疫点处理对疫点内的居民进行健康排查,及时发现和隔离疑似病例。对疫点内的蚊虫孳生地进行全面清理和消杀,确保无蚊虫孳生。对疫点内的环境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毒传播。3.疫区处理在疫区范围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居民清理环境卫生,清除蚊虫孳生地。对疫区进行全面的蚊媒消杀,降低蚊虫密度。加强疫区居民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疑似病例。(四)疫情防控措施调整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和防控效果,社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调整防控措施,如扩大或缩小疫点、疫区范围,调整蚊媒消杀频率等。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连续14天无新增病例时,经上级卫生健康部门评估同意后,解除相关防控措施。五、保障措施(一)人员保障社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同时,组建社区疫情防控应急队伍,负责疫情应急处置工作。(二)物资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物业公司等单位要储备足够的防控物资,如消杀药品、防护用品、检测试剂等,确保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供应。(三)经费保障社区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包括宣传教育、蚊媒监测与消杀、疫情处置等费用支出。(四)技术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与上级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及时获取最新的防控技术和信息,为社区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六、培训与演练(一)培训定期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物业公司人员、学校教师等开展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培训I,提高防控意识和业务水平。同时,邀请专家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技术培训I,提高基孔肯雅热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二)演练定期组织开展基孔肯雅热防控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演练内容包括疫情报告、病例隔离治疗、疫点疫区处理、蚊媒消杀等环节。七、附则(一)预案的修订本预案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防控工作要求的变化,以及社区实际情况的发展,适时进行修订。(二)预案的解释本预案由XX社区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三)预案的实施时间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一、总体目标1.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严防疫情扩散。2.降低蚊媒密度,切断传播途径。3.提升公众防护意识与能力。4.实现“零死亡、少重症、控流行”的防控效果。二、组织领导1.成立防控指挥部由卫健部门牵头,联合疾控、医疗、爱卫办、街道/乡镇等单位组建专班。职责:统筹协调、资源调配、督导检查。2.明确部门分工卫健部门:病例监测、医疗救治、技术指导。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蚊媒监测与消杀指导。街道/社区:组织环境整治、入户宣传、配合病例管理。爱卫办:协调全民爱国卫生运动,落实孳生地清理。三、关键技术措施(一)传染源控制1.病例早发现医疗机构对发热、关节痛、皮疹患者询问流行病学史(疫区旅居或蚊虫叮咬)。24小时内完成疑似病例网络直报,48小时内采集血液样本送检。2.病例管理轻症居家隔离:防蚊隔离至发病后5天(病毒血症期),住所安装纱窗蚊帐。重症住院治疗:收治于传染病病房,落实防蚊措施。(二)传播途径阻断1.蚊媒监测与消杀每周监测疫点周边200米内蚊媒密度(布雷图指数、成蚊密度)。指数超标时:立即清除积水容器(轮胎、瓶罐、盆栽托盘等)。喷洒氯氟菊酯等药物灭成蚊,孳生地投放苏云金杆菌(Bti)杀幼虫。2.环境治理发动群众开展“翻盆倒罐”运动,清除小型积水。废旧轮胎打孔防积水,建筑工地水坑定期清理或养鱼控蚊。(三)重点场所防控社区:每周末开展卫生死角清理,投放灭蚊幼剂。医院:发热门诊设防蚊设施,病房安装纱窗蚊帐。口岸/机场:对来自疫区人员开展体温筛查与健康提示。四、应急响应机制1.分级响应标准in级(散发):单例本地病例一疫点20。米内紧急灭蚊。Ⅱ级(聚集):同一社区3例以上一扩大消杀至500米,启动每日疫情简报。I级(暴发):多区域扩散T政府统筹,全民灭蚊行动。2.响应流程疾控中心24小时内完成流调,划定疫点/疫区。疫区持续灭蚊至最后一例病例发病后14天。五、保障措施1.物资储备配备喷雾器、杀虫剂、快速检测试剂、防护服等。2.能力建设培训医务人员识别诊断能力,社区人员孳生地清理技能。3.健康宣教宣传核心信息:“防叮咬:外出穿长袖、喷驱蚊剂;清积水:每周检查家中容器;早就医:发热关节痛速就诊。”通过社区公告、短视频、宣传折页多渠道传播。六、监督评估1.防控指挥部每周督查重点区域蚊媒密度及措施落实情况。2.对防控不力单位通报整改,造成扩散的依法追责。关于企业单位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一、引言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均为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在全球气候变暖、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传播风险持续攀升。这些疾病不仅威胁
本文标题:XX社区基孔肯雅热防控应急预案范文7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867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