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整理3
1/95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整理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汇编(36篇)目录1.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代表无党派人士界在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交流会上的发言52.北京日报社社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73.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124.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交流发言16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186.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代表农工党中央在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交流会上的发言227.火箭军副司令员、全国人大代表代表台盟中央在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交流会上的发言248.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在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交流会上的发言269.民革中央副主席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2810.民革中央副主席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3011.民革中央副主席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3212.民革中央副主席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3413.民革中央副主席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3614.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北京市委会主委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3815.民革中央副主席、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4016.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4217.民革中央副主席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4418.民盟中央副主席代表民盟中央在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交流会上的发言4619.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4820.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代表全国工商联在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交流会上的发言5221.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学习中心组3/95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5422.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5723.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代表民建中央在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交流会上的发言6024.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代表民进中央在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交流会上的发言6225.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上的交流发言6426.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6627.天津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代表致公党中央在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交流会上的发言7028.五谷城派出所所长在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会上交流发言7229.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7430.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7831.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依法行政8232.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8833.中央党校原校务委员会委员、副教育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9434.周湾派出所所长在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会上交流发言9935.驻南非大使在中共二十大精神宣介会暨高端对话会上的讲话10136.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代表民革中央在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交流会上的发言11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代表无党派人士界在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交流会上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系统描绘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愿景,全面擘画了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各方位发展的壮美蓝图。非常荣幸,我作为无党派人士代表,坐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我就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谈几点认识。一、高质量发展是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识到国民经济保持在合理增长区间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二、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巨大。进入新时代,只要坚定信心谋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在十四亿多人口5/95迈向共同富裕的征程上,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式。一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注重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供应链产业链优化升级。依托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高质量的商品、资源和要素,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二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三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体系的水平和质量,更好适应、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同时加强需求侧管理,努力扩大内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四要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五要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六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大作用,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北京日报社社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20xx年11月0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从现在起党的中心任务,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的系统阐述、战略部署,深刻理解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理论内涵、实践要求。一、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实现现代化,是百年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无数仁人志士为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不懈奋斗。从洋务派的师夷长技,到维新派的君主立宪,再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各种方案连遭失败,现代化机遇一失再失。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把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作为自己的历史重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开始规划中国现代化的目标,提出要将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实现路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与战略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富有成效的思考和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展现出更加瑰丽夺目的光彩。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7/95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得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10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二、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所建设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包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现代化,其目标指向对应的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二十大报告在深入总结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概括,具有重大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近代以来,在现代化道路上,中国长期都是落伍者,模仿西方、学习西方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历史证明,照搬照抄从来不会取得成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绝不能照搬外国模式,发展途径与推进方式必然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征的深刻总结,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规律的掌握达到了新高度,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也深刻影响着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9/95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有益借鉴,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和成就表明,现代化并非只有西方这一条道路,现代化并非就是西方化,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三、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必须自觉捍卫两个确立。两个确立是新时代最大政治成果、最重要历史经验、最客观实践结论。新时代十年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雄辩证明: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新时代十年空前凝聚的党心民意鲜明昭示:两个确立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高度共识和共同意志,是我们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在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更加自觉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发展;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二十大报告概括总结的这五个重大原则,凝结着党和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密码,也是党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原则。在新征程上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这五个重大原则。必须始终坚持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这三个务必,是党在迈上新时代新征程关键时刻对全党同志提出的根本政治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政治清醒、使命担当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是我们党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当好伟大事业领导核心、实现伟大梦想的政治保证。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也是充满风险和挑战的长征。前进道路上,必须始终坚持三个务必,始终保持政治本色,勇于自我革命,增强忧患意识,坚定斗争意志,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去夺取胜利。北京市委党校
本文标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整理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805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