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十五五”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
“十五五”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逐步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健康服务需求,根据《州“十五五”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健康2030”规划纲要》《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市“十五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6—2030年。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健康服务业坚持多措并举,创新发展,“十四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为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提供坚强保障。1.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全市紧紧抓住卫生领域供需失衡的主要矛盾,以强基层、打基础为重点,持续深化卫生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渠道争取资金和项目投入。五年来,卫生健康系统投入基础建设资金1.09亿元,实施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个,竣工5个,建成面积2.49万平方米。2025年底全市设置医疗卫生机构98个,开放病床1917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30人。与2015年相比,全市卫生健康支出从2.59亿元增加到4.70亿元,增长81.47%;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床位数由4.91张增加到7.16张、卫生技术人员数由1247名增加到2130名、执业(助理)医师由400名增加到648名、注册护士由609名增加到860名。2.中医(民族医)药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市委、市政府坚持推动建立有利于中医(民族医)药发展的体制机制,新设置市中医傣医医院,市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开展中医药服务,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馆(中医药服务示范区)。定向培养中医类别本科生26名(中医9名、傣医17名),引进中医人才24名,110多人次参加中医类骨干医师、全科医师、临床技术技能、“能西会中”中医药适宜技术等培训。积极组织开展傣医药发掘整理研究、中医药资源普查等工作。3.健康行动开局良好。聚焦重要健康影响因素和重点人群,积极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实施重大慢病防治行动,所有医疗机构开展18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工作。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三减三健”专项行动、社区健康素养干预行动,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教育引导群众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深入开展新时期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推进卫生城市、卫生乡镇和卫生村创建工作,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积极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省级命名卫生乡镇5个、卫生村68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50个)。4.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五年来,累计下达卫生健康系统带编考核选优招聘岗位140个,事业单位招考岗位63个。全市高级职称、中级职称人员分别达到10人、66人,免费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37人,28名毕业生已按照协议分配到乡镇卫生院并参加医师规范化培训。大力实施人才兴市、科教兴边战略,组织实施“市十大名医评选及培养工程”,10名医务工作者被授予“市首届十大名医”荣誉称号,激励和引导全市医务工作者扎根、服务,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5.产业融合日益强化。医养融合不断深化,全市共有医养结合机构1家并建成全省医养结合优质服务单位,床位46张,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心理及文化方面的服务,实施医疗巡诊、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养生保健、康复指导等老年健康服务,确保老年人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有效服务需求,充分解决了失能、半失能、高龄长者的医疗照护难题。(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健康服务业基础设施不健全,高层次人才缺乏,健康服务业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活需求之间矛盾仍然突出。主要是:人民群众健康影响因素多样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社会化投资不足等与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凸显,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特色资源潜力挖掘不够充分与区域之间同质化竞争依然突出并行,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缺乏与人才、科技等支撑保障不足同在,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与需求、资源与产业不相匹配等现象仍然比较明显,健康服务业在规划引导、改革引领、创新驱动、体系健全、招大引强、统计支撑和“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等方面亟待提升。(三)机遇与挑战“十五五”时期是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合理均衡布局的关键期,也是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关键五年,面对新形势、新阶段和新要求,我们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乘势而上。1.深化对外开放为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我市的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按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功能定位,围绕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全方位合作,加快推进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打造新时代沿边开放先行区、中缅经济走廊乃至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门户枢纽,不断拓展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保障基础和市场空间。2.新发展理念为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提供新思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川秀丽,气候宜人,非常适宜人类居住和各种动植物生长,境内物种资源丰富多样,中药材资源丰富。市内以景颇医、傣医为代表的民族医药发展历史悠久,独具特色。良好的资源禀赋,为发展健康服务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生态之美引领发展之变,我市具备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健康服务业发展优势的先天条件和赶超潜力。3.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提出新要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和品质要求持续快速增长,健康服务供需不匹配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亚健康人数增多、人口老龄化加速,癌症、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以及失能失智等问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挑战。妇女儿童健康服务、康复护理、心理健康、职业病等医防工作短板明显。健康消费需求由医疗治疗型向疾病预防型、保健型和健康促进型转变。4.科技和产业变革推动健康服务模式和业态深刻转型。当前,生命科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基因工程、分子诊断、免疫疗法、干细胞治疗等重大技术加速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领域融合日趋紧密,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等技术蓬勃发展,推动健康管理、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休闲养生、“互联网+健康”等健康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使我市产业发展、产业选择、产业转型带来新机遇,不断促进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体系重塑和实施路径变革。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健康生活需求为根本目的,建体系、打基础、补短板、强开放、促共享,推动全市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集聚发展、融合发展和特色发展,推进形成以健康服务业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势头,增强健康服务业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全面提升我市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加快健康建设,努力把打造成优质中医药原料基地、健康保健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康体养生服务基地、国际区域健康生活目的地、中缅经济走廊健康之都。(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加强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激励、组织协调和市场监管,推进健康服务业规范有序发展,推动政策宏观调控与增强市场活力的统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不断增加健康服务市场化供给,持续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和效率。坚持“突出特色,科学定位”。充分考虑我市人口数量、民族结构、地域特点、自然环境现有设施资源等因素,引导健康服务资源在重点地区合理集聚、引导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发展和集聚发展,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科学确定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重点,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和关键环节。坚持“多措并举,发挥优势”。充分发挥我市独特的自然环境、多样的立体气候、丰富的生态资源、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等叠加优势,促进医疗健康与养生、旅游、互联网、体育、金融和食品深度融合,大力推动健康养生、健康旅游、智慧健康、健身休闲和健康保险等健康服务多元业态高质量发展。坚持“开放合作,辐射联动”。立足我市区位优势,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合作区和开发开放试验区的作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形成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健康服务重要战略支点,加快以健康服务业辐射南亚东南亚更广阔地区。坚持“合理利用,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遵守规划、土地、林地、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坚持生态优先,依法依规合理利用独特资源禀赋,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发展目标围绕全州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和“滇西边境健康医疗服务辐射区”这个目标,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加快建设服务国内外不同需求人群的医疗健康服务中心,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康养旅游示范区、健康服务业开放创新试验区,努力将建成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新高地,逐步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融合互促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健康服务需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健康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总规模年均增速达10%以上。健康服务业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产业,成为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动能。——发展特色更加鲜明。到2030年,争创省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打造业态集聚、特色鲜明的健康产业示范区,健康养生产业、健康旅游产业、智慧健康产业、健身休闲产业、健康保险业等多元发展态势更加明显,初步构建具有特色的健康服务产业体系。——辐射能力明显提升。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积极引进功能多样、特色鲜明的健康服务业项目,推进服务平台和重大项目建设。初步形成富有竞争力和更具吸引力的医养旅游体系,加强对外卫生健康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健康服务业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三、空间布局以建设“滇西边境健康医疗服务辐射区”为抓手,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建设项目等重点工程建设,鼓励和支持、吸引高端医疗资源进入。依托市与缅甸接壤的边境区位条件,充分发挥公立和社会办医疗机构优势,推动医疗服务主动融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国际诊疗保健合作中心等为重要平台,开放医疗卫生服务,深化与缅方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合作交流,完善缅甸医疗卫生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培训交流、边境疾病防控、境外患者入境就医紧急救助通道等具体事项合作机制。加快打造集“医、药、学、康、养、旅、智”为一体的康养旅游度假产业体系,着力增强诊疗保健服务和配套健康产业对南亚东南亚的辐射能力。以打造成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为目标,围绕重点领域,发挥景观多样性、民族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等特色,依托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重点利用市内的3A、4A级景区景点,构建温泉康养、健康美食、森林康养等产业体系,打造康体养生、文化休闲健康旅游品牌和富有地域特色的健康休闲生活目的地。四、主要任务(一)全面提升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保障能力。1.加强优质医疗资源统筹布局。全面推进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医疗服务体系提质扩能,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施设备配置,建立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水平。重点考虑和推进市传染病医院、国门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傣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及市疾控中心能力提升项目,持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2.加快医疗机构能力建设。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打造我市医疗新高地。集中力量提升医院的重特大疾病、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症诊疗水平,进一步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辐射能力。紧盯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目标方向,市人民医院创三级乙等综合医院,通过第二阶段提质达标验收,巩固提升“五大中心”建设成果;做好“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一中心一站”建设和“优质服务基层行”等级评审工作,到2030年,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50%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
本文标题:“十五五”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708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