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施数字农业创新工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1/15施数字农业创新工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施数字农业创新工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的决策部署,按照《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以数字〔…〕建设为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部署要求,大力实施数字农业创新工程,加快推进〔…〕省数字农业建设,以数字化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特提出实施数字农业创新工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一、重大意义数据是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数字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为重要推动力的数字农业,实现乡村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对建设数字〔…〕、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一)建设数字农业是建设数字〔…〕的重要基础。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建设数字〔…〕,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农业农村是数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亟需补齐的短板,加快数字农业建设,弥合城乡数字鸿沟,让农业农村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将为数字〔…〕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二)建设数字农业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目前,全省农业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农村迎来全面振兴新征程。推动农业农村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数字化改造,有利于催生新业态新模式,释放数字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促进生产成本节约、要素配置优化、供求有效对接、治理精准高效,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推动实现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建设数字农业是抢占农业制高点的必然要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世界主要农业发达国家都将数字农业作为国家战略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将互联网、大数据、遥感、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发展全过程,构筑新一轮产业革命新优势。我省要成为农业强省、抢占农业制高点,必须顺应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以数字技术驱动引领农业农村发展,掌握先机、赢得主动。当前,我省数字农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工作并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为发展数字农业创造了良好环境。数字农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遥感、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逐步运用。农业生产经营及管理服务领域数据资源不断3/15丰富,数字产业化加快推进,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但也应该看到,农业农村数字化进展仍总体滞后,还面临诸多挑战。农业农村数字化基础薄弱,数据资源分散,数据获取能力较弱。数据开发应用不够,整合共享不充分,管理服务支撑不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牢牢把握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全面推进农业三大体系数字化进程,统筹谋划,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加快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和数字〔…〕战略加快实施。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实施数字〔…〕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产业数字化为发展主线,以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着力建设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推动各类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用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农业强省和数字〔…〕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应用驱动。从面临的突出问题和迫切需求入手,明确建设重点,主攻薄弱环节,以应用为内生动力,推动科学高效可持续发展。--坚持创新共享、整合资源。加强顶层设计,以数据资源整合促进数据采集、带动数据开发利用,建立标准统一、各负其责、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推进。优先选择基础较好的地区、重点领域、重点品种建设数字农业,逐个品种、逐个环节开展试点,边试点边总结,边推进边见成效,带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数字农业稳步发展。(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数字农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初步建成,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深度融合,农业农村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数字农业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主要任务(一)加快推进农业三大体系数字化进程,推动产业升级。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对农业农村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改造提升传统发展动能。(二)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培育新发展动能。发挥互联网作为新基础设施的作用,发挥数据、信息、知识作为新生产要素的作用,依靠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三)加快基础数据资源建设,推进模式创新。推动互联网、5/15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和乡村治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驱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统筹规划建设基础信息资源和重要领域数据资源,建立健全全省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体系,增强经济活动全要素、全链条、全过程的大数据掌控能力。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推进乡村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四、重点工程(一)数字农业云平台改造工程。一是将现有三农服务平台升级改造成〔…〕省数字农业云平台,将物联网、卫星遥感、测土配方施肥、土地确权、农机管理、休闲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2316服务热线、病虫草害识别、易农宝手机APP等数字农业平台及其他相关系统进行升级完善,有机整合统筹打造一个大的云平台,实现资源汇聚、业务协同,依托云平台作为引入社会资源的载体、各资源方业务服务的通道、对农信息服务的工具、品牌农产品推广的窗口。二是将〔…〕省数字农业云平台打造成我省农业农村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促进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开展农机作业、农业植保、农资供应、农业气象私人定制等生产性服务,实现农产品、农村工艺品、农村旅游、民宿餐饮等在线展示和交易撮合服务,健全完善益农信息社服务职能,在农村社区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开展政务公开、政策宣传。数字农业云平台改造工程将为全面落实农业生产、经营、产业、资源四大体系建设,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源支撑与应用服务手段。(二)农业生产数字化建设工程。一是农业卫星数据平台建设工程。利用〔…〕一号卫星、智慧农业地面观测点等遥感信息技术,建设农业卫星数据平台,加强对农业生产环境、生产设施等感知数据的采集汇聚、关联分析和综合运用。到20xx年底,省级卫星数据平台服务功能由现在的16个扩展到20个。到2025年,实现农业卫星数据平台建设和应用全省全覆盖。二是农业生产过程监测体系建设工程。突出农情、植保、病虫害、气象、作物识别、长势监测、产量预估等数据实时监测与分析,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指挥调度等数据支撑能力。突出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生产信息动态采集、分析和监控,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加快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过程可控制、产品流向可追溯。三是农业投入品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工程。强化农资经营主体备案和经营台账管理,以县为单位全面构建省、市、县三级联通的农资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的监管与溯源体系。建设投入品监管与溯源信息平台,汇集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投人品审批登记、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数据,建立农业投入品管理大数据。推动大数据在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等领域广泛应用。(三)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建设工程。一是建设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基础信息库。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为基础,结合农业补贴发放、投入品监管以及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等工作,建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信息一7/15张卡制度,按照县管采、省建设的方式,建设集经营主体身份、就业、生产经营、补贴发放、投入品使用、培训营销等多种信息为一体的基础信息库,逐步实现生产经营主体全覆盖、生产经营信息动态监测。深度开发生产经营信息大数据,开展供求分析、技术推广、产品营销、保险信贷等多样化服务。二是建设耕地基本信息数据库。整合利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划定等数据,建设耕地基本信息数据库,形成基本地块权属、面积、空间分布、质量等大数据。利用农业遥感、地面监测等技术手段,动态监测和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加强耕地质量监测、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管、两区种植监测和用途管制。三是建设农村集体资产大数据平台。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信息数字化,建立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管理电子台账。建设全省农村集体资产大数据监管与服务平台,实现省、县、乡(镇)三级联网,统一开展全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产权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等线上服务与管理,引导农村产权规范流转和交易。推进全省农垦国有资产管理数字化,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监管。四是建设渔业水域资源本底数据库。开展渔业水域空间分布调查,采集全省渔业水域资源基础数据,加强水域空间分布、权属、用途变化数据定期核查和更新,推进重要湖泊水库、大江大河干流及重要支流渔业资源数字化监控,建立渔业水域资源本底数据库。(四)农业产业数字化工程。一是大田种植数字化。集成推广大田物联网测控、遥感监测、智能化精准作业、开发建设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系统,实现病虫害智能防控、农情自动监测、机械收获等。配套建设精细管理及公共服务系统,提升农机作业服务能力和效率。二是设施园艺生产数字化。集成推广设施园艺环境监测和智能控制、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开发建设环境监测控制系统、工厂化育苗系统、生产过程管理系统、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系统,提升温室大棚生产的精准化、自动化和智慧化水平。三是畜禽养殖数字化。集成推广养殖环境监控、畜禽体征监测、精准饲喂等技术,开发建设自动化精准环境控制系统、数字化精准饲喂管理系统、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等,推进数字养殖场和智能牧场建设。四渔业数字化。推广水体环境实时监控、自动增氧、饵料自动精准投喂、水产养殖病害监测预警、循环水装备控制等数字技术装备普及应用,推进智慧渔场建设。(五)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工程。一是加快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示范园区建设。开展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示范,在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园率先突破。围绕玉米、水稻、设施蔬菜、杂粮杂豆和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选择有规模、有能力、有积极性的园区,开展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示范数据采集点建设,开发应用系统,构建节本增效应用模式,提高园区农业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探索和积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9/15管理、经营、服务等领域融合集成的经验和模式。到2025年,力争建成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示范园区50个。二是加快区域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建设省级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示范平台,整合农业物联网数据,实现全省共享。(六)数字农业新业态培育工程。一是构建休闲农业基本信息数据库。采集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美丽休闲乡村、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各类主体数量、布局及基础业务数据等信息。二是搭建休闲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休闲农业供需有效互动和数据实时共享。鼓励建设农业众筹服务平台,发展众筹农业。(七)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一是抓好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的六有标准,能够为农民提供公益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便民服务和培训体验服务的四类服务要求,新建标准化村级信息服务站7462个,到20xx年底实现标准化村级信息服务站行政村全覆盖。二是抓好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改造升级。开发远程视频培训系统、远程培训考核系统和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管理服
本文标题:施数字农业创新工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643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