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2025)中国保密在线考试试题库与答案
(2025)中国保密在线考试试题库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国家秘密区别于其他秘密的关键是()。A.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B.依照法定程序确定C.在一定时间内保密D.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答案:A解析: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其中,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是国家秘密区别于其他秘密的关键所在。B选项是确定国家秘密的程序要求;C选项是国家秘密的保密时限特点;D选项是知悉范围特点,但都不是关键区别。2.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年,机密级不超过()年,秘密级不超过()年。A.50;30;10B.30;20;10C.20;15;10D.20;10;5答案:B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30年,机密级不超过20年,秘密级不超过10年。3.一份文件为机密级,保密期限是10年,应当标注为()。A.机密10年B.机密★10年C.机密●10年D.机密▲10年答案:B解析:国家秘密的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正确标注方式是:密级★保密期限。所以机密级保密期限10年应标注为“机密★10年”。4.存储国家秘密信息的U盘只能在()计算机上使用。A.本单位同一密级或更高密级的涉密B.办公用C.上网用D.私人答案:A解析:为确保国家秘密信息安全,存储国家秘密信息的U盘只能在本单位同一密级或更高密级的涉密计算机上使用,以防止信息泄露。办公用、上网用和私人计算机可能存在安全风险,不适合使用存储国家秘密信息的U盘。5.处理绝密级信息的计算机,应采用()。A.口令方式B.生理特征(如指纹、虹膜等)鉴别方式C.用户名加口令方式D.以上都可以答案:B解析:处理绝密级信息的计算机,需要更高级别的身份鉴别方式来保障信息安全。生理特征(如指纹、虹膜等)鉴别方式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相比口令方式和用户名加口令方式更加安全可靠,所以应采用生理特征鉴别方式。6.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管理。A.脱密期B.定期汇报C.行政监督D.保密承诺答案:A解析: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脱密期是指涉密人员离开涉密岗位后,必须在一定期限内继续履行保密义务,遵守保密规定,以确保国家秘密安全。7.以下不属于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的是()。A.涉密计算机B.移动硬盘C.U盘D.存储卡答案:A解析: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是指可以移动的、用于存储涉密信息的设备,如移动硬盘、U盘、存储卡等。而涉密计算机是固定的设备,不属于移动存储介质。8.传递绝密级秘密载体,()。A.只能通过机要交通递送B.只能通过机要通信递送C.必须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者派人直接递送D.可以通过普通邮政邮寄答案:C解析:传递绝密级秘密载体,必须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者派人直接递送,以确保绝密级秘密载体的安全。普通邮政邮寄无法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所以不能采用。9.复制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或摘录、引用、汇编属于国家秘密内容形成的涉密载体,()原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0A.不得擅自改变B.可以根据情况改变C.可以改变D.必须改变答案:A解析:复制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或摘录、引用、汇编属于国家秘密内容形成的涉密载体,不得擅自改变原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以保证国家秘密的管理规范和安全。10.发生泄密事件的机关、单位,应当在发现后的()小时内,书面向有关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A.12B.24C.36D.48答案:B解析:发生泄密事件的机关、单位,应当在发现后的24小时内,书面向有关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泄密造成的损失。11.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事项,有关机关单位应当及时申请确定,接到申请的上级主管部门或保密工作部门,应当在()日内作出批复。A.10B.20C.30D.60答案:A解析: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事项,有关机关单位应当及时申请确定,接到申请的上级主管部门或保密工作部门,应当在10日内作出批复。12.涉密人员因私出国(境)的,必须()。A.经过批准同意B.向单位备案C.经过单位领导口头同意D.向单位人事部门备案答案:A解析:涉密人员因私出国(境)的,必须经过批准同意。这是为了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防止涉密人员在境外因各种原因导致国家秘密泄露。13.以下关于保密审查的说法错误的是()。A.机关、单位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国家秘密事项的,应当报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B.机关、单位向境外组织、机构、人员提供国家秘密的,只要经过本单位领导同意即可C.涉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保密审查D.举办重要涉密会议、活动前需要进行保密审查答案:B解析:机关、单位向境外组织、机构、人员提供国家秘密的,应当报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而不是只要经过本单位领导同意即可。A选项说法正确;C选项,涉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保密审查,以确保系统符合保密要求;D选项,举办重要涉密会议、活动前进行保密审查,能有效防止会议活动期间的泄密风险。14.以下哪种做法不符合保密要求()。A.离开办公室时,将涉密计算机锁屏或关机B.将U盘上的涉密信息拷贝到涉密计算机上,并将U盘进行格式化处理C.在涉密计算机上安装正版杀毒软件D.在涉密计算机上安装防火墙答案:C解析:在涉密计算机上禁止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包括正版杀毒软件,因为杀毒软件可能会与涉密计算机系统产生兼容性问题,也可能存在安全漏洞被利用,从而威胁国家秘密安全。A选项离开办公室时将涉密计算机锁屏或关机可以防止他人随意操作导致泄密;B选项将U盘上的涉密信息拷贝到涉密计算机上并格式化U盘,能减少U盘上的涉密信息残留;D选项安装防火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外部网络攻击,符合保密要求。15.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限定在最小范围。A.干部职级B.工作需要C.政治待遇D.行政级别答案:B解析: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在最小范围。这是为了确保国家秘密只被确实需要知悉的人员掌握,减少泄密风险。干部职级、政治待遇、行政级别都不是确定知悉范围的依据。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_三级。答案: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三级。绝密级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级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级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2.机关、单位应当实行保密工作,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完善保密防护措施,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加强保密检查。答案:责任制解析:机关、单位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能够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保密工作中的职责,确保保密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通过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完善保密防护措施、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和加强保密检查等工作,共同做好保密工作。3.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自起计算;不能标明制发日期的,确定该国家秘密的机关、单位应当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和人员,保密期限自起计算。答案:标明的制发日;接到通知之日解析:这是关于国家秘密保密期限计算起始时间的规定。明确起始时间有助于准确管理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确保国家秘密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有效保护。4.涉密人员上岗应当经过,掌握保密知识技能,签订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答案:保密教育培训;保密承诺书解析:涉密人员上岗前经过保密教育培训,可以使其了解保密法律法规、保密知识和技能,增强保密意识。签订保密承诺书,是涉密人员对保守国家秘密作出的承诺,具有法律约束力。5.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实行答案:分级保护解析:不同涉密程度的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不同,实行分级保护可以根据系统的涉密程度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提高保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国家秘密信息的安全。6.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同时确定和0答案:保密期限;知悉范围解析:确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是国家秘密管理的重要环节。保密期限明确了国家秘密需要保密的时间长度,知悉范围规定了哪些人员可以知悉该国家秘密,三者共同构成了国家秘密管理的基本要素。7.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应当配合对泄密案件进行调查;发现利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发布的信息涉及泄露国家秘密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向或者.报告。答案: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解析: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有义务配合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泄密案件进行调查。当发现涉及泄露国家秘密的信息时,及时停止传输并向公安机关或国家安全机关报告,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国家秘密进一步泄露。8.举办会议或者其他活动涉及国家秘密的,应当采取保密措施,并对参加人员进行保密教育,提出答案:主办单位;具体保密要求解析:主办单位对涉及国家秘密的会议或活动负有保密责任,采取保密措施可以保障会议或活动期间国家秘密的安全。对参加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并提出具体保密要求,能使参会人员了解并遵守保密规定,减少泄密风险。9.军事方面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规定。答案:中央军事委员会解析:军事方面的国家秘密具有特殊性和专业性,由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其密级的具体范围,能够更好地结合军事工作实际,确保军事秘密的有效保护。10.机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对本机关、本单位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进行,并建立健全。答案:保密技术防护;保密管理制度解析:对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进行保密技术防护,可以从技术层面保障国家秘密的安全。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则从管理层面规范信息系统和设备的使用,确保各项保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能够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具体人员;不能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机关、单位,由机关、单位限定到具体人员。()答案:正确解析:根据保密工作的原则,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尽可能具体明确。当能够确定具体知悉人员时,应直接限定到具体人员;若无法直接确定,则先限定到机关、单位,再由机关、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进一步限定到具体人员,以确保国家秘密只被必要的人员知悉。2.涉密人员脱密期内可以因私出国(境)。()答案:错误解析: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仍需履行保密义务,为防止其在境外因各种原因导致国家秘密泄露,脱密期内一般不允许因私出国(境)。3.存储在涉密计算机或存储介质中的电子文件,只要内容涉密,就应当标明密级。()答案:正确解析:标明密级是对涉密电子文件进行规范管理的重要措施。存储在涉密计算机或存储介质中的电子文件,只要内容涉密,就应按照规定标明密级,以便于识别和管理,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4.不得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答案:正确解析: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和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无线通信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容易导致国家秘密泄露。因此,严禁在这些渠道中传递国家秘密。5.机关、单位对在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的,正式公布时即视为解密。()答案:正确解析:当机关、单位在工作过程中确定的保密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并正式公布时,该事项不再需要保密,即视为解密。6.新入职的涉密人员,只要经过单位内部的保密培训就可以上岗。()答案:错误解析:新入职的涉密人员,除了经过单位内部的保密培训外,还需要掌握保密知识技能,签订保密承诺书,经过保密审查等一系列程序,符合条件后才能上岗。7.携带涉密载体外出,要经本机关、单位主管领导批准。()答案:正确解析:携带涉密载体外出存在一定的泄密风险,必须经过本机关、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同时要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确保涉密载体的安全。8.可以使用普通传真机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本文标题:(2025)中国保密在线考试试题库与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623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