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新常态下增创南通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研究
1/11新常态下增创南通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研究新常态下增创南通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研究前言:当前中国改革需要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对南通开放型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及战略意义。本文从十一五以来南通开放型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入手,按照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科学内涵,从开放基础、开放程度、开放效益和开放潜力四个层面对南通开放型经济进行全面比较分析,力求用区域发展的视角对南通开放型经济进行客观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增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的路径、对策。当前,中国改革需要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南通自身优势,精准定位抢抓新一轮国家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机遇,大力拓展对外开放的新空间,对于南通开放型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及战略意义。一、南通开放型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践近年来,南通开放型经济坚持扩大开放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较好地发挥了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主力军作用。十二五以来,南通开放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虽增速回落,但发展态势仍然好于全国、全省。(一)对外贸易由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十二五前四年,南通进出口年均增长%,比同期全国、全省水平高和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年均增长%,虽比十一五回落个百分点,但仍比同期全国、全省水平分别高和个百分点。全市外贸发展呈现减速不减势、换挡不失速,发展方式日趋转变的新格局。1.出口产品向高附加值转变。十一五以来,南通出口产品由低成本、低价格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提升,从单一加工制造向上下游产业延伸。机电、纺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由2005年的3:4:调整为20xx年的4:3:1。20xx年南通机电产品、纺织品出口值分别达亿美元和亿美元,均为20xx年的倍,两者合计对同期全市出口贡献度达67%,是稳定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表1)。表1十一五以来南通主要产品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类别2005年20xx年20xx年十一五年均增速(%)十二五前四年均增速(%)机电产品占比(%)高新技术产品3/11-占比(%)纺织品占比(%)全市出口总值注:资料来源为南通统计年鉴2.出口地区向新兴市场转变。南通对亚非拉出口规模由2005年的亿美元扩大到20xx年的亿美元,占全市出口份额由%提高到%;对欧美日等传统市场的出口规模由2005年的亿美元扩大到20xx年的亿美元,占全市出口份额则由%下降到46%(图1)。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对东盟、南亚、中东、东欧四大新兴市场出口值合计占全市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占比较20xx年提高个百分点。图1十二五期间南通外贸出口地区占比变化3.出口方式向一般贸易转变。20xx年,南通一般贸易实现出口总值亿美元,是2005年的倍,年均增长%,占全市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达%,九年累计提高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实现出口总值亿美元,是2005年的倍,年均增长%,占全市出口贸易的比重为%,九年累计下降个百分点。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出口比例由20xx年的:1调整为20xx年的:1。(二)利用外资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十一五南通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年均增速%;十二五前四年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年均增长%,虽增势有所回落,但占全省的比重却由%提高到%,实现引进外资份额不减少、位次不后移、质量有提升的发展态势。1.引资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南通新批协议注册外资亿美元,年均增长%;十二五前四年新批协议注册外资亿美元,年均增长%。九年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224个,单体项目规模由十一五时期的1083万美元扩大到十二五前四年的1466万美元。全市实际到账注册外资的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调整为20xx年的::。2.引资领域不断拓展。通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务会展、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支持跨国公司在通设立地区总部、销售中心和研发机构。截至20xx年底,世界500强中已有56家在通设立了90多家企业。20xx年,南通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是2005年的倍,年均增长%,增速比同期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快个百分点。3.引资载体不断提升。20xx年,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占比比20xx年提升2个百分点。招商局重工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外资项目落户,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20xx年,南通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达到6个,同时通过对接上海自贸区,深化跨江合作,还新建了一批特色区中园。(三)对外合作由低水平向较高层次转变截至20xx年底,南通境外投资项目累计达274个,中方协议投资额亿美元。境外投资从建立贸易窗口、加工基地向利5/11用境外人才、技术、品牌转变,企业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1.境外投资水平持续提高。对外投资从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向新能源、船舶装备等新兴领域拓展;投资目的地也从以亚非发展中国家为主,向欧美发达国家延伸。20xx年全市对外投资总额亿美元,新批境外投资项目78个,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0个,协议投资总额亿美元,占全市境外投资的%。2.走出去水平明显增强。企业投资方式从建立境外贸易窗口、加工基地为主向利用境外人才、技术、品牌转变,运用南通家纺服装、电动工具在世界上的营销网络,探索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取得成效。20xx年,如皋双马集团在印尼建设农工贸经济合作区,成功引进多家南通贸易公司入驻,实现了产业集聚发展。3.对外承包层次明显提高。南通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由2005年亿美元扩大到20xx年亿美元,完成营业额由亿美元扩大到亿美元,年均增长%。新派各类劳务人员由2005年的3107人增加到20xx年的9417人,期末在外人员实际收入达亿美元。南通建工集团承接的大津巴布韦大学总包工程,其合同额就达亿美元。二、新常态下南通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与评价当前南通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扩量提质与创新转型期,按照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科学内涵,从开放基础、开放程度、开放效益和开放潜力四个层面的比较分析,力求在区域发展的视角下客观评价南通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一)开放基础比较开放基础可以衡量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经济结构和经济活力。通过计算人均GdP、第三产增加值占比、人均零售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四项指标得出20xx年长三角核心区16市的开放基础。南通人均GdP排第12位、三产增加值占比排第12位、人均零售额排第12位、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排第9位(图2)。图220xx年长三角核心区16市三产增加值占比、人均GdP指标值(二)开放程度比较开放程度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指标。十年间,南通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虽达亿美元,但与长三角核心区16市相比仅处于中游水平,同时通过计算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两项指标发现,20xx年外贸依存度排在前三位的是苏州、上海和南京,排在后三位的是扬州、镇江和台州,出口依存度排在前三位的是苏州、宁波和上海,排在后三位的是泰州、镇江和扬州,上述两个指标南通均排在第13位(图3),这与南通作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身份不符。图320xx年长三角核心区16市外贸依存度比较图(三)开放效益比较开放效益反映一个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成效。通过计算出口贡献率、实际利用外资贡献率两项指标得出20xx年长三角核心区16市的开放效益。实际利用外资对GdP的贡献率排7/11前三名依次是舟山、宁波、嘉兴和杭州,排后三位的是镇江、南京和无锡,虽南通排第5位首位度较高,但前八位城市的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6个超过1、2个接近1;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排在前三位的是宁波、嘉兴和舟山,南通排在第12位,仅高于南京、扬州、镇江和泰州,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图4)。图420xx年长三角核心区16市外贸、外资贡献度(四)开放潜力比较开放潜力是一地区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支撑,主要体现在地区创新能力、人力资本结构、人力资本水平等层面。其中20xx年长三角核心区16市专利授权量与申请量比南通排第14位,为,与首位相差,与长三角核心区16市平均值()相差;R&d经费支出占比南通排第9位;R&d人员数南通排第8位(图5)。数据显示,在新常态下相比其他地区南通需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激发万众创新的活力,通过发挥互联网+效应,改变以往对外贸易属于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固有印象,让技术创新成为产业的灵魂,增强外贸商品的核心价值和核心竞争力。图520xx年长三角核心区16市R&d相关数据比较(五)基本评价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纵深发展一方面为南通的开放型经济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地区间竞争。总体而言南通开放型经济与长三角核心区城市的主要差距仍然是首位度较低,11个总量指标、人均指标和结构指标的比较中仅有1项指标(实际利用外资业绩)排第5位,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2项指标处于中等水平(R&d人数、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8项指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特别需要引起关注的是专利授权与申请量比位次明显滞后。在长三角核心区16城市中南通受城市经济实力、经济结构和经济活力的影响,开放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开放水平有待提高,外贸出口效益欠佳,支撑发展潜力仍显不足,出口商品附加值较低、出口市场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和不足仍然存在。虽然目前南通开放型经济在苏中地区具有较高的首位度,但与市委、市政府率先融入苏南,挺进长三角核心区第一方阵的城市发展定位仍然较大的差距。如何进一步扩大并提升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空间与潜力,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提升企业国际经营能力等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三、进一步增创南通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路径综上分析,进一步增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既是南通抢抓多重国家战略机遇的现实选择,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必由之路。当前只有把握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正视挑战、主动作为,才能培养与赢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1.突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是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最大限度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为国内外企业创造稳定、透明、9/11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二是营造更开放的投资环境,改革外商投资管理体制。逐步探索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降低外资准入门槛和扩大开放领域。三是营造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加快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权益保障;加快建立劳资薪酬协商机制和制定劳工福利新标准。四是营造支持创新的服务环境,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和引导作用,对高端人才、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适当提供政策优惠;坚持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努力提高企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促进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大幅提高,力争在重点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同时通过加快发展技术交易市场和技术交易中介服务机构,力争科技成果较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创新政策,释放开放型经济的主体的活力,积极推广自贸区可复制的经验,更好发挥外贸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对外贸易,让简政放权成为外贸增长的源头活水。2.突出培育外贸新业态。一是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大力推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支持中小外贸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开拓国内外市场。二是探索推广市场采购贸易。进一步完善专业化大市场的外贸功能,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内外贸结合专业市场。推进叠石桥家纺市场建设,为全国专业化大市场内外贸融合发展探索可复制的发展模式。三是积极发展保税贸易。复制对接上海自贸区贸易管理体制改革举措,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叠加和转型升级,大力吸引全球维修中心、检测中心、分拨配送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发展保税检测维修、保税展示、保税物流贸易。3.突出发展服务贸易。重点推动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服务领域打破体制障碍,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现代高端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比重,争取使南通成为国家扩大服务业开放领域的试验地。大力发展与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出口,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良性互动。加快高新技术与服务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共同推进服务贸易创新与变革。做大做强服务外包,有效提升南通服务外包的附加值水平。4.突出推进企业国际化。政府要
本文标题:新常态下增创南通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574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