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区人大常委会关于XX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1/9区人大常委会关于XX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市...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要点安排,区人大常委会组建专题调研组,于2024年年中先后到...区田园综合体四节气农场、...一号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电商产业园、...传媒有限公司等企业、项目现场开展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部门及企业关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情况汇报,了解...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规划思路、目标和建议等。形成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2024年...区主要农业产业基本情况(一)种植业基本情况。据统计,2024年全区共有蔬菜种植面积万亩,产值1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果园万亩,园林水果产量万吨(主要品种为芒果、柑橘类,分别占比%、14%),水果产值亿元。甘蔗万亩,20xx/2024年甘蔗榨季,进厂糖料蔗万吨,榨蔗万吨,产值约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万吨。(二)畜牧业基本情况。据统计,2024年全区牧业产值亿元,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14%。全年生猪出栏万头、牛出栏万头、羊出栏万头、家禽出栏万只,肉类总产量万吨,其中猪肉万吨,占总产量%,禽肉万吨,占总产量%。(三)林业基本情况。据统计,2024年全区林业产值亿元,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全社会木材采伐万立方米;油茶籽产量189万吨。八角产量万吨。(四)渔业基本情况。据统计,2024年全区水产品产量万吨;渔业产值亿元,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二、主要工作成效(一)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日益壮大。2024年全区共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14家,家庭农场149家,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47家、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26家。(二)产业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以农业独特的优势资源禀赋为基础,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与经济结构,构建粮食、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和新型种养模式。引进...深百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成...镇绿色生态蔬菜产业示范基地,采取村党支部+龙头企业+联合社+农户模式,运用现代农业经营理念运营管理,由原来的一粮一油传统耕作模式调整为一粮多菜轮作模式,有效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引进的...市...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合作社及农户+加工厂+销售的运营模式,与...区多家芒果、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在加工芒果、百香果等产品基础上,基于...村近百年的酸菜制作技艺,引入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为...村打造本地特色品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生产的芒果冻块、芒果果浆、百香果果浆、菠萝片、福禄酸菜等产品得到了市场的广泛3/9认可。截至2024年底,我区已建设1个农产品加工园即...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共有4家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即...市糖业有限公司、...人造板有限公司、...市...食品有限公司。其中...市...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目前芒果加工品已进入俄罗斯市场),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亿元,其中,食品加工企业2家,营业收入亿元,占比将近%。(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稳步发展。...区致力于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初步建成了集特色农业种养、乡村旅游、研学体验、运动康养、电商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节气特色农场,如...生态园农庄、...民宿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4年,我区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约400万人次,营业收入44亿元。(四)乡村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进电商兴农,充分利用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发电商产业,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项目建设,建成集智能分选、包装设计、打包发货、快递物流、直播带货、创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电商产业园(即...区电商产业园),通过引进...富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创优先科技有限公司、...芒德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电商企业入驻,该产业园2024年共计通过电商销售芒果销售额万元。我区规模比较大的农产品电商平台8个,电商快递物流覆盖全区120个村(社区),实现了从城市到乡村、从农田到餐桌的一站式双向流通渠道。2024年,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超过亿元。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全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在发展思路、产业实施、品牌树立、造血功能等方面仍面临着困局。(一)机制体制僵化,系统推进乏力。一是农村产业融合总体规划布局不合理。规划缺乏专业性,产业发展路径一直停留在传统农作物种植业上,产业底子薄弱,产业升级缺乏突破口。规划缺乏宏观思维,对产业的谋划没有从长远的角度去统筹考虑,产业规模也小,多数处在粗放式的层面,形不成产业链,产业项目集中连片发展的较少,产业带动能力也比较弱。二是部门引导不足。部门协调配合不够,上下联动有待加强,任务分工不够明确,难于发挥各自职能和形成有效协同推进机制。三是政策支持不足。在政策支持上过于重视引导乡村产业组织做大做强,对支持乡村小微企业和庭院经济、手工作坊等重视不够,部分支持政策缺乏有效的实施机制,仍然存在政策好、落实难问题。(二)经营主体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一是主体小、不成规模。2024年底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册数量为414家,家庭农场149家。2024年6月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册数量为290家,家庭农场141家,出现负增长的趋势。我区...级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共有12家,占比%,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主要以传统生产方式生产初级农产品,并通过订单收购等方式销售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二是土地要素制约。受土地5/9利用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土地利用效率等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技术创新不足。资金投入不足,不少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周期长、资金需要量大,但当前农业创新获取资金的渠道较单一且量小,制约了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措施不足,农业科技服务单位收益偏低,使部门缺乏创新动力。农业产生效益较低,农民缺乏追求科技的动力。四是资金短缺。我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发展基本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自我发展,很多合作社实力较弱,自身的资金积累能力非常有限。而合作社大多缺少有效抵押物,又较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资金。五是人才匮乏。目前乡村人才大量流转到城市,经营管理者也主要是由内部人员担任,其文化知识、经营管理能力低、技术水平等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合作社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合作社中来。六是基础设施薄弱。由于缺乏投入,很多偏远地区的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乏力,重建轻养,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交通不便给农民出行带来困扰,同时也阻碍了物资流通和市场开拓。(三)融合发展水平低,品牌竞争力弱。一是品牌意识淡薄。目前...区范围仅有...市...食品有限公司、...鲜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福膳食品有限公司4家芒果加工厂,年加工产能约4万吨,加工成品以果汁(浆)、果干(脯)为主,加工量仅占芒果总产量的%。二是品牌宣传不足,传播手段单一。经营主体品牌宣传推销不足,经营能力不强,未能形成地区特色和专有品牌。电商缺乏竞争力,已建电商平台及企业网站服务模式单一,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全流程电子商务体系尚未形成。三是品牌定位不清晰。截止目前,我区仅有4家农业企业(合作社)10个产品申请三品一标,且均为申报绿色食品农产品品牌,有机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均未申报。(四)利益联结松散,带动能力有限。一是产业间渗透低。农村各产业之间相互渗透度不高,协作联系不紧密,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之间未建成有保障的利益共同体机制,大多数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结构和合作方式单一,以订单农业为主,容易出现违约,缺乏可靠的保障。二是产业各环节未能形成链条。产业各环节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链条,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相对比较弱,运输成本较高,资源利用水平低,效益不高。三是辐射带动还需进一步激发。因产品转化率较低且缺乏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和销售链路,熟人带货模式偏重,特色农业产业特点亮点挖掘不够深入、宣传不够广泛,产业辐射带动能力需进一步激发。五、意见建议(一)调整产业结构优布局,拓展三产融合新路径。一是培育产业体系。坚持以调存量、优增量、提质量为方向,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为重点,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培育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是深入调研与科学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调研力度,科7/9学规划、示范创建、分步实施、统筹推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联动的种养加结合循环经济发展机制。三是突出特色与差异化发展。对于不同的区域,根据地区自身条件,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以期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坚持高标准定位,注重循序渐进;坚持差异化发展,突出地域特色;坚持因地制宜,确保发展实效;坚持典型示范,重视基层创新。四是优化产业链布局。以养带种、以种促养、草畜一体化的生态循环产业链,全面引领带动种植业和养殖业融合高效发展。五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为抓手,扶持劳动密集型经营主体吸纳更多劳动力就近就地稳定就业,促进群众持续增收。制定激励政策,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为...区创造新的税收增长点。六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进一步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网络、管养和运输体系,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健全新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信息产品和服务进村入户。(二)优化资源配置破瓶颈,助推乡村产业新跨越。一是落实用地政策。认真落实农业用地政策,及时兑现土地流转优惠政策,提高资源可流动性。按照规划引领、盘活存量、增量倾斜、创新供给的思路,多措并举保障乡村产业用地。二是疏通城乡要素。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改善乡村营商环境,推动乡村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让各类生态资源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特色要素。三是扶持多类型新业态。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探索互联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促进智能化农业、精准农业的发展。四是搭建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现代化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为群众提供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等便捷及时的信息化服务,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有效扩大就业。(三)推进精深加工增效益,塑造特色产业新品牌。一是龙头引领,提升产业水平。围绕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坚持龙头带动,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支持龙头企业担任链主,以资金、技术等优势开展兼并整合,带动集群企业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等深度融合。二是提升产业配套服务。鼓励专精特新企业为链主提供配套,在细分专业领域深耕细作,提升产业集群整体质量和竞争力。三是促进资源集聚和共享。加强产业需求对接,促进资源集聚共享。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合作社优势,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增强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益。四是强化品牌意识。一方面是推进品牌创建,注册商标,申报认证二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另一方面是注重品质提升,推进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实现身份赋码,扫码溯源。(四)稳固利益联结促增收,构建群众增收新机制。一9/9是构建利益共同体。建立健全政银企户保经营主体+农户模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农户直接、长期参与产业发展的利益链机制。建立主体+农户+基地法律保障机制,规范合作行为。完善风险共担形式,鼓励经营主体建立风险基金。二是加强农民培训和就业。大力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努力把广大农民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全面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五)加大政策保障聚合力,确立三产融合新保障。一是建立土地流转补助机制。建立土地流转助推产业发展补助机制,鼓励流入方优先流转群众土地,对流转其他农户土地的农户和对流转群众土地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给予一定补助,保障群众产业收入稳定。二是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经营主体扶持优惠和奖励政策。三是推进涉农资金融合。加大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持续强
本文标题:区人大常委会关于XX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567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