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县域营商环境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1/4县域营商环境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县域营商环境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综合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更是经济发展的营养剂。近年来,各地聚焦各项堵点、难点,多措并举补短板、促提升,加快提升服务效能、严格市场监管、强化法治保障,积极创设重商亲商利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但当前仍然存在诸多瓶颈问题亟需关注解决。一、存在问题一是激励机制有待健全。县域经济发展过去更多表现为农业经济,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等宏观政策的持续带动,县域经济内涵越来越丰富,充满蕴含着希望,党员干部作为经济发展领头雁经历经济高速增长后,出现了小富即满的思想,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执行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超前意识不够强,习惯于卡点办理,出台的激励措施大多以惩处措施为主,比如:中部某县对优化营商环境考核实行周通报月调度季考核年观摩机制,结果考核频次过繁,绩效考核相应不足,没有真正发挥出考核的正向引导作用。二是政务程序不够便捷。部分行业领域行政权力放不下、接不住、用不好,办事服务环节多、程序杂、流程长,政务服务效能不高,影响企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窗口设置、人员管理、入驻含金量还不够高,行业部门审批办理服务进人不进事厅外设厅体外循环,乡镇政务服务标准化程度不高、村级便民服务阵地与群众需求还有不小差距,办事指南描述不清晰不具体,导致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营商环境不佳。三是规范执法比较粗糙。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完善,一些地方报批报建承诺先上车后补票,可企业上了车,票却补不上,最终把成本都转嫁到企业身上,典型失信失诺。疫情之下,市场主体都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个别行政执法部门轻监管、重处罚,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负担。相反,比如:南方某县规定,外地车辆首次违章只警告不罚款,群众一片叫好,有力提升改善县域知名度和营商环境。四是要素保障孱弱短小。对照中央和省市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等方面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在个别县,出台的配套政策大多照搬上级政策文件,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政策措施落地最后一公里不够畅通。比如:某县出台的扩内需、促消费电子消费劵助推经济活动措施,虽然投入近80多万元,但合作的银行县级网点覆盖面小、群众持卡率低,没有结合实际扩充合作单位,极大抑制了政策效应发挥。二、对策建议一要练好内功,提升行政效能。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跑腿、减时间、减费用要求,大力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简化办事流程,优化一网通办系统,推动商事登记从网上能办向网上好办转变。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项目并联3/4审批、审批联合勘验、全程无偿代办,做到审得快、批得准、管得好。坚持把企业和群众的关键小事当做政府的头等大事来办,提供全流程全周期一对一保姆式帮办代办服务。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政务服务平台升级改造和业务系统整合对接,着力打破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信息壁垒、数据壁垒,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腿。二要转变理念,优化服务环境。坚持把政策制定、政策细化、政策落实三个环节贯通起来,学习借鉴外省市州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吸纳乡镇部门和企业的合理建议,细化实化配套措施,对已经出台的政策,优化梳理、整合完善,放大政策综合效应,努力使各项政策更加贴近企业发展需求。要聚焦政策执行和落地实施,多途径、多形式、全方位开展政策宣传解读,让企业和群众第一时间掌握政策、第一时间享受红利。三要把准尺寸,做实要素供给。要素保障就像企业发展的生态系统,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和发展。要在配套政策研究制定过程中广泛听取市场主体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适时调整服务策略,尽可能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打通惠企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要建立常态长效的政银企对接机制,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落实落细延期还本付息、普惠小微贷款支持等具体措施。多措并举清理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优化用地办理流程,降低用地成本。要建立完善人才培养、吸引、留用和储备机制,打造一支高质量新生代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四要融合发力,亮明整体形象。要加快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力度,完善配套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排污、排洪管网和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等市政设施,健全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大力整治城市面子和里子上的突出问题,让城市更有序、更干净、更秀美。合理规划园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园区特色化发展,让企业、人才投资兴业更加便捷舒适。
本文标题:县域营商环境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561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