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第三课 吨的认识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吨的认识单元第三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1)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曹冲在记录大象的重量时要用到什么单位?(2)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3)你会填吗?一只鹦鹉大约重35(克)。一只兔子大约重5(千克)。一只东北虎约重350(千克)。要用到重量单位。我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克和千克。1千克=1000克由故事引入重量单位,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为这节课学习吨做铺垫。讲授新课1.1.认识吨。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比如吊车吊的物品和火车车厢运的物品都用“吨”联系生活实际介绍出生活中的哪里用到吨,使学生感受到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会用吨作单作单位。2.感受1吨的重量。(1)你知道1吨有多重吗?(2)这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10名这样的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呢?3.小组活动:(1)互相抱一抱,感受大约25千克的重量。(2)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做单位?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种东西的总重恰好是1吨。一袋大米100千克,10袋大米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1吨=1000千克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250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学生互相抱一抱,感受大约25千克的重量。位。通过学生熟悉的大米的重量及小学生的体重,来感受1吨的重量。让学生实际联系生活实际知道比较重的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5.学习单位间的换算。4吨=(4000)千克3000千克=(3)吨6.做一做。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吨。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千克。7.解决问题。用下面两辆车运煤,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小组讨论。(1)阅读与理解。知道了哪些信息?所求的问题是什么?1吨是1000千克,4吨就是4个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吨,3000千克里面有3个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吨,6000千克就是6吨。1吨是1000千克,5吨就是5000千克。已知的信息是:用下面两辆车运煤,如果每次每辆车(2)分析与解答。(3)回顾与反思。都装满,所求的问题是: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方案都列出来。如果只用2吨的车,正好运4次。用2吨的运3次,3吨的运1次,一共运9吨。用2吨的运2次,3吨的运2次,一共运8吨。用2吨的运1次,3吨的运2次,一共运8吨。只用3吨的运3次,一共运9吨。通过列表法使学生清晰地看出运煤的次数和总吨数。检验一下,看①、④两种方案是不是恰好运完8吨。答:派车方案①、④都可以恰好把煤运完。8.做一做。小明有5元和2元面值的人民币各6张。如果要买一个30元的书包,他可以怎样付钱?小组活动: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已知什么?所求的问题是什么?列表看一看。第一种方案只用2吨的车,4次正好运8吨;第4种方案2吨的车运了1次,3吨的车运了2次是6吨,恰好一共运了8吨。已知是:小明有5元和2元面值的人民币各6张。要买一个30元的书包。要求的是:他可以怎样付钱。如果用6张5元的,正好是30元。5张5元的,加上3张2元的,是31元。4张5元的加上5张2元的,正好是30元。方案①、③都巩固练习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工人叔叔把4台机器装在载重4吨的卡车上,每台机器重900千克,这些机器的重量超过这辆卡车的载重量了吗?4吨=4000千克900×4=3600千克3600千克4000千克答:这些机器的重量没有超过这辆卡车的载重量。9.小结:(1).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2)1吨=1000千克可以恰好把钱付完。巩固提高1.1.做一做(1)一袋大米重25(千克)。(2)一袋食盐重500(克)。(3)一头蓝鲸重35(吨)。(4)一粒花生米重1(克)。(5)一艘轮船重2000(千克)。2.我会判。(1)一袋面包重250克。(√)(2)一根火腿重150千克。(×)(3)一个西瓜重8克。(×)(4)一袋话梅重80克。(√)3.我会连一根火腿重150克。一个西瓜重8千克。填写重量单位要有生活积累,还要看清给的数字,对重量单位有明确的认知。4.食堂运进大米485千克,面粉495千克。大米和面粉的总质量比1吨少多少千克?1吨=1000千克485+495=980(千克)1000-980=20(千克)答:大米和面粉的总质量比1吨少20千克。5.拓展提高。(1)电梯的载质量是1吨,现在有13位乘客,体重和为1200千克,他们能同时乘坐电梯吗?1吨=1000千克1200千克1000千克1200千克1吨答:他们不能同时乘坐电梯。(2)用两辆载质量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600+400+800=1800(千克)2吨>1800千克1000+700=1700(千克)2吨>1700千克答:第一辆车装1800千克,第二辆车装1700千克。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方法2:600+400+1000=2000(千克)2吨=2000千克。800+700=1500(千克)2吨1500千克答:第一辆车装2吨,第二辆车装1500千克。方法3:600+1000=1600(千克)2吨1600千克小组合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练习,以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所学。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800+400+700=1900(千克)2吨>1900千克答:第一辆车装1600千克,第二辆车装1900千克。课堂小结(1)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2)1吨=1000千克对本课的知识点加以总结,使学生更能掌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板书教学反思吨的认识(1)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2)1吨=1000千克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吨”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吨”这个质量单位的产生是生产生活的需要。在学生掌握了吨和千克的关系后再出示并解决主题图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的思路就会很清晰,对“吨”的概念及应用豁然开朗。同时,本节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积极参与,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等方式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也是本课的亮点所在。而在小组合作方面,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思考,去创造。
本文标题:第三课 吨的认识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616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