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3)同步练习
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1.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A.①③④②B.①④③②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2.下列节日中,上海白昼最长的是()A.10月1日B.6月1日C.9月1日D.3月1日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题。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二至日昼长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小题。4.四地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丁、乙、甲、丙C.乙、甲、丁、丙D.丙、丁、甲、乙5.若丁地经度为90°W,当丁地昼长为A时,该地日出时的北京时间为()A.23∶30B.24C.14∶30D.12读下图,回答以下小题。6.图中A点的昼长为()A.24小时B.12小时C.10小时D.20小时7.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A.太原B.长春C.南昌D.昆明8.在每年10月1日至12月1日期间,下列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以下三题。9.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10.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读“太阳直射点位移简图”,回答以下两题。11.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下列日期中一年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是()A.国际儿童节B.国际劳动节C.我国国庆节D.我国教师节12.自3月21日至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的速度是快→慢→快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大→小→大C.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大→小→大D.南半球昼长的变化是短→长→短读甲、乙、丙、丁四地一年中昼长的变化幅度表,回答下面小题。甲乙丙丁变化幅度2小时26分24小时0小时5小时42分13.四地纬度最高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4.甲地的昼长最长可达()A.9小时9分B.10小时47分C.11小时22分D.13小时13分1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2)这一天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节气是________;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___点附近,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或慢)。(3)此时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北半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半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此时C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D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E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同步练习参考答案1.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规律应用,难度中等。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地昼夜等长,为赤道地区;②地为极夜,为极圈与极点之间的地区;③地昼短夜长,且昼长距12小时较近,纬度较低;④地昼短夜长,昼长距12小时较长,纬度比③地要高;所以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①③④②;故选A。【点睛】一般而言,纬度越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小,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所以可以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来确定纬度的高低。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规律应用,难度一般。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离6月22日越近,昼越长。选择B项。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难度一般。试题分析: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短,南半球白昼变长,且昼长夜短。故选B。4.B5.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及时间的相关计算,难度较大。4.该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甲地夏至未最小昼长,说其位于南半球,冬至日丁地最小昼长为5小时,根据正午12点平分白天,则可知其日出时间为9:30分,丙地夏至日最小昼长接近0小时,说明丙地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距离赤道最远,乙地昼长变化最小且冬至日为最小昼长,则说明乙地位于北半球且靠近赤道地区,四地由北到南排序是丁乙甲丙。B项正确。5.同一纬度的最大昼长和最小昼长之和为24小时,读图可知:丁地最大昼长为19小时,故最小昼长(A时)为24-19=5小时。当该地昼长为5小时,则该地日出的地方时为12-5÷2=9.5时,即90°W的地方时为9:30,此时北京时间向东加14小时为23:30,A项正确。6.D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难度中等。6.读图可知,图中将180度经线平均分为6等份,每一等份为30个经度,A点的夜长为4个小时,昼长为20小时,故选D。7.读图可知,图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图示城市长春纬度最高,所以昼长最长,故选B。8.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难度一般。每年12月22日至1月20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C错;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因此南半球昼长于夜,B正确、D错;北半球昼短于夜,A错。太阳直射点在北(南)半球,北(南)半球昼长于夜;太阳直射点向北(南)移,北(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9.C10.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计算,难度中等。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由此判断地理现象的正确性;赤道上昼夜平分,昼长与12相比,差值越小,纬度越低。9.若③地为北京,当日日出时间(北京时间)为5:40,日落时间(北京时间)为18:48,昼长=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日出时间(北京时间)=18:48-5:40=13小时08分,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A错误;次日日出时间(北京时间)为5:39,日落时间(北京时间)为18:49,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8:49-5:39=13小时10分。这两天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B错误,C正确;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D错误。10.当日,①地日出时间为9:00,日落时间为23:00,昼长为14小时;②地日出时间为7:19,日落时间为18:41,昼长为11小时22分;③地日出时间为5:40,日落时间为18:48,昼长为13小时08分。赤道上昼夜平分,昼长与12相比,差值越小,纬度越低.①地差值为2小时,②地差值为38分,③地差值为1小时08分,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故选B。11.B1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难度一般。11.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为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故越接近春秋分,则昼夜长短相差最小。国际儿童节为6月1日,国际劳动节为5月1日,我国国庆节为10月1日,我国教师节为9月10日,四个时间之中,国庆节太阳直射点离赤道最近,银川地区昼夜长短相差最小,故选C。12.自3月21日至9月23日,远日点在7月初,此时地球公转最慢,自3月21日至9月23日,过远日点,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变化为:快→慢→快,故A正确;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先向北移再向南移,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小→大→小,故B错误;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小→大→小,故C错误;南半球昼长的变化:长→短→长,即由昼夜平分,到昼最短夜最长,再到昼夜平分。故D错误。故答案选A。13.B14.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计算,难度中等。1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极圈及其以内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为24小时;其他地区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据此由表中信息可知,乙地纬度最高,B项正确。14.甲地昼长变化幅度为2小时26分,根据一个地区的最大昼长等于其最大夜长,最小昼长等于其最小夜长的原理可知,最大昼长与最小夜长的差值为2小时26分,再根据最大昼长与最小夜长之和为24小时,即可计算出最大昼长为13小时13分,故D项正确。15.(1)23°26′N(2)622夏至远日点慢(3)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4)21261210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计算,难度中等。第(1)小题,该图显示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太阳直射23°26′N纬线。第(2)小题,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第(3)小题,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第(4)小题,由图可知,相邻的经线经度相差30°,地方时相差2小时,地球上最东边的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此时地方时为12时。C点的地方时比最东边的经线相差10个小时,即C点的地方时是12时-10时=2时。C点位于赤道上,赤道永远昼夜平分,C点的昼长为12个小时。D点是赤道和晨线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D点昼长为12个小时。E点的地方时比最东边的经线相差2个小时,即E点的地方时是12时-2时=10时。E点日出时间为上午10点,昼长为(12-10)×2=4小时。
本文标题: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3)同步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760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