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2024年小班语言端午节教案【范例5篇】
1/112024年小班语言端午节教案【范例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2024年小班语言端午节教案【范例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小班语言端午节教案【第一篇】1。情感目标:体验过端午节的快乐,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2。认识目标: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3。能力目标:主动参与端午节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1。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共同进行有关端午节的调查及信息采集。2。物质准备: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端午节来历的图片;赛龙舟视频等。1。以视频导入,激发幼儿对端午节兴趣。1引导幼儿观看赛龙舟视频。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比赛?为什么要赛龙舟?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了解端午节的由来。1鼓励幼儿结合调查表及信息资料,以小组形式交流分享已获得的相关经验。2/112提问:什么时间过端午节?端午节是怎么来的.?3教师结合图片,以故事形式与幼儿共同梳理、提升经验。3。以多种形式帮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1提问:端午节人们会做哪些事?2引导幼儿结合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3鼓励幼儿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人们过端午节的习俗。4梳理提升经验。4。幼儿品尝并交流各种风味的粽子,感受和体验节日的快乐。美工区:为大家准备制作粽子的材料,区域活动时可以尝试做粽子。建构区:提供龙舟图片,鼓励大家搭建龙舟。小班语言端午节教案【第二篇】活动目标: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1、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2、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教师小结: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3/11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1、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活动结束!小班语言端午节教案【第三篇】活动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活动准备:4/111、故事录音。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活动过程:一、引出话题。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二、品尝粽子,并讲述。1、认识粽叶。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2、幼儿品尝。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三、故事欣赏。1、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吃粽子吗?我们一起来5/11听一段故事,听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2、幼儿欣赏故事内容。3、提问。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②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活动啊?四、幼儿制作粽子。t: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包粽子好不好?老师交代要求:请每个小朋友拿一片粽叶,放入一点米,不管小朋友包什么形状的粽子,只要里面的米不漏出,你包的粽子就成功了,注意了我们可不能浪费,不要把米弄到地上。发布于和谐亲子社区(培养幼儿的创新,教师巡回指导)五、结束部分。小朋友粽子包得可真棒!现在我们带上自己包的粽子请厨房阿姨帮我们煮一煮,好不好?小班语言端午节教案【第四篇】活动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2、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饱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活动准备:6/111、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2、活动前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方法。3、幼儿用书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7/11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教师小结: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1、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活动结束!小班语言端午节教案【第五篇】知道端午节的日期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习俗。8/11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幼儿对过端午有一定印象。《端午节》动画视频;“端午习俗”组图;《过端午》儿歌音频及图片。播放动画视频《端午节》,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你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和谁有关?小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的来历,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出示组图“端午习俗”,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教师也可出示粽子、艾草、香囊、五彩绳、彩蛋等实物)――除了吃粽子和划龙舟,你家过端午还有什么其他习俗吗?――图片上的习俗你知道哪些?说说看是什么。小结:端午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每到这一天,大家都会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配香囊、戴彩绳、挂彩蛋。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过端午》,带领幼儿诵读儿歌。――我们把端午节的一些习俗编成了一首儿歌,来听听看吧。――跟着老师念一念。9/11区域活动1.在生活区,投放粽叶、糯米、馅料、绳子等,组织幼儿亲手包粽子。2.在美工区,投放绘画彩蛋,组织幼儿画彩蛋。日常活动制作简单的报纸圈,组织幼儿到操场上模仿划龙舟的动作,分组合作协调向前快跑。家园共育请家长在端午节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感受端午习俗。过端午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重新站上讲台,一切都是新的。第一次在新的.学校里上公开课,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提前很多天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做准备。在一番对课文和相关资料的细致研读后,大致的教学思路逐渐形成。1文章,尤其是大家的文章,可讲的东西很多,但要上好课显然不宜面面俱到。本着“一课一得”的有效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学习精彩的场景描写”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临到上课时,教室后面坐着的一排老师让我的学生们多少有些紧张,我自觉准备还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励他们。整10/11节课基本上顺利地按计划进行,也基本达到我所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课还没上完,我已经有了遗憾之感。因为临场发挥的能力和经验的欠缺,交流讨论场景鉴赏和实践场景描写两个板块完成得比较仓促,未能达到应有的程度和水平。现在想来,这些应该算是我对自己的教学所做的最原生态的反思,而真正的反思是在聆听了各位前辈和同仁的评价之后开始的。他们在给予肯定的同时,给了我很多切实有力、极富启发性的指点。我归纳总结为以下三点:第一、语文课应该实现内容的深化理解。孔子有言:“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想,为人、为文固然要追求文质兼美,上课也应该以此为旨归。而我这节课在处理内容和形式时有些偏颇,执着于穷尽对描写手法的鉴赏,而对课文本身的核心内容有所忽略。《端午日》中流动的是浓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我却未能加以强化,这是一处不容忽视的败笔。另有,在ppt的制作上也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多配的动画图片有点喧宾夺主。第二,语文课应该实现方法的落实掌握。本课中,我着重以《端午日》的场景描写为例子,系统地总结了文中所体现的各种描写方法。遗憾的是,我在讲授这个环节时没有进行强化总结,这使得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流于仓促和浮泛,对这几种描写方法的认知不够扎实。在随后的对“追鸭竞赛”的11/11场景描写中,有的学生就没有能够有意识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练习。第三,语文课必须重视语文特有的感悟体验。在本课中,我在强化方法的指导的同时,弱化了对朗读的要求。我想,语文课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导,更要有朗读感悟,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上课时当把二者有机结合,以理解促进朗读,用朗读体现理解。再次回望开公开课的前前后后,感受最深的是那种无形的压力,然而也深知这些压力正是成长的契机。我想,也只有在不断的历练与反思中才能不断地成长吧。
本文标题:2024年小班语言端午节教案【范例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053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