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九级故乡的草原教案_幼儿园大班草原教案(4篇)
1/16九级故乡的草原教案_幼儿园大班草原教案(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分享的“九级故乡的草原教案_幼儿园大班草原教案(4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九级故乡的草原教案幼儿园大班草原教案【第一篇】课文的写作线索并且板书。1、哪几句写了草原的宽阔。2、找比喻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1、学生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2、生回答师板书:汽车前面引路欢迎远客许多人来看客人握住手亲切相见奶茶、酒奶豆腐、肉热情款待2/16唱歌联欢话别跳舞“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活斜阳。”1、讨论。2、学生谈谈对句子的理解。抄写喜欢的句子。草原草原美景汽车前面引路欢迎远客许多人来看客人汽车前面引路欢迎远客许多人来看客人握住手亲切相见奶茶、酒奶豆腐、肉热情款待唱歌联欢话别跳舞九级故乡的草原教案幼儿园大班草原教案【第二篇】3/16教学目的要求一、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讲读分析,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使学生了解蒙汉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培养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读写训练项目,加深对“展开丰富想象”、“抓人物特点”等训练重点的认识。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加深对“展开丰富想象”和“抓住人物特点”等训练重点的认识,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本文所写的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有的句子含义也较深,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具准备幻灯片、录音磁带。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一、介绍写作背景和草原风土人情。向学生提供有关反映草原风光和草原民俗的图片和读物。其目的是:①为突破难点,理解课文作准备。②培养学生使用参考书的能力。二、范读课文。三、自学字词,重点理解下面词语:回味、洒脱、迂回、襟飘带舞、拘束、羞涩、会心四、出示预习提纲4/16内容如下(教师巡视指导):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认真读课文,按“写景”、“叙事”给课文分两部分。并按课后揭示,概括第二部分各自然段的段意。3.结合上下文,试着理解课后2题中的句子,为下节课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五、课上交流。学生交流预习情况,自由发言。1.说说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什么疑难问题?是怎么解决的?2.经过努力,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第二课时(讲读课)一、抓住总结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清脉络,把握整体。(一)板书课题。(二)教师启发,引读,并板书总结句。(三)按照“写景”、“叙事”的写作方法给课文分成两大部分。二、在预习的基础上,围绕总结句,逐段读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把预习所得充分表达出来,使学生享受到自学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老师给以恰当的引导点拨,使学生的认识得以完善、深化,达到正确认识事物的目的。5/16学习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一)指名朗读第一段,要求学生按照写草原景色和写作者感受把全段分成两层。(二)围绕“天涯碧草”这一特点,设计如下思考题,引导学生逐层读议。1.草原的天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看后产生了什么样的心情?2.天底下草原的景色给作者总的印象是什么?找出有关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3.找出具体写“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句子,谈谈这种景色怎么美丽?出示草原的风光图片,指导学生看图欣赏。使学生头脑中建立的形象更加完善,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正确理解语言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师形象的描绘,把学生带到草原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为下一步理解作者的感受作了铺垫。(三)在这种境界中,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个思考题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体现在不能直接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而要进行独立思考,思考的依据又离不开课文的词句。这样,学生要读懂这句话就要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过程,不但要读,还要联系上下文想、说。体现了“语言—思维—语言”的学习过程。(四)创设情境,丰富想象。学生边听乐曲伴奏下的有感情朗读,边看图,边想象,使6/16学生头脑中浮现出富于诗情的画面。(五)小结写法。(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想象,运用恰当比喻。)学习第二部分。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虽然难理解的句子较少,但草原人民特有的风土人情学生较生疏,所以教学时应从整体入手,先理清文脉,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住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把草原人民特有的欢迎客人的方式作为理解重点,从而使学生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作者是怎样写出人物特点的。(一)理清脉络。(据课后提示,概括第二部分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二)读议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1.指名朗读,给第二自然段分成两层,并说出层意。2.读议第一层,作者又进一步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辽阔、寂静)3.学习第二层。1出示文中插图的幻灯片,图文对照,说说草原人民是怎样迎客的?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重点理解比喻句,抓住表现“远迎、急切、盛装、人多”的'词语,学生谈理解,教师适当点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2作者是怎样写出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通7/16过写草原人民特有的迎客方式来表现的。)(三)按要求自学三、四、五自然段。1.自学提示:①默读课文。②“相见”、“款待”、“联欢”的场面是怎样的?③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2.交流自学所得。“相见”一段重点理解“也不知是谁的手……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民族团结互助”。“款待”一段重点理解“谁都有礼貌……不拘束”;“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会心微笑”。(四)回到结句,总观全文,深化整体。教师利用板书和学生一起,从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和写作特点以及本课重点训练项目三个面总结全文。第三课时(练习课)(略)自评:《草原》这一课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出发,我力图做到“加强预习,长文短讲,强化训练,大量阅读”。把课前预习、课外阅读纳入每1课文的教学之中,把预习作为讲读的基础,把讲读作为预习的深入,把课外阅读作为讲读的延伸。尽力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般情况下,我都这样安排课时: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第二课时读议课;第三课时练习和课外阅读课。8/16预习指导课是在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强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不再把诸如解决生字词、分段、概括段意等做为预习重点,而是把这些做为一种习惯来要求。预习课是把下一节讲读课中要解决的重点、难点交给学生。读议课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长文短讲。这节课仍以学生为主体。下面,着重谈谈《草原》讲读课的教学特点。九级故乡的草原教案幼儿园大班草原教案【第三篇】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草原》教案。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学会积累语言。3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和蒙古同胞的热情豪客,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会品味积累语言。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9/16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1)草原的景色如何?(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a.理解以下几个词语: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10/16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文章的,教案《《草原》教案》。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文章的行文线索的。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容如下:这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板书:风景之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11/16(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b.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c.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a.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12/16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1、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非常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2、自学课文的第二-五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1)、你认为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吗?你是丛哪里看出来的?(2)、通过读文,你了解了多少蒙古族同胞的风俗习惯?3、学生自学批注,汇报。4.同学们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你体会到了吗?那么你能够带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1.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1)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引导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客人会怎样感谢?(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说说你的祝酒辞。(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赛马摔跤等。用13/16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5)投影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师生评议朗读。1.直抒胸臆:2.精
本文标题:九级故乡的草原教案_幼儿园大班草原教案(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997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