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章舒适与安全第一节满足病人舒适的需要舒适与不舒适不舒适的原因护理不舒适病人的原则增进舒适的方法各种卧位一、舒适与不舒适舒适不舒适疼痛是不舒适中最严重的形式二、不舒适的原因身体方面个人卫生姿势和体位不当压力和摩擦机体内部原因社会方面缺乏支持系统角色适应不良二、不舒适的原因心理精神方面焦虑、恐惧不受关心与尊重面对压力环境方面通风不良陌生的环境异味噪声及干扰三、护理不舒适病人的原则预防在先,促进舒适加强观察,去除诱因互相信任,给予心理支持四、增进舒适的方法增进舒适的护理措施有保持病室环境整洁维护病人身体清洁维持适当的姿势和舒适卧位等(一)卧位的性质及作用卧位的性质根据卧位的自主性可分为主动、被动和被迫三种卧位。根据卧位的平衡稳定性,可分为稳定性卧位和不稳定性卧位。卧位的平衡性与人体的重量、支撑面成正比,与重心高度成反比。主动、被动和被迫三种卧位主动卧位:病人在床上自己采用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称主动卧位。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能力变换卧位,躺在被安置的卧位,称被动卧位。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因疾病或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称被迫卧位。舒适卧位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协助病人增加身心舒适,达到完全休息的目的。符合人体力学的要求,降低关节的压力和活动限制,维持正常的功能位置,避免关节及肌肉挛缩。至少每2h变换卧位1次,并加强受压部位的皮肤护理,能避免骨突处皮肤破损,预防发生压疮。某些卧位能减轻症状,起到协助诊断和治疗的作用。(二)常用卧位1、仰卧位(1)去枕仰卧位适用范围全身麻醉未清醒或昏迷病人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病人实施(二)常用卧位1、仰卧位(2)中凹卧位适用范围:休克病人实施:抬高头胸部约10°~20°抬高下肢约20°~30°(二)常用卧位1、仰卧位(3)屈膝仰卧位适用范围:腹部检查或接受导尿、会阴冲洗等。实施(二)常用卧位2、侧卧位适用范围:灌肠、肛门检查、及配合胃镜检查等。预防压疮。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便于护理局部受压部位。实施(二)常用卧位3、半坐卧位适用范围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心肺疾病所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腹部手术后病人。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实施(二)常用卧位4、端坐位适用范围:心力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病人。实施(二)常用卧位5、俯卧位适用范围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时。脊椎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病人。胃肠胀气所致腹痛。实施(二)常用卧位6、头低足高位适用范围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易于咳出。十二指肠引流,有利于胆汁引流。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垂。跟骨或胫骨结节牵引时。实施(二)常用卧位7、头高足低位适用范围颈椎骨折的病人作颅骨牵引时。减轻颅内压,预防脑水肿。颅脑手术后的病人。实施(二)常用卧位8、膝胸位适用范围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后倾。促进产后子宫复原。实施(二)常用卧位9、截石位适用范围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如膀胱镜、妇产科检查、阴道灌洗等。产妇分娩。实施第二节疼痛病人的护理疼痛的概念疼痛的发生机制疼痛的原因影响疼痛的因素疼痛的护理疼痛(pain)是一种令人苦恼和痛苦的感觉,这种感觉大多是由局部特定的神经末梢刺激所引起的。疼痛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征象与症状,是病人最痛苦的感受,是不舒适的最高形式。一、疼痛的概念疼痛具有三种共同特征:疼痛提示个体的防御功能或人的整体性受到侵害。疼痛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险警告,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疼痛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二、疼痛的发生机制痛觉感受器为位于皮肤和其它组织内的游离神经末梢。神经、体液调节牵涉痛:疼痛的一种类型,表现为病人感到身体体表某处有明显痛感,而该处并无实际损伤。这是由于有病变的内脏的神经纤维与体表某处的神经纤维会合于同一脊髓段。三、疼痛的原因温度刺激化学刺激物理损伤病理改变心理因素四、影响疼痛的因素年龄社会文化背景个人经历注意力情绪疲乏个体差异病人的支持系统治疗及护理因素五、疼痛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评价疼痛的评估健康史:了解有无过去疼痛经验,本次疼痛的时间、规律、部位、性质、程度以及有无其它伴随症状。身体运动情况: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身体的动作以及全身症状。常见的身体动作有四种:静止不动、无目的乱动、保护动作、规律性或按摩动作。疼痛的评估声音病人控制疼痛的模式疼痛对病人的影响评估疼痛的程度疼痛程度的评估数字评分法文字描述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的护理措施止痛药物止痛物理止痛针灸止痛心理护理促进舒适药物止痛法正确运用镇痛药物镇痛药种类甚多,在诊断未明确前不能随意使用镇痛药,以免掩盖症状,延误病情。对慢性疼痛的病人应掌握疼痛发作的规律,最好在疼痛发生前给药。当疼痛缓解或停止时应及时停药,防止副作用及耐药性,某些药物长期应用可致成瘾性更应慎用。麻醉性止痛药有成瘾性,应慎用,重度、不能忍受的疼痛可以使用,对于中度及轻度疼痛应采用非麻醉性止痛药。镇痛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地消除或缓解痛觉的药物,在镇痛时,意识清醒,其他感觉不受影响。非麻醉性与麻醉性止痛药非麻醉性止痛药:具有解热镇痛的功效,用于解除中度疼痛。如:肌肉痛、关节痛、神经痛等。eg:阿司匹林麻醉性止痛药:通过中枢抑制作用而改变痛觉,用于难以控制的剧烈疼痛。eg:吗啡、杜冷丁癌痛的“三阶段疗法”原则:按药效的强弱依阶梯顺序使用;使用口服药;按时、联合服药;用药剂量个体化第一阶段:主要针对轻度疼痛的病人。选用非阿片类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炎类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第二阶段:主要适用于中度疼痛的病人,若用非阿片类药物止痛无效,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杜冷丁、可待因等。癌痛的“三阶段疗法”第三阶段:主要用于重度和剧烈性癌痛的病人。选用强阿片类药,如吗啡、哌替啶、美沙酮等。辅助用药:在癌痛治疗中,常采取联合用药的方法,即加用一些辅助药以减少主药的用量和副作用。常用辅助药有: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类;弱安定类,如艾司唑仑和地西泮等;强安定类,如氯丙嗪和氟哌啶醇等;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物理止痛与针灸止痛应用冷、热疗法可减轻局部疼痛。此外,理疗、按摩与推拿也是临床上常用的物理止痛方法。针灸止痛心理护理建立信赖关系尊重病人对疼痛的反应介绍有关疼痛的知识减轻心理压力分散注意力参加活动、听音乐、有节律按摩、深呼吸、想象、松弛法促进舒适帮助病人取用正确的姿势、舒适整洁的病床单位、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备、适宜的室内温度等都是促进舒适的必要条件。第三节满足病人安全的需要一、影响安全的因素1.机械性损伤:跌倒、坠床2.温度性损伤:冷热3.化学性损伤:药物4.生物性损伤:病原微生物5.医源性损伤: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病人心理或生理上的损害容易跌倒的高危病人视力、平衡感或定向感有缺陷。因为手术、缺血、患病,或麻痹而致身体虚弱。身体感觉异常,如脑血管意外造成的腿部麻木现象。婴幼儿及老年人。处于严重疼痛状态下。卧床数日或更久的病人。昏迷、抑郁、有自杀倾向、幻想,或其他的精神状态改变。服用某些药物,如:镇静剂、安眠药、止痛药等而引起眩晕、低血压。使用一些新的装备,如石膏、拐杖。最近身体有明显的改变,如:截肢。从坐位或卧位突然站起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病人。走在不熟悉或光线不好的地方,以及睡在不熟悉的房间或不熟悉的床上。二、保护病人安全的措施保护具床档约束带支被架辅助器拐杖手杖(一)保护具的应用目的:为了防止小儿、高热、谵妄、昏迷、躁动及危重病人因虚弱、意识不清或其它原因而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确保病人安全常用保护具:床档约束带支被架约束带使用约束带的注意事项严格掌握保护具应用的适应证,维护病人自尊,不能以约束来对病人进行威胁或处罚。保护具只能短期使用,使用时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并协助病人翻身,保证病人安全、舒适。使用约束带时,约束带下应垫衬垫,固定须松紧适宜,其松紧度以能伸入1~2手指为宜。注意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受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包括皮肤的颜色、温度、活动及感觉等;每2小时定时松解一次,并改变病人的姿势,及给予受约束的肢体运动,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记录使用保护具的原因、时间、每次观察结果、相应的护理措施、解除约束的时间。约束带的使用方法支被架主要用于肢体瘫痪或极度衰弱的病人,防止被盖压迫肢体。也可用于灼伤病人的暴露疗法而需要保暖时。(二)辅助器的应用目的:为身体有残障或因疾病及高龄行动不方便的病人,使用辅助器材辅助病人活动,保障病人的安全。病人使用拐杖时的注意事项病人意识清楚,身体状态良好、稳定。使用者的手臂、肩部或背部无伤痛,活动不受限制,以免影响手臂的支撑力。穿安全不滑的平底鞋,鞋子要合脚;衣服宽松合身。地面干燥,无可移动的障碍物。调整拐杖,将全部的螺钉栓紧、拐杖橡胶底垫靠牢拐杖底端。选择较大的练习场地,避免拥挤和分散注意力。备一椅子,供病人练习疲劳时休息。
本文标题:第十章舒适与安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77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