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硕士论文-国家系统安全理论初探
国家系统安全理论初探作者:黄金元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参考文献(50条)1.参考文献2.张世鹏.殷叙彝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19983.TLFriedmanTheLexusandtheOliveTree19994.RolanRoertsonGlobalization19925.MWatersGlobalization19956.MAlbrowTheGlobal19967.PMcMichelDevelopmentandSocialChange20008.文军西方多学科视野中的全球化概念考评[期刊论文]-国外社会科学2001(3)9.梁展全球化话语200210.程光泉全球化与价值冲突200311.王列.杨雪冬全球化与世界199812.李惠斌全球化与公民社会200313.陶汉章孙子兵法概论198414.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全球化研究中心全球化:时代的标识15.子杉国家的选择与安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安全观的演变与重构200516.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200217.郑卫平.刘明福军队新的历史使命20051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196919.列宁列宁全集20.金细国家安全论200221.理查德·哈斯.陈遥遥.荣凌规制主义--冷战后的美国全球新战略199922.汉斯·摩根索国家问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199023.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199224.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200125.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阎学通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200326.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200227.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200228.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200229.王逸舟西方国家政治学:历史与理论199830.巴瑞·布赞新安全论200331.郭树勇英国学派的研究方法及其演变[期刊论文]-欧洲研究2004(5)32.任晓从集体安全到合作安全1998(04)33.克雷格·A·斯奈德当代安全与战略200134.StudySeries14,ConceptsofSecurity198535.丛鹏大国安全观比较200436.自苏浩从哑铃到橄榄:亚太合作安全研究200337.现代汉语词典199638.查看详情2002(09)39.查看详情200540.李文盛恶魔的符咒2005(11)41.查看详情200542.查看详情200543.里查德哈斯美国应以一体化理论指导外交200544.陈衡科学研究的方法论19824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6.于丁春哲学方法论199047.迈克尔·尼科尔松再论现实主义与乌托邦主义48.提莫·邓恩八十年危机:1919~1999年的国际关系200349.江泽民在北戴河会见诺贝尔获得者时的讲话199050.胡宁爱因斯坦的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1979(03)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刘跃进论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五项战略性需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为了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的安全形势,保障我国国家安全,我们需要全方位的观念--系统的国家安全观;需要全方位的法治--真正的国家安全法;需要全方位的谋划--完整成文的国家安全战略;需要全方位的保障--统领全局的国家安全机构;需要全方位的研究--科学创新的国家安全理论.2.学位论文彭习华女性主义安全理论研究——以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为例2004女性主义学者发现,在国际关系这个学科领域里存在诸多性别偏见之处,任何关于妇女问题的研究或者理论都处于一种边缘化或者被忽视的地位.因此,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的安全理论研究相对于其他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如现实主义安全理论研究)而言理所当然地处于边缘化地位.然而事实是,女性主义无论是对安全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对国际关系这个学科都作出了巨大贡献.该文通过社会性别分析视角详细分析了国际关系领域中的安全理论所存在的性别偏见现象,并详细对国家安全理论、经济安全理论和生态安全理论进行了检视.该文试图达到以下两个目的:其一,通过性别视角分析国际关系领域中的安全理论,使人们更加关注这个领域里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其二,通过性别视角,在已有女性主义安全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安全理论研究的视角和领域.该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女性主义安全理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篇章结构和尚且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一部分主要界定三个核心概念:女性主义、安全和社会性别,在社会性别一节里解释安全理论研究的不同分析方法,如民族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和种族分析法.特别重点介绍了该文所采用的社会性别分析法.第二部分是对传统主流国家安全观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构女性主义的国家安全理论.第三部分是对经济安全观的批判,在此基础之上尝试建构女性主义的经济安全理论.第四部分批判了主流生态安全观,并在此基础之上建构女性主义的生态安全理论.第五部分总结了女性主义的安全理论.在指出女性主义安全理论研究的创新之处的同时,文章进一步明确了这些理论尚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3.期刊论文靳利华.JINLi-hua西方国家安全理论之比较研究——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与建构主义-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8(6)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作为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在国家安全理论方面各有所长,但都不能完全解析国家安全面对的新情况.因此,只有全面、辨证地分析其主张,才能更好地认识冷战后国家安全的新变化.4.学位论文宫笠俐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国家安全观之比较2006国家安全理论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三大流派——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对国家安全问题均有各自的理解。现实主义学派认为,由于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决定了主权国家之上不存在共同的权威机构,所以国家之间总是存在着利益的竞争与冲突,一国之存在对他国而言本质上都是一种威胁。现实主义的国家安全理论是当前许多国家制定安全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均势政策均与之有关。自由主义的国家安全理论更倾向于用国际机制解决安全问题。该学派认为,世界之所以会出现战争,是因为国际体系的不健全,而要使国际体系健全,首先要解决的是机制性问题。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集体安全体系的核心在于必须拥有一套强制性的安全机制,集体安全、合作安全皆源于此。建构主义的国家安全理论则试图以社会理论来重新解析国际政治,强调文化、规范等因素的作用。建构主义的国家安全理论也承认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但只强调社会建构对国家行为和安全的影响。由于国际关系三大理论流派的安全理论都是用来指导西方国家外交政策的,并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所以我国也在探索适合本国具体国情的安全观。建国后,我国的安全观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更新。由于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国际环境及国家战略目标不尽相同,所以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观也各有不同。第一代领导集体所面临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所以这一时期的国家安全观侧重于军事安全。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第二代领导集体对时代主题做出了新的判断,认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所以这一时期的国家安全侧重于综合安全。冷战结束后,国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新安全观”。本文认为,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国家安全观的相同之处在于都以奉行独立自主与和平共处为指导原则、以维护领土完整为重要手段、以实现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为主要外交政策来维护国家安全;同时,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观在运用经济和军事手段的侧重点、安全观的内涵、安全战略重心、对外安全合作方针等方面又有所不同。本文撰写的宗旨是:通过对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国家安全观的总结和比较研究,为今天乃至今后我国安全观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5.期刊论文靳利华.JINLi-hua西方国家安全理论之比较研究——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与建构主义-唐山学院学报2007,20(3)比较分析了新现实主义的军事、个体安全,新自由主义的合作、机制安全,建构主义的文化、建构安全.这三个理论范式各有所长,但都不能完全解析国家安全面对的新变化.因此,对西方的理论流派中的国家安全观要全面、辩证地分析.6.学位论文邢文萍新安全观视野下的中国国家安全2008在国际政治中,安全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也是一个基本的价值诉求,国家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一国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是每个国家都要追求的持久的目标,也是国际社会得以发展的保证。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国家的安全理论进行诠释。所谓安全,就是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国家安全是指作为利益集合体的国家,由于自己力量而不存在威胁,不存在恐惧的状态,它不仅包括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方面的内容,也包括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共同的安全。一般来说,小国、弱国总是把确保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作为首要的基本的目标,而大国、强国则往往追求更大、更多的安全利益。冷战结束以来,随着诸如环保问题、恐怖主义等一些新的安全问题的出现,传统的国家安全理论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国际关系的现实对有关学者和理论家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种这情况下,出现了一些新的论述,实现了由传统国家安全观到新国家安全观的转变。新安全观理论的提出为认识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在保持安全基本内涵的同时为安全研究注入了新的意蕴。第二部分旨在分析在新的时代即和平发展时代中国的国家安全问题现状。改革开放的20多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参与国际体系、国家身份再造和社会化过程的一个时期。虽然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作为一个改革开放和迅速发展的大国,中国正在变成一个对地区和世界事务越来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正在变成国际体系的一个积极参与者和改革者,由一个过去被国际社会忽略和偶尔借重的对象正在变成一个既被重视、又被借重、同时又被加以防范和制约的对象。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领土大国和综合实力不断上升的有着悠久文明史的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在当今世界,缺乏中央权威的状况的无政府状态仍然是我们认识国际政治的基本起点,安全困境作为影响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每一个国家必须面对的现实,中国同样面临着安全困境。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和平发展时代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困境等因素客观上要求中国必须突破传统的安全理念和安全行为方式,制定出新情况下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新战略,探索出一条既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又有利于保证世界和平与稳定,并与国际安全发展大趋势相吻合的新道路。中国依据其自身的特点,从实现自身利益的主观诉求和维护世界和平、地区稳定的客观需要的角度适时提出了一种缓解“安全困境”的以“互助、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这一新的安全理念的提出其外交实践,对于改善我国的战略安全环境、塑造我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保证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7.学位论文杨延冰“东突”恐怖主义与中国国家安全2006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欧美同盟关系发生动摇,一些潜在的国际政治、经济、宗教矛盾日益凸现。特别是9·11事件后,大国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使非传统安全问题凸现成为人类在新世纪不得不面临的新问题。本文通过详细分析“东突”恐怖主义的社会基础、发展阶段及实质后认为,“东突”恐怖主义作为国际恐怖主义的一部分,已经对国家的经济安全、政治稳定及文化安全的健康发展等构成了威胁。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未来中国应对“东突”问题的总体思路。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非传统安全理论。文章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介绍了安全的含义及安全理论的发展演变;二是分析介绍了非传统安全的概念、特征以及非传统安全问题凸现的原因及其主要类型。第二部分,“东突”恐怖主义界说。文章首先对当代世界恐怖主义及其主要类型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对“东突”恐怖主义的类型、发展阶段、现实表现和猖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本文标题:硕士论文-国家系统安全理论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68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