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云南省石林县巴江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检测语文试卷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2-2023学年云南省石林县巴江中学七下6月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5个小题,共6页;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00分)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①zhuó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②bēi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1、加点词“憎恶”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zēngwùB.zèngwùC.zèngè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②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昨晚,在临湘剧院,一台惟妙惟肖....的“中外名曲”音乐会让我们领略了音乐的无穷魅力。B.长江上架起的桥梁愈见其美,造型独特的桥身与两岸美丽的景色彼此呼应,相.得益彰...。C.因为我写字姿势不够端正,爸爸多次教育我:“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D.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一闪而过,快捷如飞。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莫言写了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B.为了防止不再发生安全事故,学校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CD.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丰富了“诵经典,闻书香”的活动。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②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却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③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④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⑤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A.③⑥①⑤④②B.③⑤④②⑥①C.⑥①②③④⑤D.⑥②①④③⑤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怀念。文章选自小说集《呐喊》。B.《伟大的悲剧》本文作者是茨威格,奥地利作家,这篇文的主人公是斯科特。C.《驿路梨花》以梨花为喻,为线索,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过程中,讴歌了年青一代的优秀品质。“驿路梨花处处开”一语双关,主要为了歌颂雷锋精神到处发扬光大。D.《最苦与最乐》作者是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1)独坐幽篁里,。(王维《竹里馆》)(2),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3)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4),关山度若飞。(《木兰诗》)(5)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6)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7)《望岳》中的“,”,表现了青年杜甫渴望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的心胸气概。二、综合性学习(8~12题,共10分)(一)学习与探究(6分)远在乡下的老爷爷带着大袋土特产来到省城大儿子家里,准备趁农闲住一段时间,吃中饭的时候,城里的儿媳特地给老人准备了一双公筷。看到一桌人都没有用公筷,吃着吃着,老爷爷心里越来越难受,当天傍晚时分,老爷爷便离开大儿子家,含泪来到火车站坐了一晚,原本打算住一段时间的老人第二天便回到乡下老家。8、请你站在大儿媳的角度,说说给老人准备公筷的理由。(2分)9、原本打算在儿子家住一段时间的老人为什么刚刚到儿子家又匆匆离开?(2分)10、作为老爷爷最痛爱的孙子,你觉得吃饭的时候,怎么做才好?(2分)(二)名著阅读(4分)11、习总书记常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请从下列名著作品的人物中任选其一,结合其相关奋斗经历说说他的“幸福”何在。(2分)A.《骆驼祥子》中的祥子B.《红岩》中的江姐12.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请你说说《海底两万里》中是如何体现“科幻”这一特点的。(2分)三、阅读(13~26题,共3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3-14题。(4分)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3.赏析该诗,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诗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B.二句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C.“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D.“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14.诗的后两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千古名句,请从“独”字进行赏析。(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0分)【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①。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②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券,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③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④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选自袁枚《子不语·卷十四》)注:①堵:墙。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③取势:摆好姿势。④纵:放开。15.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1)尔安敢轻.吾射(2)惟手熟尔.(3)咳嗽不绝.声(4)傲.之曰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2)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18.选文在刻画卖油翁与卖蒜叟的形象时,既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又运用手法来间接刻画。(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0分)好一朵木槿花宗璞(1)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不在乎秋的肃杀。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2)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保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3)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4)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中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中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5)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拔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6)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7)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8)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9)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10)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11)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12)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即使再有花开,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19.阅读全文,请依次梳理作者对木槿花情感态度变化的过程。(2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答:轻视——————期待20.到木槿第二次开花前,作者已由惶恐不安到“习惯了这类景象”。阅读全文,“这类景象”指的是什么?(答出两种即可)(2分)答:21.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1)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2)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这句话为什么反复出现,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22.文章先说印象中的木槿是平庸的,后说木槿花是“震撼了我的那朵花”,这样的安排有何妙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2分)答:(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3~26题。(10分)与母亲相守50天明前茶①因为武汉封城,莉君已经在娘家待了整整50天。②莉君与母亲都是能干且脾气犟的人,秉承的人生哲学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因此,往年春节,莉君回娘家过年,待上5天,是她忍受的极限。她40多岁了,可一回娘家,一定会被老母亲当成14岁的小姑娘管着。③早上睡个懒觉,挨管;晚上11点过了还在刷剧,挨骂;怕胖,少吃一口肉,要管,说是富富态态才吉利;做瑜伽伸展得像一只软腰猫,要管,说是万一闪了腰,村医那里可只有几贴土膏药,拍个X光片还要上镇医院。④回娘家才两天,平地一声雷,武汉封城了,见女儿一脸的震惊和恍惚,母亲大喜过望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莉君略有不快地说:“留在这儿干嘛?跟你吵架呀!”话一出口,她就有点后悔。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家里空旷而冷清,盼着儿孙们春节回来,也是人之常情。然而,莉君也有不愿意长留的理由,要忍受网络的不稳定、洗澡没浴霸的不便。可是母亲就没有不便吗?按母亲的话说,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媳妇孙辈,光是坐下来吃饭,就是满满一桌。这一封城,儿孙们都回不去,不光要张罗吃喝,单是儿孙要用的文具、电池、拖鞋、睡衣,就够母亲忙的了。⑤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依照她的脾气,说软话是不可能的,尽量帮衬母亲维持这一大家子的正常运转,就成了莉君暗自给自己分派的任务。⑥每天,她帮母亲将一百多斤腊肉、咸火腿搬出来晾晒。母亲欣慰地说:“幸亏今年没嫌土猪肉贵,依旧砌了那么多肉
本文标题:云南省石林县巴江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检测语文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541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