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统战工作存在问题【最新5篇】
统战工作存在问题【最新5篇】2023/X/XX统战工作存在问题【第一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时期经济社会结构随之发生重大变化,新的社会阶层、利益群体和社会组织不断产生,以个体户、私营企业主、新媒体人士、自由择业人员等为主体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大量涌现,党外知识分子队伍不断扩大,海外归国人员、回国投资和定居的港澳台同胞及其亲属也越来越多,基层统战工作范围越来越广泛,统战成员越来越多。在新形势下,面对新的群体、新的任务,如何分类施策,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是当前基层统战工作迫切要解决好的问题。然而面对新形势和新情况,基层统战工作还存在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与新时期新阶段统战工作的目标要求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大统战工作认识有待提升一是对统战政策学习不够深刻。认为统战工作就是做团结民主党派、党外人士和侨胞、台胞工作,是为促进祖国统一服务的,与中心工作联系不大,对统战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没有将统战工作提到应有的位置,忽视统战工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对统战工作认识过于片面。认为统战工作是务虚的,在新时期已过时,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对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深不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模糊认识和麻痹思想,甚至步入民族宗教问题在本地不突出、不典型,出不了大事的误区。三是部分统战成员认识不到位。部分统战干部对统战工作新的定位认识不够,上进心不强,积极性低,对从事统战工作不用心,敷衍了事,简单应付,参政意识不强、参政议政能力有待提高。有些党外代表人士对本地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了解不够,参政议政能力不强。二、大统战工作力量相对薄弱有的基层统战工作存在“上面雷声大、下面雨点小”现象,一定程度上源于对基层统战工作的投入不够、力量相对薄弱。一是统战工作专职人员少。基层统战部门存在编制较少、力量不足等客观问题,面对复杂、繁重、多样的新情况新问题,难以做到“专而不兼”,投入到统战工作的精力受限,工作大部分停留在应付阶段、主动创新少。二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基层统战干部队伍结构往往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年龄偏大、人员老化。多数乡镇、街道办没有配备专职统战委员,基本上是由副书记(副乡镇长、街道办副主任)兼任,懂经济、熟悉统战工作的干部较少,对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不准,缺乏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三是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由于各种原因,党外干部在干部队伍中的比例距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党外干部选拔渠道不畅,数量不足,后备干部建设断层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三、统战工作的抓手赋予不够一是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虽然中央《条例》等上级规定都提出了“大统战”格局的要求,明确了成立统一战线领导小组的任务,但统战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单打独斗”的现象。统战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协调关系、联系的部门很多,但区域间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联防联动与综合治理的整体作用未有效发挥。个别部门怕惹麻烦怕担责任,对一些事务绕着走、躲着走,存在“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的问题,没有形成稳固的基层基础和强大的工作合力。二是管理方式还不够顺畅。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手段,仅限于思想教育工作,无法有效行使行政执法的职能。四、统战工作的保障不够到位一是经费投入不足。统战工作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有的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成员数量逐年增加,组织规模不断扩大,工作经费支出压力逐年增大,不少基层统战部门和统战团体的办公经费预算不足,有的缺口还不小,个别统战团体的工作经费甚至出现倒挂现象。二是场地等工作条件需要改善。部分基层侨之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基地等平台载体受限于场地条件,没有充分发挥出团结凝聚统战对象、推动统战工作的作用。统战工作存在问题【第二篇】一、企业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一)企业体制和管理创新对统战工作运行机制提出了新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得企业实行权责分明、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体制。适应新体制的需要,企业党政群各部门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和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组建机构。尤其是减员增效对本来“先天不足”的统战工作来说无疑加大了难度,原有的以组织干部为主兼统战干部的格局发生明显变化,这种状况不利于加强统战工作。(二)统战人员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对统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前,统战人员思想非常活跃、知识分子中老与新、不同的价值观相互交锋,新旧观念激烈碰撞,特别突出的是知识分子队伍不稳定。究其原因,既与社会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外部环境有关,也与企业待遇不高、人才机制不活有关。统战人员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必然同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等发生摩擦、向统战部门的工作方式提出了挑战。(三)新时期统战工作对统战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由于统战干部队伍多为兼职,他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缺乏新思路。一些同志有开创新局面的愿望,但力不从心,干工作往往在老传统,老套路上打转转,无论是“老统战”,还是新兵,普遍缺乏统战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底子薄,相关专业知识匮乏,这种状况与其担负的繁重任务极不相称。二、做好新形势下企业统战工作的对策(一)从管理创新入手,完善统战工作运行机制。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形成“大统战”格局。要针对减员增效、精简机构后出现的兼职多、跨专业多等新情况,在完善统战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在各级党委书记负责统战工作的同时,设立专职统战干部;基层党支部设立统战信息员,及时掌握反馈统战动态,把统战工作落实到最基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专兼职结合的领导网络,使企业的统战工作层层有人管。树立与时俱进观念,健全和完善统战工作管理制度。企业要根据当前统战工作现状,修订完善统战工作制度,将工作运行管理、统战理论政策宣传教育、情况通报、联谊交友、党外代表人物的选拔培养等内容,都在制度中作出规定,逐级明确党政领导、统战部门、统战专兼职干部的工作范围、责任、标准和程序。通过管理创新,带来统战管理观念的更新、管理方式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二)从适应一专多能入手,建设高素质的统战干部队伍。鉴于统战工作政治性强、政策性强、敏感性强的特点,针对当前统战干部新人多、兼职多、水平低的状况,统战干部上岗前应先行培训,解决基本素质问题,要从事业心、业务能力、工作方法入手,切实解决不愿干、不会干、不敢干的问题。鉴于统战工作连续性强的特点,保持统战干部的相对稳定很关键,要通过制度约束解决统战干部“走马灯”似的调动现象。探索建立自我激励机制。由于统战部门在企业的地位一般不及其他部门,统战干部很难进.入本单位的“评先”行列,使统战干部的积极性受到挫伤。要在企业统战系统开展评比“优秀统战干部”、“党外人员之友”等活动,这种做法对于调动积极性,激励统战干部爱岗敬业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三)从协调关系入手,充分调动统战人员为服务中心做贡献。一要用交友、联谊等方法引导统战人员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企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党政领导和统战干部要善于用“交朋友”、联谊会、座谈会等方法,广泛接触党外代表人物,通过做他们的工作进而影响其他党外群众。要引导青年知识分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的关系。同时协助有关部门解决各种利益纠纷带来的矛盾,使各类统战人员不断与企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二要为知识分子成才营造宽松环境。知识分子流动、自主择业是市场竞争的表现,对此不能怨天尤人。统战部门要配合组织部门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创造条件,还要为人才在企业内外的合理流动、公平竞争搭建平台。特别是对那些有才干而有这样那样缺点的党外人员,统战部门要出面积极协调,为他们发挥特长铺路搭桥。对各类代表人物,则要用统战政策把他们吸引在党的周围,并向统战组织推荐,加以培养。三要发挥统战人员的优势,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中心任务服务,最大限度地把统战对象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企业改革发展目标上来,是企业统战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企业要根据统战对象的不同特点,大力开展“为发展高新技术献计攻关”、“为企业文化建设进诤言”、“为企业创新创业创优献良策”等活动,为促进企业“三个文明”建设做贡献。统战工作只有贴紧企业的中心工作发挥作用,才能显示出自身的价值和优势,才能在统战人员中产生凝聚力和吸引力。统战工作存在问题【第三篇】随着新形势下统一战线领域的不断扩大,统战工作群众性、社会性日趋突出,基层统战工作任务不断加重,基础地位也愈益重要。据目前了解,河北省统一战线各方面的成员已达900多万人,比1995年增加了三分之一。其中不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倍增长,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大量增加,其他方面的工作对象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些成员中的绝大多数分布在县区乡村等基层。与此相对应,统一战线成员县(市、区)级组织和基层组织在全省已有2500多个。这种新发展、新变化,强化了基层统战工作的基础地位。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虽然仍要以大中城市的上层代表人士为工作重点,但大量的群众性的工作还要靠基层去做。基层统战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党的统战方针政策在基层的全面贯彻落实。因此,在重视做好大中城市统战工作的同时,决不可轻视基层的统战工作。目前,一些地方党委轻视和忽视统战工作的情况依然存在,并呈现出上重下轻的倒三角形态势。不少基层领导,尤其是一些基层统战干部在新的形势下,仍以传统的思维模式去寻求统战工作的变革之路,在种种误区中苦苦挣扎。基层统战干部工作中种种问题的存在,使我们不得不对以往的统战工作进行反思。本文通过对基层统战干部现状的调查分析,力图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基层统战工作进行一番思考,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供大家参考。一、基层统战干部中存在的问题种种当前,统战干部队伍结构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层统战干部大多形成了以“三门干部”(家门——校门——机关门)为主体的格局。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一些地方,不少年轻的统战干部理论知识强、文化素质高,但缺乏统战工作经历,不会与党外人士打交道;他们台上能演讲,台下却不会谈心;能走省出国招商引资,却不善于深入基层排解民忧争取人心。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老统战干部,不管是豪放还是内敛,不管是能说会道的还是寡言少语的,对世态人情都有着通透认识,他们对党外人士的心理把脉很准,跟统战对象共闯难关共同收获、据理服人息讼止争的经历让人心驰神往。而一些年轻干部,谈话中名词术语、战略思路层出不穷,每一句话听起来都很精彩,而对党外人士的愿望、要求却比较陌生。一些基层统战干部若不善于与党外人士打交道,不善于化解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降低,必将成为基层统战干部执政能力的“硬伤”。问题之一:开拓性与进取心不够,仅仅满足于对政策的诠释。即仅仅满足于对党和国家的统战政策、法律法规做常规性的解释,目的在于促进人们对政策的了解和遵循。这些工作对于一个统战工作者来说,本来是分内之事。但是仅仅满足于解释政策、宣传政策,做党和政府的传声筒,不能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是不够的。由于工作方法简单,面向社会的宣传局限于会议、活动和人物,缺乏必要的知识性,统战宣传工作缺乏深度和广度,无法形成声势。这使党内一些对新时期统战工作缺乏深入了解的同志,特别是基层的党政领导同志认为,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中央和省级,在当地做不做统战工作意义不大。这种片面追随政策而忽视积极性、主动性的统战工作必然缺乏稳定性、可靠性和科学性。问题之二: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够,工作停留于上级命令的附庸。一些地方、一些单位的统战工作部门,习惯于按照上级部署在适于做统战工作的大气候下,开展了大规模的活动,对统战对象的教育活动也是仅仅听候于上级的决定和安排。或者是怕工作难做,或者是做开创性的工作有一定的阻力,或者是做领导没交予的任务怕承担责任而不愿去干,如此等等。具体表现为:一些统战干部不能经常主动深入到党外人士中间,与他们谈心交心,而是停留在逢年过节看望几次,或在机关坐等党外同志上门,或在座谈会、联谊会上见见面,对党外人士究竟想什么、盼什么、干什么缺乏了解和认识,有的党外人士形象地把这些称作“见了面,吃了饭
本文标题:统战工作存在问题【最新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802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