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电子设计/PCB > 电路原理图设计评审检查要素表
是否免是否免1是否使用公司规定画图软件2是否采用公司标准模板制定标题栏3是否在原理图上标注了主功率点,例如高电压,高电流等说明4去耦电容是否放置在相应的器件旁边5地网络是否按照要求进行命名6是否按照下国际标准要求对器件标号7是否将功能相同的电路放在一起,并进行说明8对于电压采样信号,电流采样信号等敏感信号线,是否增加走线注意事项说明9对于需要特别注意的信号线,是否特殊注明走线要10不使用的运放、比较器、DSP端口,逻辑端口以及控制端口是否有特殊处理11输入电压范围、频率的范围要求标注12输入的欠压、过压、过流、过功率保护电路13输入保险管是否考虑UL和IEC的不同差异14保险管选用时,考虑在后级短路时,保险管是否能够正常断开15EMC电路:如X电容、Y电容、共模电感、差模电感的额定电压、感量是否符合规格书要求16防雷电路的共模部分是否考虑耐压测试时的临时脱开方案17保险管选用时考虑I2t的影响,确保在浪涌和冲击电流测试情况下,保险管不会断开;尽量考虑慢熔保险管18Y电容总量是否影响漏电流指标19继电器绕组是否并联反接二极管20软启动电阻的选用,是否考虑了辅助电源满载输出时,软启动电阻上的压降导致输入冲击电流超标21电阻如果采用热敏电阻,必须考虑低温启机问题备注检查内容项次原理图符合性评审输入电路软启动电路电路原理图设计评审要素表项目名称:图号:版本:自检结果检查结果22市电软启动电路,输入相位是否符合软件设计要求23电池软启动电路,所选择的功率限流电阻是否符合电阻脉冲功率曲线24输出整流晶体管的工作频率、耐压、额定电流是否能够满足输出要求,高频整流是否需要漏感尖峰吸收回路25输出储能电感的规格型号、感量是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26输出虑波电解电容的耐压、容量,是否LowESR电解电容27输出稳压采样电路的方式28输出过流保护采样电路方式29过温保护采样电路方式30输出过压保护电路方式31输出短路保护32通讯电路的控制方式33输入整流桥如果有接地的散热器确认是否有安规认证34PFC电路在整流桥后必须并联适当容量的耐受大纹波电流的金膜电容35PFC二极管和开关管是否考虑吸收电路36PFC后电解电容的容量是否满足整机功率要求37对于单相PFC电路,PFC开关管和二极管的耐压不低于600V38PFC电压反馈采样和过压保护采样电路必须为2路,走线分开引出,防止安规单点故障39逆变桥电路的主开关管耐压值选取是否合理,输出208-240V机种至少选用1200V耐压的开关管40逆变管是否考虑尖峰影响,并且加尖峰吸收电路41输出电容纹波电流及寿命检查,是否选取安全薄膜电容42辅助电源如果有电解电容,是否考虑反馈环失效时的电解电容安规问题43辅助电源启动电阻是否考虑最低输入电压情况下的启动44控制芯片是否有去耦电容45各输出支路的二极管是否采用肖特基二极管来减小反向恢复电流整流和PFC主电路逆变电路辅助电源软启动电路输出电路控制与保护电路46是否考虑辅助电源安规短路、开路试验47芯片驱动输出端是否有反接肖特基二极管做保护48基准电路是否有去耦电容49芯片启动电容考虑在重载情况下的启动能量是否能提供50原边辅助电源的反激电路开关管推荐900V以上耐压值51是否考虑辅助电源安规过载试验52芯片自启动电容是否考虑低温情况下的容量下降问题,尽量避免使用电解电容辅助电源自检人:复检人:QA:核准:1、本表单适用于原理图设计的最后检查;2、该表经硬件工程师自检,项目负责人复检,研发经理核准Rev.PA1.检查所有的芯片封装图引脚是否有误当然,我指的是自己画的芯片封装。我在项目中曾经把一个芯片的2个引脚画反了,导致最后制版出来后不得不跳线,这样就很难看了。所以,检查与原理图前一定要从芯片的封装入手,坚决把错误的封装扼杀在摇篮中!2.使用protel的Tools-ERC电气规则检查,根据其生成的文件来排错这个指的是protel99的ERC电气规则检查,DXP应该也会有相应的菜单可以完成这样一个检查。很有用,它可以帮你查找出很多错误,根据它生成的错误文件,对照着错误文件检查一下你的原理图,你应该会惊叹:“我这么仔细地画图,竟然还会有这么多错误啊?”3.检测所有的网络节点net是否都连接正确(重点)一般容易出现的错误有:(1)本来两个net是应该相连接的,却不小心标得不一致,例如我曾经把主芯片的DDR时钟脚标的是DDR_CLK,而把DDR芯片对应的时钟脚标成了DDRCLK,由于名字不一致,其实这两个脚是没有连接在一起的。(2)有的net只标出了一个,该net的另一端在什么地方却忘记标出。(3)同一个net标号有多个地方重复使用,导致它们全部连接到了一起。4.检测各个芯片功能引脚是否都连接正确,检测所有的芯片是否有遗漏引脚,不连接的划X芯片的功能引脚一定不要连错,例如我使用的音频处理芯片有LCLK、BCLK、MCLK三个时钟引脚,与主芯片的三个音频时钟引脚一定要一一对应,连反一个就不能工作了。是否有遗漏引脚其实很容易排查,仔细观察各个芯片,看是否有没有遗漏没有连接出去的引脚,查查datasheet,看看该引脚什么功能,如果系统中不需要,就使用X把该引脚X掉。5.检测所有的外接电容、电感、电阻的取值是否有根据,而不是随意取值其实新手在画原理图时,时常不清楚某些外围电阻、电容怎么取值,这时千万不要随意取值,往往这些外围电路电阻、电容的取值在芯片的datasheet上都有说明的,有的datasheet上也给出了典型参考电路,或者一些电阻电容的计算公式,只要你足够细心,大部分电阻电容的取值你都是可以找到依据的。偶尔实在找不到依据的,可以在网上搜搜其他人的设计案例或者典型连接,参考一下。总之,不要随意设置这些取值。6.检查所有芯片供电端是否加了电容滤波电源端的电容滤波的重要性就不用我多说了,其实做过硬件的人都应该知道。一般情况下,电路电源输入端会引进一些纹波,为了防止这些纹波对芯片的逻辑造成太大的影响,往往需要在芯片供电端旁边加上一些0.1uf之类的电容,起到一些滤波效果,检查电路原理图时,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是否在必要地芯片电源端加上了这样的滤波电路呢?7.检测系统所有的接口电路接口电路一般包括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需要检查输入是否有应有的保护等,输出是否有足够的驱动能力等输入保护一般有:反冲电流保护、光耦隔离、过压保护等等。输出驱动能力不足的需要加上一些上拉电阻提高驱动能力。8.检查各个芯片是否有上电、复位的先后顺序要求,若有要求,则需要设计相应的时延电路例如我项目中使用的DM6467芯片,对供电电压的上电有先后顺序要求,必须先给1.2V电源端供电,然后给1.8V电源端供电,最后给3.3V电源端供电。因此,我们将电源芯片产生的三种电压通过一个时延芯片的处理(其实也可以使用一个三极管,利用钳位电压),然后再依次输送到主芯片中.9.检查各个芯片的地,该接模拟地的接模拟地,该接数字地的是否接的数字地,数字地与模拟地之间是否隔开一般处理模拟信号的芯片有:传感器芯片、模拟信号采集芯片、AD转换芯片、功放芯片、滤波芯片、载波芯片、DA转换芯片、模拟信号输出芯片等等,往往只有当系统中存在这些处理模拟信号的芯片或者电路时才会涉及模拟地和数字地。一般芯片的接地脚该连接模拟地还是数字地在芯片手册中都有说明,按照datasheet上连接就可以了。10.观察各个模块是否有更优的解决方案(可选)其实,刚刚设计原理图初稿时,往往没有想那么多,当整个系统成型后,你往往会发现其实很多地方是可以改进可以优化的。我们项目中的电源模块前前后后改版了4次,每过一段时间往往又发现了更好的解决方案,现在的电源方案又简洁又实用,效果也高很多,我想这就是不断改进不断优化的好处吧1.检查所有的芯片封装图引脚是否有误当然,我指的是自己画的芯片封装。我在项目中曾经把一个芯片的2个引脚画反了,导致最后制版出来后不得不跳线,这样就很难看了。所以,检查与原理图前一定要从芯片的封装入手,坚决把错误的封装扼杀在摇篮中!2.使用protel的Tools-ERC电气规则检查,根据其生成的文件来排错这个指的是protel99的ERC电气规则检查,DXP应该也会有相应的菜单可以完成这样一个检查。很有用,它可以帮你查找出很多错误,根据它生成的错误文件,对照着错误文件检查一下你的原理图,你应该会惊叹:“我这么仔细地画图,竟然还会有这么多错误啊?”3.检测所有的网络节点net是否都连接正确(重点)一般容易出现的错误有:(1)本来两个net是应该相连接的,却不小心标得不一致,例如我曾经把主芯片的DDR时钟脚标的是DDR_CLK,而把DDR芯片对应的时钟脚标成了DDRCLK,由于名字不一致,其实这两个脚是没有连接在一起的。(2)有的net只标出了一个,该net的另一端在什么地方却忘记标出。(3)同一个net标号有多个地方重复使用,导致它们全部连接到了一起。4.检测各个芯片功能引脚是否都连接正确,检测所有的芯片是否有遗漏引脚,不连接的划X芯片的功能引脚一定不要连错,例如我使用的音频处理芯片有LCLK、BCLK、MCLK三个时钟引脚,与主芯片的三个音频时钟引脚一定要一一对应,连反一个就不能工作了。是否有遗漏引脚其实很容易排查,仔细观察各个芯片,看是否有没有遗漏没有连接出去的引脚,查查datasheet,看看该引脚什么功能,如果系统中不需要,就使用X把该引脚X掉。5.检测所有的外接电容、电感、电阻的取值是否有根据,而不是随意取值其实新手在画原理图时,时常不清楚某些外围电阻、电容怎么取值,这时千万不要随意取值,往往这些外围电路电阻、电容的取值在芯片的datasheet上都有说明的,有的datasheet上也给出了典型参考电路,或者一些电阻电容的计算公式,只要你足够细心,大部分电阻电容的取值你都是可以找到依据的。偶尔实在找不到依据的,可以在网上搜搜其他人的设计案例或者典型连接,参考一下。总之,不要随意设置这些取值。6.检查所有芯片供电端是否加了电容滤波电源端的电容滤波的重要性就不用我多说了,其实做过硬件的人都应该知道。一般情况下,电路电源输入端会引进一些纹波,为了防止这些纹波对芯片的逻辑造成太大的影响,往往需要在芯片供电端旁边加上一些0.1uf之类的电容,起到一些滤波效果,检查电路原理图时,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是否在必要地芯片电源端加上了这样的滤波电路呢?7.检测系统所有的接口电路接口电路一般包括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需要检查输入是否有应有的保护等,输出是否有足够的驱动能力等输入保护一般有:反冲电流保护、光耦隔离、过压保护等等。输出驱动能力不足的需要加上一些上拉电阻提高驱动能力。8.检查各个芯片是否有上电、复位的先后顺序要求,若有要求,则需要设计相应的时延电路例如我项目中使用的DM6467芯片,对供电电压的上电有先后顺序要求,必须先给1.2V电源端供电,然后给1.8V电源端供电,最后给3.3V电源端供电。因此,我们将电源芯片产生的三种电压通过一个时延芯片的处理(其实也可以使用一个三极管,利用钳位电压),然后再依次输送到主芯片中.9.检查各个芯片的地,该接模拟地的接模拟地,该接数字地的是否接的数字地,数字地与模拟地之间是否隔开一般处理模拟信号的芯片有:传感器芯片、模拟信号采集芯片、AD转换芯片、功放芯片、滤波芯片、载波芯片、DA转换芯片、模拟信号输出芯片等等,往往只有当系统中存在这些处理模拟信号的芯片或者电路时才会涉及模拟地和数字地。一般芯片的接地脚该连接模拟地还是数字地在芯片手册中都有说明,按照datasheet上连接就可以了。10.观察各个模块是否有更优的解决方案(可选)其实,刚刚设计原理图初稿时,往往没有想那么多,当整个系统成型后,你往往会发现其实很多地方是可以改进可以优化的。我们项目中的电源模块前前后后改版了4次,每过一段时间往往又发现了更好的解决方案,现在的电源方案又简洁又实用,效果也高很多,我想这就是不断改进不断优化的好处吧1.检查所有的芯片封装图引脚是否有误当然,我指的是自己画的芯片封装。我在项目中曾经把一个芯片的2个引脚画反了,导致最后制版出来
本文标题:电路原理图设计评审检查要素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05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