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主题教育廉政党课集聚【精编4篇】
主题教育廉政党课集聚【精编4篇】2023/X/XX主题教育廉政党课【第一篇】同志们:按照市教育局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计划安排,今天,我们集聚一堂,围绕“勤政、廉政、奉献”这一主题,由我为大家讲一节党课。我主要和大家探讨交流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深化“勤政、廉政、奉献”重要性的认识在讲“勤政、廉政、奉献”这个话题之前,先讲一讲这三个词的内涵:所谓“勤政”,就是恪尽职守,勤于政事,认真负责地为国为民做事。恪尽职守,勤于政事,历来为各朝各代的统治者所提倡,也为儒家思想所肯定,同时也受到百姓的称赞。所谓“廉政”,既是政治管理学的概念,又是政治伦理学的范畴。廉政的主体既指政务工作者,也指政务工作部门,对前者是官品人品,对后者是党风政风。用传统的话说,廉政就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所谓正气,是指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所谓清风,是指不贪财肥私,不贪赃枉法,不以权谋利,不沾公家一分便宜,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古代官服的肥袖可以载物,两袖一抖,常常抖出赃银贿财,而像于谦一样的廉吏只能抖出“两袖清风”。用现在的话说,廉政就是“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廉政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是社会民众对执政者的基本要求和热切期盼,更是治国理政者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西汉著名思想家董仲舒认为:“至廉而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也讲:“祸莫惨于欲利”,金代诗人元好问也发出了“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的感叹。“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畏吾能而畏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几句明代官箴,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我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君主都高度重视吏治,也都制定了非常严厉的法律来惩治官吏的腐败行为,也有无数清官流芳百世,但终因政治经济制度的本质,官员腐败乃至朝廷腐败成为必然,法律也形同虚设,以致政权覆灭。一朝取代一朝,构成了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画卷。所谓“奉献”,是一种态度,一种行动,也是一种信念。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或许是一句问候,或许是一个微笑,或许是一个赞许,亦或是一个举手之劳,都会让人感到温暖甚至欣喜。奉献,方便了别人,提升了自己;奉献,激励了他人,也鼓舞了自己。奉献,是源自内心小小的感恩的心,是对社会和人民的感恩。常怀奉献之心的人真正懂得人生的快乐,心拥奉献之念的人真正懂得人生的真谛。奉献更是一种爱,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对党员干部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爱党、忠党,服务于国家和人民,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全心全意为机关事务工作服务,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努力地用这份爱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大家的无私奉献编织出事业的美丽蓝图。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进“勤政、廉政、奉献”落到实处教育事业是天下最光辉的事业,勤政、廉政与奉献,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教育工作者如何做到勤政、廉政与奉献,具体地讲,就是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进“勤政、廉政、奉献”落到实处。(一)要传承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教育工作者应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确立立德树人的价值根据和价值标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赋予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的新任务、新要求,也是新时期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厘清“立德树人”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教育梦连着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教育的支撑,离不开教育工作者实践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基础在教育,最坚实的土壤在学校,最直接的场所在课堂,教育工作者就是最伟大的“筑梦人”。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好课堂这个神圣讲坛,用好校园这个宝贵阵地,用自己的修身立德、为人师表、职业操守为全社会树立崇高的道德标杆,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育工作者应做以德立身的示范者。崇高的道德情操是教育工作者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陶行知说,教育工作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师之德乃教之魂,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人格塑造、健康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教育工作者道德修养的严格要求,是由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性质、工作对象、工作特点决定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教师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不仅要在学业上释疑解惑、循循善诱,更要为学生人生指引方向;不仅要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更要关注并努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使他们的精神生命也健康丰盈;不但要做教书的“经师”,更要是育人的“人师”。一位有着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工作者,一定是注重立德修身、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的人;一定是在自我修养过程中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不断实现道德追求的人;一定是拥有深厚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献身教育、严谨治学、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人。教育工作者应做潜心育人的传承者。立于三尺讲坛教书育才,要靠“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学高为师”,人们常说,“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先有一桶水”。信息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一桶水已远远不够,需要具备源源不断的活水。新时代的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有完备的知识结构,熟练地获取知识、传授知识的技能,更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基础知识要广泛深厚,专业知识要扎实系统,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两方面的知识要全面准确,否则,就算不上素质过硬的教育工作者,也无从担负得起培养全面发展一代创新人才的重任。同时,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空前,“传道授业解惑”的好老师更要与时俱进,不断汲取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回应现实挑战,勇于探索,勤于实践,追求卓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在知识发展的前沿、时代发展的前沿。教育工作者应做爱满天下的践行者。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师爱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的讲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教育工作者的仁爱是无私奉献的爱,心中时刻装着学生,唯独忘掉了自己,是用一生的清贫劳累、默默耕耘去诠释的爱,用“春蚕”和“红烛”的精神去彰显的爱,奉献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境界,是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爱的体现和升华;教育工作者的仁爱是尊重信任的爱,相信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那样尊重爱护学生;教育工作者的仁爱是宽容接纳的爱,以平等、宽容、忍耐的心去理解学生、对待学生,以多元的价值观评价学生,似阳光,似春雨,无处不在。这种爱更是一种大爱,体现着一种虔诚的教育信仰和伟大的教育情怀,燃烧自己,照亮每一个学生的未来。仁爱之心,是教育不可替代的推动力量,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毕生践行的信念和追求。“己之不廉,何以育人”,只有勤廉从教,教育工作者才具备道德上的感召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拒绝家教,抵制红包。唯其如此,才能不被名利遮双眼。唯其如此,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身执教,持俭守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毕生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他的这种勤廉从教的作风,深刻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学生在敬仰中,默默地产生着思想和行为的自我激励、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陶行知的高尚情操,尤其值得我们当下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习。最后,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自身做起,从教育系统中的党员领导干部做起,继续发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优良传统,净化教育这块纯净的圣土,共同维护教育工作者勤廉奉献的师德操守,为我们的民族撑起我们傲岸的脊梁!这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也是我们一定能够做到的。谢谢大家!主题教育廉政党课【第二篇】各位同志们:大家上午好,按照公司党委的要求,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交流一堂廉政党课,主题为“学党章、守纪律、转作风”。党风廉政教育是老生常谈,但是我们仍然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大家耳边说,为什么,就是为了让大家不犯错误,少犯错误,真到了触犯党纪国法的时候,说这个就晚了,所以我希望大家今天的党课能够认真听,认真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今年以来,全矿上下紧紧围绕公司党委的工作部署,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对内开创了新局面,对外重树了新形象。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村的党风廉政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党务公开流于形式,不及时公开或公开不全面,村民监督小组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各类举报、来信来访案件还时有发生;三是干部作风或不思进取,或作风粗暴。这些问题虽然只发生在部分人身上,但如果解决不好,势必会影响到全矿和谐稳定发展的环境,侵蚀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必须下决心加以解决。今天我的廉政党课主要讲三个问题:一、坚决维护党章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党章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全体党员的庄严责任。广大党员要对照党章规定的八项义务,认真查找和纠正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增强党员意识,做合格党员。党员领导干部要按照党章规定的六项基本条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经常检查和弥补自身不足,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做到党章规定的就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党章禁止的就必须坚决查处和纠正。党的十八大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作为一项重大任务突出地摆到全党面前,作为领导干部就要自觉加强三方面修养,确保学习贯彻党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人民日报有1篇关于学习的评论,这样说到:“人们恐怕已经看惯了这样一些再平常不过的场景:当晨曦初露,用朗朗书声去迎接朝阳的是孩子;当夜幕低垂,熬夜攻读的也是孩子。而许多成年人呢?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在熙熙攘攘的生活中,固然不必郑重其事地挑灯夜读,但不少人包括某些干部是不是浑然不觉地把生命消磨于肥皂剧中、消磨于麻将桌前,或者在吆五喝六的酒话中消磨那本来并不多余的时间?”这是一段发人深省、让人汗颜的文字。确实,现在有很多干部在学习上还不如孩子,在学习与应酬、工作与交际、丰富思想与享受生活方面,他们更多的是选择了后者,这对我们的成长非常不利。不抓紧时间学习,就难以跟上时代的节拍、适应工作的需要,你的思想、你的观念、甚至是你的语言都会与实际脱节,你的脑子里就缺少新的东西。所以,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多读书,从书中吸取更多的知识,这不仅可以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更可以提高人的品味,坚定人的信念。二是加强道德品质修养。有人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必须先是好人”。为政必先做人,没有一流的人品做底子,从政肯定要跌跟头。领导干部要清清白白为官,踏踏实实做事,必先堂堂正正做人。这实际上道出了领导干部成长的必然规律。好公民、好党员、好干部这三个层次,好公民是基础,是领导干部的为官立业之本。加强品德修养,不仅是执政为民的需要,也是立身做人的需要。三是加强组织纪律性修养。党的纪律是全党意志的体现,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纪律严明,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执行严明的纪律,需要领导干部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什么是民主集中制,就是把我们个人的决策,在民主征集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变成集体的决策。我们的干部行使职权一定要按照《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的要求执行。重大事务必须履行四议两公开一审查工作机制,党务定
本文标题:主题教育廉政党课集聚【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94253 .html